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的秘钥
伏羲画卦,一画开天。
传说伏羲诞生于渭水上游的一个氏族部落,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闲暇之余,他盘坐在卦台山巅,仰观日月星辰的天象,俯察山川风物的脉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内心苦思反省,追年逐月,风雨无阻。有一天,会有这么一天,一道灵光,豁然中开,顿时彻悟——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神圣的思想就是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
“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陆游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画之第一画,乾为天,故指“一画开天”,有了这一画,才有了神奇、深奥的八卦组合,从此天开了,八卦走入人世间,成为开天的秘钥,当然得有密码,密码不是伏羲的事,谁参透了一组密码,谁就能打开一扇门,仅是一扇门,谁就能洞察其中的奥秘。
这么说来,伏羲开的不是世纪之初的的天,天地已经不是混沌的了,人心却还是混沌的,原来伏羲开得是人类馄饨的天。
据说八卦很邪门,可以作为卜筮符号——能够预测风水好坏、人生吉凶、家庭福祸、仕途升降、是真的吗?像老舍先生《茶馆》中的唐铁嘴,张口闭口“八卦”。在混乱的时代,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穿着长衫,戴着墨镜,手里拿着幌子,口中念念有词。这些都是小角色,还有更加厉害的。
八卦能够预测国运兴衰吗?
唐太宗李世民:是的,贞观年间,我命易学家李淳风和相学宗师袁天罡推算了大唐的国运,留下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一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问:你相信吗?
宋太祖赵匡胤插言:一派胡言,都被我烧了。
明太祖朱元璋:我相信,我的哥们儿刘伯温很神,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预言了明清、中华民国许多大事。
问:后来呢?
朱元璋:后来,刘伯温之后的600多年,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师级的易学预言家,这是因为刘伯温把他以后600多年的事情都说完了,不需要鹦鹉学舌了。
清太祖康熙大帝:这简直是个高级笑话?
袁世凯:放屁,我怎么不知道,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唐铁嘴:信则有,忽悠就会信......
八卦这个词有“胡说、忽悠”的意思,《推背图》和《烧饼歌》之所以著名,与后来谶纬文化的社会背景有关,八卦成为天命天子们和权贵们蛊惑人的法宝,屡试不爽,天意不可违,顺者昌逆者亡。
八卦中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天机不可泄露——
八卦是创世神话中的“一画”,但八卦的意义远不是这么简单,意义非同寻常。它经历了从先天到中天到后天的演变,这个演变的过程不一般。
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东汉的许慎将八卦符号列为文字起源的第一阶段,并不是无稽之谈。许慎是个文字学家,他还有个重要身份,易学家。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解释保存了最古的含义。中国的文字有千千万,但最神秘的只有8个,就是大家见到过的风水罗盘上的8个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乾坤,这8个字可以代表古人最敬畏的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8种自然景观,还能代表方位、阴阳、时节、男女、长幼什么;如果安排到人体上,则分别是首、口、目、足、股、耳、手、腹。可以说这八个字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代表。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代表易学文化。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的核心就是那个同心圆,两个相等的阴阳鱼,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万物在阴阳二气的对抗运动中不断地滋生和发展着,构成了丰富的二元世界。
八卦的真谛是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并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阴阳和五行两个,阴阳的互相转化、五行的生生不息成为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把周易捧为科学,就在其中有独特的思维逻辑和数理机制推理,还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从哲学的角度,自然和社会是有规律可循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存在于事物的发展中。
四百三十年前,上帝和伏羲有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会面。一位美国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在周易的启示下利用二进位制,发明了计算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最为神奇的是《周易》中有六十四卦,现代科学证实DNA也有六十四个遗传密码,这是不是巧合,但科学家把二者对应起来,并利用阴阳相互作用原理,解释了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
认祖归宗
“生生之谓易”,《周易》是讲八卦的书,从八卦演变到三易再到《周易》的体系化,这是承上启下的巨大飞跃。伏羲、周文王还是周公是谁并不重要,无论怎样托古只要是真理就会源远流长。八卦的玄妙造就了《周易》,成为中国人的“万水之源,犹如中国人智慧的“金字塔”。《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本书的内容不同。《易经》是占卜的书,而《易传》是中国最早成形的哲学著作。
在思想的光芒力上,儒道是璀璨绚烂的双子星,也是竞争风流的并蒂莲。如果说,儒道是以多元一体的完整形象昂然而立,完整的统一体当然有头、有身子、有尾,不会虎头蛇尾。但儒道“头”的形象就如传说中的各种神兽,在变化幻形,要么神圣而透着仙气,要么狰狞而露着妖气。法家的“头”就如九头鸟,隐藏于其中,不同时期露出不同的一个“头”。因为法家是从儒家脱胎而来,是儒家的“不肖之子”。
就如瞎子摸象,先摸头——
对于道家来说,老子受《易经》启发,五千字的《道德经》一挥而就,老子第一句话就不含糊,开宗明义地摆明了立场——“道可道,非常道”。在第四十二章,也更进一层阐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原来二元阴阳是怎么来的,是一,一是什么?就是道。
对于儒家来说,有人说,儒家没有哲学,没有思想的根。这种说法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这个“一”就是天,儒家的哲学思想也是从“一画”开始的,至于“一画”是怎么来的,孔子含糊而过,但孔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据说他整理了复杂和深奥的《易经》并作了《易传》阐释,特别是从《易经》这本书里悟到了天人之学。因为先师孔子的心血付出,《易经》被儒家奉为“开山之作”。历代不乏儒家大师也探源寻根,因为 “问天”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儒学大师,因为“接地”才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虽有分歧,公婆的理“理”不清以后再“理”,还有正事要办,大事要办。
摸完了头再摸身子——
儒家的身子最为健壮,一直在长大,一直在健身,一直在蜕变,一次次的涅槃,最终凤凰于飞,历代先贤集大成提炼出来的《十三经》博大而深刻,精致而周到,历代的儒家的典籍虽然汗牛充栋,但无不出左右。而《十三经》中的精华精髓《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其他谓“传”。儒家思想两千年来沐风栉雨,但地位不能撼动,稳坐老大位置,就在于从“一画”开始,头顶着天,脚踏着地,两千多年都在看天着地,在天地之间做文章。而分封和宗法制度基础上的国家控制方式恰是儒家身子的骨架,两千多年蹒跚不到。就如盘古,撑着天,天才不会塌下来;踩着地,地才这般的坚实,才最终长成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道家其实是一副柔弱的身子,就是后来乱吃丹药才成了这副模样,本来是鲲鹏,击水三千里,结果变成了蝴蝶,慢慢的飞吧。五千字的《道德经》,本来一句话的事,玄谈惹得几百年还余风不绝,造出了浩繁庞杂、鱼珠混杂的注疏解疑。但道家的治世思想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礼讲稳定,乐讲和谐,有序文明的礼仪之邦,正式道家的经脉。
道家很不服气,老子在写《道德经》的时候,《易传》在哪?孔子在哪?
不论怎样,因为《易经》是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被历代尊崇为“群经之首”。那么,万变不离其宗,这个祖宗不认也要认,这个问题必须“八卦”清楚。
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老子反诘,有点不耐烦,孔子微微一笑,历代聪慧的弟子们也心领神会——听懂会用才是硬道理,道家的“气”被儒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成了儒家的“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人”。同样,道家生命力强大的“因”嫁接到了儒家的树上,结出的“果”丰硕辉煌。后来历史上上演的几次盛世气象,都是儒家为体、道家为用的黄老道思想的成功案例,创造这个成功案例的第一人是周公。
周公这个人很重要,因为他不是虚构的神话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灵魂人物。
周公梦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诗经》里一首诗,名叫《玄鸟》,意思是说商王朝的先祖为上天派遣的燕子所生,燕子是殷商的图腾。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最早远古音乐的传说,其中就有最早创制音乐的一位大神朱襄氏,他所做的古乐叫《玄鸟》。朱襄氏何许人也?炎帝的别号。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我们开始知道了一些很早很早很早以前的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从夏商开始,就开始了一个上下求索探源寻路的时期,“八卦”完了以后呢。有的学派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学说若隐若现在巨人的影子下,有的思想却一路走来,虽然走过的路有过曲折坎坷,有过反复迂回,但最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走到了今天,走到了我们面前。
儒道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儒道相互不服气不要紧,他们都服气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摄政期间实现了他们追求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社会,这个人是他们的思想学说共同的“根”,这个根是周公,因为那个不可比肩的周公。
周王朝历时七百九十年,传三十七个王,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如果说,周文王是“小邦周”打败“大邦殷”韬光养晦的奠基者,周武王是最终克商建周的执牛耳者,那么,周公就是周王朝长寿基因的重组者。换句话说,周公才是西周王朝近千年的奠基人。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在周公制礼作乐以前的夏商,笃信天命的赐予是无条件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西周王朝却是在一天内建立的,这不是历史在玩笑,而是老天瞎了眼,开了个天大的真实的玩笑。
考古学界已经从司母戊大方鼎的铭文考证——大殷商是被小邦周一天内就打趴下而轰然倒地的。因为相信天命的强大商纣王不会相信周武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也是玩玩而已,依然在酒池肉林里醉生梦死,依然用炮烙铜柱玩着手足臣民相残的游戏。
当然,一天内建起的周王朝不会相信天上这么大的馅饼会掉下来,因为这个时期大大小小以不同部族构成的诸侯邦国还是笃信天命,这是不容置疑的,于是,新王朝洗白自己就用了一招,上至天子下至奴隶都认可的一招,就是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八个字:“天命靡常,唯德是依”。意思很清楚,天生众民,为民立君,纣王暴虐,上天改变了天命,文王之德,上天降民于周。周人“尊礼上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名为旦,但后世只记得周公这个专用尊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克商建立周朝,两年之后去世,他给儿子周成王留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留下了一个监护人——周公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揽大局。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这首《诗经》中收录的寓言诗,周公假托弱鸟之名,以诗言志,要保护嗷嗷待哺的幼鸟和鸟巢,表达了内忧外患中辅佐周王室的艰难。
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社会曾经长期稳定,欣欣向荣,充满了和谐之美,华夏文明从巫术时代进入了礼乐文明时代,这是文明质的飞跃。
周公吐辅,天下归心。周公的盛德与才艺,以及制礼作乐对于后世的恩泽,高山仰止,无人能及,六经中除了《春秋》,其他五经都是从西周传承下来的,直接或间接与周公或周公创造的盛世有关,当然要做周公梦了。
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德”对于老子的重要性,在《道德经》里如此有份量;你就明白了孔子为何尊礼学礼,致力于“礼乐兴邦”的执着,明白了后来人常常误解子不语怪乱力神,因为鬼神巫术会祸乱人心。
敬德保民的天命观,破除了神权至上的主流思想禁锢,这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解放。以“礼乐兴邦”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是周公。
周公梦,我的梦。这是大事。
周公是永远的周公,“周公梦”和梦周公岂能一样。一个是总是醒着而去追逐的梦,一个是吓醒了而要找半仙去解的。
这个大事正事就是眼前的现实,就是该做什么。真理在远方,在我们前进的方向,真理只能接近,永远不可能抓住,两千多年又有谁找到了这个“根”?办好今天的事,走好每天的路,行稳久远就是了不起的“八卦”,就是最大的哲学。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放在无限的学问刨根问底上。何况这个根老子也大智若愚,点到为止。不要执迷不悟,不要嫌贫爱富,我们的谜题还没有解开,我们的富矿还没有发现,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要当睁眼瞎子。请不要再混淆视听“八卦”了,明白人总是有的。如果还不明白,那就停下脚步,我们的先贤圣哲做了些什么?我们走过的路都经历了什么?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付出并还在奋斗?还有他们的梦想。
回到起点,上古神话中就寄托着我们的先祖的美好梦想。他们注视着我们,指引着我们,期待着我们再创造出闪耀着无限荣光的伟大神话。
“八卦”编码完了,接下来我们去美丽的三江源看风景。
因为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