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 守护校园和谐
一、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
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
2016年12月8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络疯传。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有个二年级小孩多动、冲动、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干扰正常课堂秩序,还经常打老师打同学,被全班同学家长联名写信要求他离开班级。
某校一个初一学生的男生指使三名男生当众扒女生衣服欺凌女生事件就在我们身边发生。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到我这里一直哭,原因还是他在学校一次又一次弄伤同班的一个女生。一次在教室飞本子,把班级女同学耳朵弄伤,又一次,故意在人群中把她从楼梯推下去,造成女孩膝关节骨折。经常因小事与该女生展开骂战。
有一个家长到我这里数落孩子在班级被全体老师和同学集体排斥、孤立,造成他害怕上学。原因是他曾告诉过班主任他的孩子被医院确诊为多动症,被当异类排斥。
2016年1月11日晚上,江苏无锡女生遭羞辱、打耳光、扯头发被围观哄笑。
2016年4月22日晚,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湖南女生在不到100秒视频中被掌掴32次。
2016年4月28日13时,重庆彭水一初中生被同学持刀捅死。
2016年5月19日,西安某学院17岁女生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殴
2016年6月1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初级中学15岁少年不堪同学欺凌服毒自杀。
像这样的校园欺凌现象在校园非常普遍,它也经常因为与孩子之间的恶作剧、玩闹、游戏混在一起,而被忽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校园欺凌
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国教督办函[2016]22,《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指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具有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长期重复性和受害人被孤立三个特征。当校园环境恶化和欺凌时间未被及时察觉、有效处理时易恶化。该类行为的发生存在一个氛围,即以多欺少或是恃强凌弱。
由一名或多名学生对另一名无力抵抗的学生重复进行的言语上、身体上、精神上的暴力行为,通常伴有一群目击者或支持者,
二、校园欺凌行为及影响
1、角色体现
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可分为几种:
⑴ 欺凌者(Bully)发动欺凌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⑵被动欺凌者
①协助者(Assistant)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②附和者(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嬉笑或呐喊助威。
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他们心中的恐惧感,害怕被孤立。围观者这种微妙的心理机制在带头大哥的鼓动和诱惑下,大部分孩子追随着他过起野蛮的生活。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⑶受害者(Victim)受到欺凌。
性格内向、害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⑷保护者(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⑸局外人(Outsider)置身事外。
3、欺负行为
(1)言语欺凌
①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
②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③恐吓、威迫受害者;
④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
⑤辱骂或说难听的话。
(2)身体欺凌
①殴打。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
②敲诈、勒索。
③干涉、破坏受害者的个人财产。
(3)社交欺凌
①强欺弱;
②让受害者遭遇麻烦;
③ 孤立、排挤受害者;
④画侮辱画;
(4)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①将个人隐私发布到网上
②在网上辱骂、传播谣言
4、产生的影响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对受害者影响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杀人等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诉讼。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长大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创伤应激反应。
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三、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国际上关于基因和行为关系的研究证明,所有心理行为问题都与两个方面有关。
精神:遗传与环境
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
1、从文化角度,社会角度,人际交往
环境变化大,大到我们的内心世界跟不上,这样的巨变,轻者造成心理震荡,重者心理和心态不正常。
校园欺凌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的功利教育有关。
①唯知识论。“关注知识教育,忽视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在一些学校、一些老师眼里,分数比天大,学习是核心的核心,学习代表一切。分数之外的其他事,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不仅上课经常被老师叫,又出头又露脸,老师喜欢,同学对他好,偷偷塞东西给他,一好百好。只要学习好,其他都跟着转,学习不好,课听不懂,不仅学习受挫,老师同学都鄙视,嘲讽。放在最后坐着。同学也不待见,在班级被边缘,在同学中没有朋友,低三下四求抄。时间久了难受。
②社会上的戾气。不能从家庭中获得爱与支持,也不能从学校中获得人文关怀,很多孩子只能向社会“学习”。但是,当下社会正处于极速分化期,竞争呈现残酷化,房子分大小,车子分档次,人分等级,以财富、地位划分阶层的社会,戾气常见。让未能建立起正确价值观的孩子,更加误入歧途,也难以在孩子们心中打下“我们是平等”的情感基础。忘记了对方也是同类,施暴者就不会主动地去想,打在对方身上对方会疼,污辱对方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一些看似正义的声音,其实也充满着暴力和血腥。比如,每当有校园欺凌视频流出,网上往往伴随“人渣”、“人肉打人者”、“他怎么打别人,就怎么打他”等看似充满正义感的喊打喊杀声,但这些“正义使者”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正义”正在给孩子示范什么?
电视媒体,网络游戏,宫斗戏,所呈现的不遗余力地损害对方的身体,不遗余力地侮辱对方的人格。而校园欺凌采取的手段也一如宫斗剧反派女主。
③从人际交往层面来说,知音很难寻觅,有用才有关系。这样的人际交往形态,促使人内心开放度低,而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拉大,所以说我看天涯近,我看你很远。导致各种欺凌事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有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说两句,就把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关在厕所揍一顿。还发生一个高三学生把班主任杀掉。种种这些问题对我们现时代老师面临严峻形势。
人与人之间的物种关系,无条件正向,有条件正向,无条件福相,有条件负向,无关注。罗马尼亚第一人总统把孩子离开父母,这些孩子长大后认知能力身高都不如同龄人,没有关注。
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还有更深层次?
2、与家庭有关。学生问题背后都有家庭问题。
家庭对孩子影响有两种,一种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关系的影响,是隐性的。另一种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垂直关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垂直关系的影响。父母与孩子,家庭教育,亲子沟通。
家庭功能的缺失。家长对于轻微欺侮行为没有从一开始就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未能及时对这种行为予以制止和惩戒,让问题愈演愈烈。所谓的“破窗效应”。
我们小时候,拉小狗尾巴、抓萤火虫、扯蝴蝶翅膀等,常被视为童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上学接受教育,被告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人的成长过程来说,这就是从“前道德阶段”过渡到了“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但如果当孩子年纪渐长、体格变强,而心智和道德观却没有一同成长时,他就不能建立起规范意识,不能发展出体察他人痛苦的能力。就如小时候一个手指碾下去,不会理会蚂蚁是否疼痛一样,这样的孩子不会理解他人的痛苦。
典型欺凌者,“带头大哥”不外乎两类人:一类家里有权有势,孩子在自家饭桌上接受的就是权势教育,他的霸道是父母霸道的翻版;上周有个个案,来了父亲,他说孩子情绪有问题。孩子在学校爱管闲事,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打人。排队上音乐教室,看到前面排队不整齐,就去打前面的人;下楼时推别人。两格一跳,被美术老师看到,让他罚站2分钟被同学看到,便在班级大肆宣扬,破坏他的形象。有时儿子被同学欺负,他会去为他出头,教训欺负者,儿子在边上会得意的笑。当然他管教儿子的方式也是打。
另一类则家境贫困或父母离异忽视或两者兼而有之。“这样的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做了‘带头大哥’反让他拥有资源了,因为他既可以欺负人,也可以保护人。这个逻辑和黑帮势力的逻辑是一样的。”
围观者这种微妙的心理机制除了诱惑,他们更抓住了同伴心中的恐惧感,因为恐惧感正是他建立自己权力欲望的基础。在今天现实的校园生活中,这种恐惧可能是害怕被孤立。
在孩子成长的微环境中,家庭的重要性甚于学校等其他环境。“有些孩子欺凌他人,也有些孩子自虐、自残,其本质是一样的,都带有攻击性。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就会发现,他在家庭中一定有一个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家庭功能一定是不全的,家庭关系是凝固不流动的。
欺凌者太可恶了,但他们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有很多愤怒、害怕需要发泄,他们常常也是被欺凌者。
四、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
1、法律制度的保证,“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我国近年对校园欺凌非常重视。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6]4号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创造安全的环境;努力创造“接受、包容和尊敬”的校园环境,包容的教育理念、融洽的人际氛围,适度压力;自主性生活;选择性发展空间;丰富的校园生活。如健美操表演,同学间友好相处,有归属感,为一个动作训练切磋,关系亲密,音乐响起,运动,多巴胺分泌增加,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同时校外活动也能融洽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体现。
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心理成长养分。
⑴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
①课堂与班级生活中:积极性不高,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去保健室;发言时课堂有扰乱的声音;被老师表扬时总有人嬉笑;一发生什么事情总会是矛头所向;换坐时会被邻坐同学嫌弃;本人的东西总被破坏或丢失。
②课间休息时:总会在保健室或之源办公室度过;去厕所时间过长;总是一个人待着、避开集体活动;课间游戏中被嘲笑、被捉弄或被命令。
③午餐或清扫时间:总是剩饭、没有食欲;被其他同学用食物开玩笑;总是一个人打扫卫生或收拾东西。
④在家庭:一上学就头痛或肚子疼,不愿上学;说不爱上学次数增多;迟到早退现象增多;不再健谈,不再提学校或朋友;不愿外出、开始惧怕与人接触;衣服变脏,身体或物品的隐蔽位置出现划痕;总问家长要钱,买过的东西不见了;对待家人生硬死板;开始欺负家里的弟弟妹妹或损坏桌椅;家长一接听就挂断的可以电话增多。
⑵在教学过程中告诫学生,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①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②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③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④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⑤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⑥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⑦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4、健全校园欺凌干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发展性辅导,面向全体,防患未然的,宣传培训,提升应对。特色课程:人际交往适应、情绪管理、团体合作
二级预防:部分学习生活中潜在问题学生或不太适应学生。班级就成为暴露心理问题的场所,班级是处理心理问题的第一道防线,让班主任识别这些问题,同时转介到学校心理老师。同时要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家庭资料,其他重大事件等,了解家庭情况。争取家庭支持。
基础工作:班主任支持协作;收集资料;面谈家访;长期跟踪和建立档案。
没有神奇方法,只有漫长坚持与等待。
三级预防:针对校园欺凌重大问题特定学生的综合性干预。
康德:世界上两样东西深深震撼人的心灵。一个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坚守道德,向着光明,仰望星空,纯净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