提起作业,我想这应该是中国学生最大的噩梦。特别是小学生,为了逃避写作业,还闹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洋相。但是,在哂笑之余,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即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写作业?强迫孩子写作业的意义在哪里?如何解决孩子自由心理与教学意志之间的矛盾?
一
首先我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做作业?我想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是作业量太多,第二就是枯燥而缺少趣味。
最能体现作业量多的无非就是寒暑假作业了。现在市面上所售卖的寒暑假作业,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什么《快乐暑假》、《快乐寒假》等等。所谓“快乐假期”就成了欺骗小学生的最大谎言。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翻翻市面上的这些小学生假期作业题,这些作业题少则二三十页,多则四五十页。而且所要做的量往往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的加合。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在几十天的假期里要做一百页左右的作业量。然而这都不算,除了购买市面上的作业题以外,很多老师往往都会在此基础上布置一些任务,比如抄生字、单词、古诗文,背诵课文,写日记作文等等。这样算来,说小学生的假期是在水深火热中度过的也不为过。
虽然说不仅仅是小学,初高中学生的作业量比小学生的更多。但是凡事都得讲一个相对性。就小学生的天性而言,如此多的作业量已经成为了束缚他们天性的牢笼。当然这并不是一味地主张要释放孩子的天性,因为一定量的假期作业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必要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假期的作业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孩子的心理和能力所能承受范围。
其次就是作业枯燥乏味。因为从作业题的结构来看,往往是一个知识点就有好几个题型,一个题型就有几十道题目,这就造成了题型和题目大量地重复。但其实这样的重复都是没有必要的。不要说是小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在大量重复地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来小学教学的知识点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知识点却能催生出如此多的题目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老师的懒惰,或者是应于学校的要求。一般情况来讲,老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平时的总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题型题目,而且针对习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选的题目也应该有所不同。甚至必要之时老师还应该自己出题。但是我想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这么做,因为比起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把题目出得这么细致,在学校的统一下到市场上大批量购买作业题库来得更加方便。
其次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自我安慰心理。在现行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估背景下,大部分老师都将大量重复地做练习题来作为提升学生成绩的主要方法。老师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布置教学任务,却不会花时间去研究到底怎么布置作业,该布置什么题型,该布置多少量才是最合适的。一旦作业布置下去,老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果学生的成绩还是提不上去,老师们也有充足的理由来为自己推卸责任:作业都做不完,成绩怎么会提高?不要说老师,大多数家长也是如此,将做作业当做孩子提升成绩的主要方法,一味地强迫孩子去做作业。但是他们都只是满足于看到孩子们在写作业时的状态,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心思多数情况下是不在作业上的。
然而事实证明,成绩拔尖的孩子基本不会中规中矩地将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全部做完;而能够中规中矩将作业做完的孩子,他们的成绩自然不会差,但也很难达到拔尖的层次。况且,绝大多数孩子都不可能中规中矩将作业全部做完,就算是有做完了的,大多数都是借助答案抄完的。而且据调查,大部分老师也不会“中规中矩”地改完作业,基本上就是在作业后批注“阅”字,根本无法给学生具体的反馈。所以过多的假期作业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起到辅助的效果,相反还会让他们产生怕学甚至是厌学的心理。
最后就是市场巧妙地利用了老师的懒惰和家长的自我安慰心理。既然老师懒惰,家长又不懂,所以市场就有了可乘之机。于是乎大量的不负责任的出题者们,以盈利为目的为学生创造了无数的垃圾题库。他们根本就不会去精心设计题库的内容,也不会慎重地去审查所出题目的质量,只是一股脑地单纯追求题目的量。当然市面上也有许多所谓的良心作业题库,但是再怎么良心,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做也会变得不良心。
二
总而言之,孩子之所以不愿做作业以至于产生怕学和厌学的心理,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作业量多,题型题目大量重复冗杂。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学校和老师无疑要承担主要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老师不管布置什么作业,都应该坚持少而精的基本原则。
所谓少和多都是相对的。我所提倡的少,或许用“适度”来代替更为合适。也就是说,老师布置作业的量应当要适度。至于什么样的度才叫适度,就需要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且针对班级内不同孩子学习的学习特点,其作业量也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老师们放弃一贯懒惰的教学作风,更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站出来反对,说什么如果作业布置太少,孩子们的假期就会荒废掉,进而导致他们记不住所学的知识。当然,我也十分赞同通过大量的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但是事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孩子都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海量的作业中,中规中矩地去完成每一项作业。甚至很多孩子拿到厚厚的作业题库时都已经害怕了,一道题都不愿意去做。到了每个学期的开学时,老师的任务也只是象征性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有没有做完,很少有老师会花时间去给学生一一讲解假期作业。因为就假期作业的题量来说,教学大纲的计划根本就不允许老师花太多时间去讲。因此这就导致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无论老师布置多少作业,假期回来后的学生们也没有记住多少知识,该忘还是忘得一干二净。
之所以有人会认为作业量少不利于学生记住知识点,是因为他们都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他们总是想让孩子们一次性就记住所学的知识。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无论什么知识,都是通过长时间的不断使用、反复记忆才能逐渐被我们掌握。这一点对任何人都一样。我甚至敢讲,老师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大多都是抱着想让孩子们一次性记住所有知识的心态,虽然他们已经知道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当然,布置作业光讲量少是不够的,还要坚持精的原则。这还是需要老师多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去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选题或者出题。在选题或出题时,还应该精心设计每一个题型和每一道题目,要保证每一道题目都有代表性,所有的题目加起来能够正好涵盖所学的知识点。可以有适当重复的题型题目,但是不宜过多以至于冗杂。
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来布置作业,其实两三张A4纸的题量就能搞定了。但是这需要老师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一定的自我奉献精神,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这好一工作。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做好这一项工作,那么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作业量少了,就不会过多束缚孩子,也不会让孩子产生怕学和厌学的心理;其次,由于题目精简,没有太多的重复,孩子们在做作业时就不会过多地感到枯燥和乏味;再次,就算精简的作业无法让孩子们记住知识点,但是也正由于作业量少,老师们才有可能花一定的时间去为学生讲解所做的作业。这样一来不就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知识点了吗?因此,多而杂作业布置理念和少而精的作业布置原则哪一个更高明?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作业的问题一直是贯穿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当然每个阶段都需要去认真考虑。因为就作业而言,中学和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而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大体应该也无出其右。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认为孩子不愿意做作业就是孩子本身的能力和性格的问题,却没有全方位地去思考学校、老师乃至于家长的问题。毕竟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总是认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呢?
2019年9月24日于中南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