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荐书稿

《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荐书稿

作者: 作家小渡渡 | 来源:发表于2023-02-16 18:13 被阅读0次

    《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掌控情绪,告别情绪化饮食。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工作压力大或考试临近了,就使出“零食减压大法”,靠吃辣条、甜食缓解焦虑;

    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总想“把痛苦溺死在食物里”,抱着薯片、冰淇淋努力吃;

    遇到开心的事情,更要来点甜食、奶茶,或者吃一顿大餐庆祝一下;

    哪怕闲得无聊了,也想点份外卖,打发一下时间。

    可吃东西一时爽,称体重火葬场,看着自己的小肚子越来越有存在感,我们懊恼不已,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为什么我们总把起起伏伏的情绪和食物联系在一起?有没有其他更积极的方法帮我们化解情绪?怎样更有效地掌控情绪,减少不理智的情绪化行为呢?今天要解读的《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就能告诉大家答案。

    虽然题目中写着“饮食”,但这本书可不是关于减肥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心理学的先进方法,帮助我们更有技巧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建立与食物的健康关系,进而更好地关爱自己、提高生活质量。

    本书作者珍妮弗·泰兹是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认知疗法研究院认证治疗师,纽约市语境行为科学研究协会的发起会员之一。泰兹博士将辩证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套情绪管理的全新方法,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帮助无数患者摆脱了情绪化饮食障碍。

    那么接下里我们将通过什么是情绪化饮食?如何认识和拆解情绪?以及怎样终结情绪化饮食?这三个要点来一起学习本书内容。

    先来介绍第一个要点,什么是情绪化饮食?

    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你可能会说,当然是因为饿呀!其实不全是,很多时候,我们吃东西是为了给好的感觉锦上添花,或者缓解焦虑、悲伤等不舒服的感受。就像人们常说的:“没什么问题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那么,情绪是怎么和吃扯上关系的?情绪化饮食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先说说饮食和情绪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

    情绪是指人心理上的各种感觉,饮食行为是我们用以维持生存的基本生理需求。这两者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相当大的联系。

    人类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情绪会带给我们好的感觉,比如开心、放松;负面的情绪则会带来不舒服的感受,比如愤怒、内疚等,这本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人们更倾向于坦然接受正面情绪,想方设法逃避、摆脱负面情绪。于是,这种趋乐避苦的天性促使我们想尽办法,找到更舒服的感觉来替换掉不舒服的情绪,哪怕是暂时的也行。

    而饮食行为就是一种让我们觉得舒服、满足的活动。动物们都是在饥饿时烦躁、有攻击性,在吃饱之后变得更加平静、友好。人类也是这样,饮食行为能让我们获得愉快、满足和安全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几乎在所有文化中,同桌吃饭都是一种化解敌意、增进感情的方式。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吃饭更是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当客人吃了主人提供的面包和盐,主人就必须保证客人的安全,而客人也不得谋害主人,否则就是背信弃义,将受到世人的唾弃。

    顺理成章地,我们的情绪就和饮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当心情不好时,吃一顿美食,能带来好心情、忘记不快乐;当遇到了喜事,更要好好吃一顿,为快乐加码。

    但是,任何事情过了头都会有害。如果我们反复地、长期地靠饮食行为来调节情绪,就陷入了“情绪化饮食”的误区。

    情绪化饮食,指的是一个人没有感到饥饿,却在情绪的驱使下进食,以期在短期内获得舒适的感觉。驱使我们进食的情绪正面和负面的都有,但以焦虑、紧张、悲伤、空虚、失落等负面的情绪为主。

    “借吃消愁”确实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烦恼,进入“享受人生”模式。但是美食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对情绪的改善也十分短暂。当食物带来的美好感觉消散,负面情绪就会卷土重来。

    雪上加霜的是,情绪化饮食还会带来糟糕的副作用。首当其冲的是健康问题。当习惯了“把情绪溺死在食物里”,普通、少量食物带来的满足感就会越来越小。为了维持情绪化饮食的效果,我们会吃得越来越多,也更倾向于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就像《杜拉拉升职记》里,杜拉拉因为工作压力大,每晚都会边加班边吃掉几盒巧克力。所以情绪化饮食很容易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

    此外,情绪化饮食还会加重我们的情绪问题。当我们在大吃大喝后,发现自己刚刚多吃了那么多热量,就会产生新一轮的焦虑和自我厌恶。这些新生的负面情绪和原有的叠加,会让我们的心情比吃东西之前更糟糕,更想通过进食转移注意力。这种恶性循环时间长了,不但不能改善情绪,甚至还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说到这儿,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情绪化饮食这一问题的根源,不在于饮食,而在于我们对待情绪的方式出了问题。只有重新认识情绪并科学管理情绪,才能解决情绪问题,建立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就要说到我们的第二个重点,如何认识和拆解情绪?

    掌控人生最好的方式是掌控自己,而掌控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驾驭好情绪。然而,控制情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英国文学家约翰·米尔顿曾经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其实,情绪之所以难以掌控,主要是因为它的多变和复杂。如果我们能把“百感交集、心乱如麻”等等复合的感觉拆解成一个个单纯的、容易识别的情绪,就能够更容易地控制它们了。在书中,珍妮弗·泰兹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办法来认识和拆解情绪,叫做:正念。通过这一神奇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正念最初是一个佛教禅修的概念,指的是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但不作任何判断和反应。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把正念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形成了一套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疗法。

    我们这里说的正念,正是心理学领域的“正念疗法”,它有三个特点: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专注于当下的状况;不论“好坏”全盘接纳。正因为正念有这些特点,它在帮助人们认识、拆解情绪上作用很大,应用起来也不难,具体有三个步骤:抽离自我、尝试辨别和标识情绪、刻画情绪流程。

    首先,做到“抽离自我”。

    正像有句歌词唱的“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我们如果太过沉浸在各种情绪中,很容易失去自我、丧失理智,也就谈不上做情绪的主人。所以,当情绪的浪潮涌起,我们要刻意抽身出来,置身情绪之外地客观审视自己当下的状态。同时,不管当下的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不要做评判,全盘接受就好。

    其次,尝试辨别和标识情绪。

    当我们能做到客观地审视情绪,就可以抽丝剥茧地把复杂情绪拆解开来,一个个地描述它们,给这些情绪贴标签。

    比方说,当你心情不好时,与其笼统地说“因为考砸了,我感觉糟糕透了”,不如详细而明确地说出究竟是哪些情绪在困扰着你:“考试退步让我又羞愧又愤怒,还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这一步的难点在于,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情绪都是复合的,比如愤怒情绪里常常混合了无助和挫败的感觉,绝望的情绪往往和悲伤、焦虑同时出现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将一团乱麻的情绪梳理清楚,找出它的具体成分。

    为了方便我们在练习拆分情绪时对号入座,书中列举了八种最常见的情绪,分别是愉悦、兴趣、羞愧、内疚、恐惧、焦虑、愤怒、恶心。当然,我们真实的情绪要丰富的多,这八种只是个大略的划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勤于观察、拆解感受,建立自己独有的情绪目录,精确辨认和定义情绪。

    最后,刻画情绪流程。

    经过了前面两步,我们的“正念”已经完成了大半,现在要做的是更进一步,搞清楚情绪的来龙去脉。这里的刻画情绪流程,指的就是往上游看,找到触发情绪的人或者事情,以及往下游看,搞清楚这种情绪持续发酵后,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感受和反应,引发什么样的行为,造成哪些长期影响。

    打个比方,因为马上要面对几百人做演讲,我觉得非常恐慌。那么先往上游看,触发我“恐慌”情绪的是对未知处境的害怕,和承受压力的焦虑;再往下游看,这一情绪可能引起我心跳加快、冒冷汗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身体反应,还会导致我上台忘词儿,或者临阵脱逃。长期来看,如果我屈服于恐慌心理,很可能再也不敢当众演讲,也就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到这儿,我们就完成了抽离自我、辨别和标识情绪、刻画情绪流程三个步骤,通过“正念”完成了情绪的认知和拆解。

    其实,很多时候这三个步骤走一遍,小型的情绪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比如考试前你觉得非常焦虑,就用正念的办法拆解并认识情绪,发现只有老老实实复习才是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于是你停止焦虑开始看书,情绪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可还有一些情绪问题,比如情绪化饮食,更加复杂难解,就需要我们在认识和拆解情绪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掌控情绪的办法,打一套组合拳。

    这就要说到我们今天的第三个重点,怎样终结情绪化饮食?

    珍妮弗·泰兹博士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治疗经验,在正念疗法中加入了辩证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的精髓,归纳出了终结情绪化饮食的七个步骤,分别是:管理情绪、驾驭欲望、跳出思维陷阱、练习痛苦耐受、增进自我关怀、提升自我价值和将正念坚持到底。这套方法强调的不是控制饮食,更不是压抑欲望,而是认识并接纳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下面就让我们详细说一说。

    第一个步骤管理情绪,核心内容是:与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

    情绪化饮食的实质是应对情绪的方法出了问题。不敢直面情绪的人,即使不通过“吃”,也会通过购物、玩游戏、刷剧等其他方法来逃避情绪。但是,喜怒哀乐惊恐悲,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如果想要只接受“好的”情绪,回避或压抑“不好”的情绪,既违背自然规律,也会让我们不堪重负。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对自己真诚,承认情绪的存在,哪怕这种承认让我们很不舒服。如果我们理解并且接纳了所有的情绪,不逃避,不压制,也不沉溺其中,就能够跟自己的情绪很好地相处,并有可能做到改变情绪,让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个步骤驾驭欲望,核心内容是:你想要不代表你需要。

    对于欲望我们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欲望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就会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不被满足的欲望常常会滋生出不良情绪,让我们觉得委屈、焦躁,反过来让欲望之火烧得更旺。

    事实上,一些合理的欲望确实应该得到满足,比如我们渴了就该喝水,累了就必须休息。但还有一些不合理的欲望本不应被满足,比如临睡觉了想喝奶茶,复习功课时想玩手机。

    珍妮弗·泰兹博士在书中指出,其实欲望并不会永远存在,如果放着不管,它们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消散。比方说,你特别想吃炸鸡,拿起手机正要点外卖,这时候闺蜜的电话打进来了,于是你开始煲电话粥,等挂断电话,吃炸鸡的欲望已经被完全抛在脑后了。

    所以说,下一次当情绪化饮食的欲望来势汹汹时,我们不妨冷眼旁观,一边用正念的方法去认识和拆解它,一边体会欲望的强度是怎么随时间变化的。当吃东西的欲望渐渐消散,你就打赢了这一场和欲望的战役,成功驾驭了欲望和随它而来的一系列负面情绪。

    第三个步骤跳出思维陷阱,核心内容是:你以为的不一定是真的。

    人类有一种思维倾向,会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感受投射到现实中,给现实加上一层情绪色彩。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因为心情伤痛,在诗人眼里,美丽的花和鸟也带上了痛苦的阴影。

    这种思维倾向一不小心就会变成陷阱,让我们作茧自缚,陷入低效、痛苦的情感中无法自拔。比如一个遭遇了失败的人,会把无助、痛苦的负面情绪投射到新的困难和挑战上,相信自己依然会失败,也就不愿意试着去努力了。

    很多有情绪化饮食问题的人,也受到了思维陷阱的困扰。古人有句话叫做“智者不惑”,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忧心、患得患失。只要平时建立起客观的思维方式,多运用逻辑思考,放开这些狭隘观念的枷锁,情绪问题就会自然消失了。

    第四个步骤练习痛苦耐受,核心内容是:不在情绪糟糕时做决定。

    痛苦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正如俗话所说“不怕苦苦一时,若怕苦苦一世”,如果面临痛苦时不敢从容接纳,只想着逃避,反而可能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

    泰兹博士在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痛苦耐受力,指的是一个人在不会行为失控的前提下,能忍受的身心痛苦的极限。

    有意思的是,在遭受某种痛苦时,痛苦耐受力低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从眼下的痛苦里脱身”,变得目光短浅,智商下线,更容易为了逃避痛苦而冲动行事,反而容易导致更多的问题,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去。

    比方说,同样是炒股被套了,痛苦耐受力高的人会咬咬牙,割肉离场;痛苦耐受力低的人没办法承受亏钱的痛苦,反而会铤而走险,继续加仓,结果亏得更多。

    为了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我们需要努力包容、接纳痛苦,冷静理智地和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相处。当对痛苦的耐受能力渐渐增强,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理智地评估痛苦的价值,思考造成痛苦的根源在哪里,找一找有没有办法把问题转化为机会。

    当然,生活中的很多痛苦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但起码我们会感到更少的煎熬,摆脱负面情绪的控制,有心力朝着更有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第五个步骤增进自我关怀,核心内容是:对自己多些宽容。

    自我关怀,指的是对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不加评判的全盘接受。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人是从不失败的,缺憾和不足本来是正常人生的一部分。但很多人会放大自己的缺点,或者在遇到挫折失败后沉浸在羞耻、自责里,让负面情绪把自己吞噬。

    既然人无完人,过分的苛责、不接纳真实的自己只会让人落入困境难以自拔,求助于食物带来的短暂快乐。而自我关怀却可以把我们从负面情绪的泥沼中拉出来,滋养精神、温暖身心。所以,多些宽容,抱一抱受伤的自己,就不会再被情绪牵着走。

    第六个步骤提升自我价值,核心内容是: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个人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当我们花太多时间纠结要不要吃东西,一天到晚患得患失,就会对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置若罔闻。

    与其把人生浪费在情绪化饮食上,不如给自己找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自己的价值。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细致深入地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些什么,给自己设立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会给整个人生带来方向,也就不会为眼前的一点小烦恼纠结痛苦了。

    第七个步骤坚持到底,核心是:让正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情绪处理不当,带来的问题不仅是情绪化饮食,还可能有沉迷游戏、过度购物等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终极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坚持正念的生活方式,让认识、拆解情绪成为一种习惯。

    正念让我们能够“带着情绪该干吗干吗”,而不去尝试否定或逃避情绪。渐渐地,我们发现情绪其实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对我们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强大,只要时间够长,再强烈的情绪也会渐渐消散。于是在我们心里,情绪就是情绪,美食就是美食,各自纯粹,互不相干。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了什么是情绪化饮食。饮食行为能让我们觉得舒服、满足,这一心理效用把吃和情绪联系在了一起。但如果人们习惯了在情绪的驱使下吃东西,就会陷入 “情绪化饮食”的陷阱,不仅不能解决情绪问题,还对身心十分不利。

    接着我们聊了如何认识和拆解情绪。要解决“情绪化饮食”问题,必须从情绪本身出发。可以借助正念疗法,通过三个步骤来认识和拆解情绪,分别是:抽离自我、辨别和标识情绪、刻画情绪流程。

    最后我们讲了怎样终结情绪化饮食。解决情绪化饮食靠的不是节食,而是掌控情绪,具体可以从七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管理情绪、驾驭欲望、跳出思维陷阱、练习痛苦耐受、增进自我关怀、提升自我价值和将正念坚持到底。

    《驾驭情绪的力量》这本书借着解决情绪化饮食的问题,帮我们理清了自己和情绪的关系。通过书中切实可行的技巧,我们终将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里获得自由,做到既享受美食,又能更好地接纳情绪、驾驭情绪、关爱自己、享受生活。

    好了,以上就是《驾驭情绪的力量》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帮助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荐书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gp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