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作者: 虚拟现实235 | 来源:发表于2022-12-24 17:52 被阅读0次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今天用两个小时草率地先发出来一部分没完全成形的内容。有一个事情让我很疑惑:为什么明明《牧羊犬》比《书读》更成熟,内容也更有内涵,但反而前者没啥流量,而后者阅读量和点赞量都碾压前者呢,搞不懂。。。)

天眼

“前一段时间,我和大老板一起请阿里的高P “逍遥”(花名)给我们开了天眼,对我们做业务的方法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用户增长不能盲目的制定运营策略,一定要以数据作为抓手。马老板(花名:风清扬)不只在一次的公开场合演讲时说过现在是IT时代,未来是DT时代,是数据的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的钥匙...”

台上正在侃侃而谈的是周一的领导,今天他们在开部门的年终总结会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公司喜欢用一些黑话进行交流,那些“抓手”、“闭环”、“赋能”等各式各样简短的词语好像蕴含了丰富的高深信息和神秘莫测的学问。领导们一再要求大家体会其中的含义,有一种小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感觉。这种势头现在大有向各个领域扩展的倾向,有一次周一看到一个政府报告,里面充斥着“体系、治理、整合”这些似曾相识的词语。

在不了解这些词语缘由的时候,周一可以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像听了一首毫无韵律可言的街头rap。但当他越发了解这些词语的出处,才知道大部分都只是新瓶装旧酒罢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些只是国外多年前在项目、组织管理上沉淀留下的印记而已,只不过被处在风口的互联网行业拿来包装包装结合国情做一下本土化美其名曰中国特色、中国式创新。

老板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时候,周一大脑里的“反动”思想也在风起云涌。周一这时想如果吴二在场的话场面可能就好看了,因为吴二敢于公开将自己的“反动”思想表达出来,而他只是在心里默默表达。他在想人们表达意思使用的词语是为了交流沟通,要想让交流沟通高效易理解就应该使用双方认知一致、通俗易懂的词语。假使这样的词语确实能表达更高维度的信息,一旦表达方不管不顾接收方的认知水平是否和自己处于同一条线就开始喋喋不休,这里面是不是透露着自以为是的傲慢。如果真的洞察一切,就应该让不同理解能力的每个人都听明白你说的话,而不是主宰了话语控制权后,说了一堆别人听不懂的话然后质疑别人的水平,周一在心里默念。

开完会后,周一来到公司楼下抽烟,今天的阳光很好。周一看了一眼天空,还沉浸在那些说了什么又仿佛没说什么的词语,不过有一点周一是认同的,就是未来是数据时代。相比于人性,他更相信数据,他认为人会有欺骗、隐瞒,而数据不会。因为人的认知差异会导致信息差,而有了人性的参与而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同样一个题目全部交给数据就完全没问题了,没有怀疑、没有发散、没有口是心非。

把烟掐掉的瞬间,周一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个体间的信息差异没法消弭,但个人间的信息差异总是可以消除的吧。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就有这样的矛盾,之所以周一需要每天轮询手机和钟表,是因为他甚至不相信自己的潜意识,他觉得消息通知和生物钟都不是真正受自己控制的,所以他想开发一个懒人神器,记录关于自己日常生活的所有信息,以便自己更好地观察自己,就像站在镜子前看镜中的自己。

下了班回到家里,周一重新打开电脑,他开始开发今天在公司想到的后台程序,打开IDE代码编辑器,新建一个项目取名叫“天眼”,这是一个安装在自己手机终端上的程序。它可以24小时运行,监控手机的位置轨迹、APP的操作、监听发生在周围的对话然后把数据全部上传到云端。

花了一周的时间周一终于把程序开发完成了。现在周一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做过什么,当然会过滤掉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每天晚上“天眼”会定时将周一每天的日常按时间顺序播放出来,比如:早上7点钟,周一将手机闹钟关闭;上午9点钟,周一刷手机走出地铁站;中午12点,周一用手机点了一单外卖;中午1点,周一坐在工位听着音乐睡着了;下午4点,周一绕着公司转了一圈;晚上8点,周一跟家里打了一通电话。晚上11点,周一给李茵发了一条消息。这样周一都省掉了写日记的时间,每天只需要将自己的记录导出即可。

等统计了一段时间的数据后,周一发现如果只是零碎的事件,这些数据发挥不了多大的价值,都只是散乱的流水账。周一想通过把一些连续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可以看到整个事情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所谓:“复盘”。接下来的每天下班回来,周一继续优化“天眼”,现在天眼不仅可以记录周一做过什么,甚至可以将一些相关的事情关联起来。比如周一收到了电费缴纳通知短信,再通过支付宝充值缴费,这两个行为就会被关联成一条事件的因果。查看李茵的动态发现她发布了一条动态,然后周一搜索了动态的内容,这两条行为也会被关联起来。这样周一能更真切的看到自己面对事情的反应了。

每个人一天要面对无数的选择,很多的选择也是焦虑、时间消耗的来源,周一为了避免这种选择恐惧,决定继续优化“天眼”。周一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和之前自己累积的数据记录训练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通过位置、语音,消息的输入预测判断出来接下来的动作,而如果接下来周一的动作不符合预测,也就是不符合周一通常的判断决定。它就会发出提示,等待周一后续可以重新审视当时的决策。而如果完全匹配模型,就不会通知周一,只会保存下原始的数据。比如如果周一在和对方聊天时,“天眼”会根据历史聊天记录勾勒出这个人的画像,有点像互联网用户体系的用户画像。当周一遣词造句时就会给出提示,哪些是可以说的,哪些是不能说的。

周二晚上吴二发来消息说:“周末要不要去滑雪。” 周一这才发现现在晚上的最低气温已经快降到0度以下了,他俩一到冬天节假日有空到时候就喜欢去滑雪,北京雪季没开始时会先到张家口,这次估计就是要去那儿了。

“嗯嗯” 周一兴奋地回复,他太期盼出去活动活动了,想想在雪地上“咻咻咻”飞驰的快感就抑制不住的开心。

这时“天眼”提示,周一和李茵曾经聊天时,她说到过自己喜欢滑雪,“天眼”同时显示出当时的聊天记录。李茵问周一平时喜欢做什么,周一说:“喜欢滑雪和开车”。李茵说:“我也想滑雪,但是我协调性不好。” “天眼”展示完聊天记录,输出一条提示:“建议通过赫兹联系李茵,约她一起去滑雪。”

于是周一打开赫兹对李茵说了句:“周末一起去滑雪啊。” 对方回复:“好啊”

“天眼”在周一的优化下,持续进化,它现在积累的数据越多,越能表现更多的智能。经过数据记录到事件关联到用户画像以及简单的推荐建议,周一想到可能是时候让它展现更多的能力,准备给他添加“联想力”,让他初步具备人工智能的雏形。而要添加“联想力”的目标是准确,前提是信任。如何添加信任的标准,这让周一犯了难。

周一想到曾经和吴二两个人去过一趟漠河,那个时候《漠河舞厅》这首歌还没火,也没有看到北极光。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晚上,他们两个人来到国境北界,对面就是俄罗斯,中间是结着厚厚冰层的黑龙江。他们俩来到河道上,吴二突发奇想说要做个游戏。他们在冰面上站直,然后保持平直倒向河面,因为河面上有厚厚的积雪,所以理论上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冲击。然后吴二身先士卒,周一紧随其后。虽然不是如冰面般坚硬,但因为河面经常有游客人来人往,那些积雪也不像树林间无人踩踏的雪那般松软,撞的周一和吴二的脑袋嗡嗡作响。周一又提议两个人再躺一遍,这一次另一个人负责接住对方。这或许就是信任的建立过程,周一心想。。。

相关文章

  • 天眼

  • 天眼

    鼻梁骨抵达眼角的前夜一条湍急的黑水河拦截荒野边长茅草的风向九月的客栈镜面平平开裂的山坡一枚粉粉的肥婴遗世揉皱的双眼...

  • 天眼

    第一次知道南先生是在《中国故事大会》,他已经离开了。 那是一个让我非常敬佩的人。第一眼看到他的照片,我被震撼到。他...

  • 天眼

    从超市向回走 儿子欢雀一路 急不可耐的的预支明天的早餐 讲着他童话般的故事 我们走月亮走 我们停月亮停 云追着月亮...

  • 天眼

    邻居金花的丈夫发了财,喜欢上了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回家跟金花离婚。 金花觉得自己不能腾地给那个小...

  • 天眼

    日爬东山气势宏, 朗朗神州覆乾坤。 晨来紫蔓曲首笑, 却被闲人摄成眼。 2018.5.15.早 (注:我写我...

  • 天眼

    今天一大清早。 A姑娘:"看"天眼"我失约啦,因为我身不由己走不开"。 B姑娘:"姑娘们去看"天眼"的旅行...

  • 天眼

    天眼,就是一个望远镜,它的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喀...

  • 天眼

    贵州平塘·中国天眼欢迎您! (图原创,如需转载请告知)

  • 天眼

    天边一个火闪,接着一声响雷,整个村子被震撼了。隆隆的回声撞击着山谷经久不息。人们带着惊恐出到门前的禾坪张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jy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