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经国学易易经与道
易经、八卦、五行以及梅花易数

易经、八卦、五行以及梅花易数

作者: bmy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6:30 被阅读517次

本文是自己初学梅花易数的一些浅薄理解,如有误,还请各位看官指正。

算卦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在论语中,孔子说:如果天假我数年,或五年,或十年,去专心学习易经,那么自己的人生就不会走大的弯路了。可见在圣人眼中易经对于人生的指导作用,而不仅仅是一门算命的学问。

这里的易经,也是本文要说的《周易》。其实作为诸经之首的易经是《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的合称。但前两者近乎失传,所以如今普遍流传的就单指《周易》了。

易,即变化之意。《周易》讲述了通过卦象表示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的方法。所以先从卦象说起。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卦和爻是易经里的符号系统,用来表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所处状态。

古人用阴、阳表示天地,兴衰,凶吉等各种世间对立的状态,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和1。奇为阳,偶为阴。所以一画的“—”表示阳爻(yao,二声),两画的“- -”表示阴爻。

再把这两种状态细分为少阳、老阳(太阳)、少阴、老阴(太阴)四象表示事物从起步到兴盛,再由盛转衰,最后衰亡的四个阶段。这样所表达的状态得到了丰富,从两种增加到四种。事情除了极好极坏,也可以是稍好或稍坏。

之后四象各自一分为二,就得到了先天八卦:乾一、兌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八种卦象(中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顺序与此不同),每一种卦象由阴阳爻相互排列而成:

从太极到八卦

除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震、坎、艮由一阳爻两阴爻组成,画数为五,奇数为阳卦。兌、离、巽由两阳爻一阴爻组成,画数为四,偶数为阴卦。

八卦用以指代事物或现象的八个类别或八种状态,最基本的八种自然指代为: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以八卦的特质为依据,世间万物都归为其中。列如:

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家庭:乾父,坤母,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因此八卦就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分类器,而分类的经验来源于古人的总结,今人的丰富,以及个人的理解。

震卦代表的事物往往有强烈,声音响亮,电,木等特质

《周易·说卦传》中说明了卦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是先天八卦的排序依据。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伏羲先天八卦图

乾坤代表天地,分居南北,上下相对;

艮为山,居西北,兌为泽,居东南。这也很符合我国的地理布局;

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据西南。相薄者,其势相迫;

最后离为火,代表日,居东,坎为水,代表月,居西。两卦亦成对待之体。

在图中由乾一至坤八的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S型(想象一下太极),称之为逆行。而从坤八至乾一相反,为从下至上,从右至左,称之为顺行。

在八卦的基础上,把两个卦象上下排列组合,就得到人们熟知的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

八卦是用来表示事物的特征,而六十四卦就是用上下两卦的组合表示事物的状态。每一卦在易经里都有卦辞解释其含义,例如:

地天泰

这一卦上坤为地,下乾为天,所以称之为地天泰。卦辞为:

泰。小往大来,吉亨。

由小而大,由微而盛,是预示着吉利,亨通的一卦。

除了原卦辞,《象辞》、《彖辞》中都给出解释。例如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除此之外,古今的大家也有自己的理解。

邵雍解:刚健旺盛,发育之功;完事顺利,谨防太强。得此卦者,天行刚健,自强不息,名利双收之象,宜把握机会,争取成果。女人得此卦则有过于刚直之嫌。

易经讲究平和转换,所以另有一卦与泰对应,天地否。

天地否

卦辞为: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这两卦不论卦象还是意义都是相对的,合起来正对应了成语否极泰来。

分析卦象是很深奥的学问,要考虑上下卦之间的关系,每一爻的变化和对应,还有结合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由六爻组成,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分别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六爻。每一卦的各爻也有爻辞,例如最著名的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所以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包含六爻,每一爻表达了卦象所处的不同阶段。事物都在发展变化,这正是易经的精髓。

而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是动爻。六十四卦表示当前的一种状态,而每一卦的六爻如果变化,由阴转为阳或由阳转为阴,都会变成另外一种卦象,表示当今到未来的转化和发展。也称为变卦。

除了表示动爻产生的变卦,还有以本卦的二三四爻为下卦、三四五为上卦组成的互卦,表示事物发展的中间结果,不一而足。

说到这里,就可以发现易经通过爻卦组成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的状态。再通过卦象间的转换规律表示事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总结和丰富卦象的含义,并尝试各种的起卦和解卦方式去构建不同的占卜预测系统。

讲到占卜,就还要说到五行。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和八卦一样也是对世界的一种归纳抽象方法。在占卜中,五行是对八卦的补充和完善。另外还是中医中重要的学说基础。

五行的精髓是五种元素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所谓: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像八卦一样,五行是另一种角度的分类器,人们把事物归为五行中的一类,然后分析其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分类

五行与八卦也有直接的映射关系:

乾、兑为金,离为火,震为木,坎为水,艮、坤为土

这样,卦象自身的上下卦,卦与卦之间都依据五行产生了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五行在分析卦象中的常常用到。

梅花易数就是结合八卦和五行的一类占卜方法,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使用先天八卦为数理。特点是起卦解卦的方式不受限制,全凭人随心而为,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由个人主观经验决定,这也符合易术由简推繁,通天知命的意境。

梅花易数具体的占卜方法不再赘述,这里引用著名的观梅占来说明其起卦解卦的独特方式: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枝坠地。先生曰:“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占之:辰年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三十四数,除四八三十二,得二,属兑,为上卦;加申时九数,总得四十三数,五八除四十,零得三数,为离,作下卦。又上下总四十三数,以六除,六七四十二,得一零为动爻。是为泽火革,初爻变咸,互见乾、巽。

断之曰:详此卦,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遂伤其股。右兑金为体,离火克之,互中巽木,复三起离火,则克体之卦气盛。兑为少女,因知女子被伤;而互中巽木,又逢乾金、兑金克之,则巽木被伤。而巽为股,故有伤股之应。幸变为艮土,兑金得生,知女子但被伤,而不至于凶危也。

这个例子说的是康节先生邵雍一天观梅,看见两只麻雀在枝头争抢掉落地上,便以此起卦。占卜的具体过程是:以年月日时起卦。年月日为上卦,辰年(5)+ 十二月(12)+ 十七日 (17)= 34,除8余2,按先天卦序对应为兌卦;再加上时辰数为下卦,34 + 申时(9)= 43,除8余3,为离卦。这样上兌下离得到的卦象为泽火革卦。

主卦上兌下离,泽火革卦

先生由此断卦:上卦为体(主体),为兌卦,代表少女,属金。下卦为用(外部影响),为离卦,属火。因为火克金,对主体不利。

再取互卦,二三四爻为上卦乾、三四五为下卦巽。互卦中有巽卦,属木。与主卦的体(兌)用(离)之间的关系是,金(主体兌)克木,木生火(用体离)。所以主卦中克制主体的离火更盛,还是不利主体(少女)。同时巽木代表大腿,主体为金克木,亦有坚硬折损之意,故知会有少女来采花摔伤大腿。

互卦上乾下巽,天风姤

接着取动爻,用年月日时总数即下卦(43)除6余1,将主卦的初爻由阳变为阴,得到变卦泽山咸卦。上卦不变为兌,下卦变为艮,属土。因为土生木,利与主体,所以可知女子虽受伤,但并无大碍。

变卦上兌下艮,泽山咸

像所有传奇故事一样,第二天果有一女子前来折花,被园丁追赶,摔伤大腿。和先生所测如出一辙。可能会有人问,原文中的“明晚”,“园丁逐之”等从何而来。其实这些细节都可以在卦象中得到体现,也有文章给予解释。

由此看出,梅花易数往往是从繁复的现象中发现不寻常的一点,用巧妙的手段获找到本质和线索,再联系种种细节根据经验和感受去形成一幅关于未来的具体画面。看似随意,实则需要长期的琢磨和积累,也取决于天分和灵性。

就写到这里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东学西读岛主:五十以学《易》的 易,应指《周易》似不包括连山,归藏,
    《易经》的 易, 也指《周易》
    首经之称, 泛誉之辞,没有太大的意义,主要是其某些内容的年代可能最早了.
    连山,归藏, 意义也不大, 都是没有准的事情.
  • sanlacie:互卦的配图错了吧
    bmy:@sanlacie 回家看了下书 确实是我对互卦理解有误 已修改 谢谢指正:smile:
    sanlacie:我看到有些解读这个案例是上乾下巽
    bmy:@sanlacie 文字应该是上巽下乾 图应该没错
  • 晒尽残阳我晒忧伤:写的很好啊,收藏了
  • 没有鸡汤:好厉害啊!
    bmy:@没有鸡汤 啊哈哈谢谢 突然发现好多喜欢吓我一跳:smile:
  • 南山墙的安娜:厉害厉害
    bmy:@南山墙的安娜 谢谢:blush:

本文标题:易经、八卦、五行以及梅花易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xc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