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u四声,据说从商朝开始就有,到清取消,用途主要是1.天子之颜不可直视(礼制需要)2.在板上记事(上朝时怕忘记了)。
网友就在纳闷,这个板上如何写字,因为古代按照官员的级别高低,笏板也分玉,象牙,木,三种材质。玉和象牙用毛笔写上倒是可以擦掉,但应该不容易拿毛笔写上,木的容易写,可难以擦出,难道需要经常换吗?
我猜测可能主要是出于礼制的需要,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能入选上朝的京官记忆力应该都是不错的,何况大事都是要写成奏折上报的,总不可能往笏板上贴个小纸条记事吧?
每天朝政能廷议的事也比较少,大多数官员只有附和点头的份,也没必要草拟在笏板上念,那我们也太小瞧熟读四书五经考出来的官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