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不上培训班,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力爆棚的画画大师?

不上培训班,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力爆棚的画画大师?

作者: 光之工作者sunny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0:45 被阅读222次

    1、

    这是一个足以写一本书的话题了,但我要用一篇文章写完,无疑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肯定有不够完整或需要补充的地方,有兴趣需要探讨的可以加入我的微信群继续。

    文章这个标题,其实是不够严谨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这些早已失去灵气的大人们,又凭什么说去培养他们呢?有时候想想,我们的目光是多么短浅,因为我们总是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指导一个生活在未来的孩子,也总是试图“教”孩子画画。其实孩子的画画根本不用教,孩子比大人会画、也敢画!

    但是,看看我们自己,创造力在孩子身上逐年消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便是大人不恰当的干预,导致他们慢慢丧失了这无比重要且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学的,是如何保护想像力与创造力并把他们对画画的热情激发出来。

    2、

    作为一名家长,以及线上教孩子画画的老师,看到许多现象,都让我感到遗撼。

    比如很多人总在孩子画画时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你干嘛用这种颜色?不好看吧?”后来,孩子就不敢选颜色了,她怕选的颜色不符合妈妈的眼光;她也不愿意再画了,因为她一画,妈妈就在背后指挥或提意见。

    还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快速画出好看的画,经常教授那种网上的简笔画,久而久之,孩子只会按照这一套标准来画,再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像了。

    很多人为孩子买了填色书籍,虽然孩子特别喜欢这种游戏,也画得特别专注,但这种不需要动脑思考的游戏,就像看电视,吃垃圾食品一样对孩子毫无意义与帮助。

    而且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会画画,是因为不懂得绘画技巧,如果教孩子一些技巧,就能画出画了。”然而当一个小朋友自由表达、感受身边事物的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的时候,用各种形式与技巧上的束缚来帮助他画画,只会限制他的想象与创造。

    儿童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当我们在谈要教孩子学画画的时候,心里其实是希望让幼小的孩子掌握成人画画的技能与理念,而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前段时间看过一段来自策展人、素人艺术节创始人:刘亦嫄的演讲,里面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

    很多职业艺术家,很多大师,他们终其所生都在追求一种抛弃技巧,回归创作原始状态的这么一种可能性,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永远回不去。因为有时候当他们过于追求画面精准的表达的时候,反而会忘记如何去真正地表达情感。

    这便是过早的研习技巧,教授临摹带来的遗撼。不仅如此,很多孩子长期画那种取悦家长和老师的画,久而久之,也对画画失去了冲动与热情。

    3、

    在谈具体保护创造力与绘画热情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历史上有很多教育家都提出过相关的理论,比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日本的幼儿美术活动专家长坂光彦,意大利美术史研究专家里奇等等,他们早就在儿童画中发现了独特的规律,并且每个专家的结论大体一致。

    这种规律总结来讲,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阶段:2-4岁的涂鸦期,4-7岁的前图式期,7-9岁的图式期以及9-11岁的写实萌芽期。

    这些时期,就是存在于孩子身上的关键期敏感期,就像宝宝四个月开始长牙,八个月开始会爬,一岁左右才会学走,两岁宝宝会经历叛逆期一样。大自然早就在他们的不同阶段,设定好了学习的开关。涂鸦期的孩子画的画都是印象主义,基底线要到孩子6岁才会登场,7岁之前画不出遮挡关系的画,10岁左右才开始有写实主义的倾向。我们只有了解、尊重并抓住孩子的这种规律去培养,才能事半功倍。

    但现在据我的观察,大家都在拔苗助长,很少有大人能看到这种规律并遵循与实践。

    那些只能画形式画的孩子,一到画画就要请求帮助或叫妈妈画的孩子,总是需要模仿才能画出来的孩子,对画画完全不感兴趣的孩子,都是因为大人没有遵循关键期的发展,而给了错误的干预造成的。

    (关于什么是形式化的画可以在群里讨论)

    但是,一切还来得及,因为小小的孩子可塑性极强,只要把他往好的一面引导,也会把他的这种自由表达的能力全部激发出来。

    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是如何在尊重孩子的绘画发展规律上,来引导他们成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爆棚的大师。

    3、

    我们就从这几个发展阶段开始:

    一、2-4岁的涂鸦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保护他涂鸦的热情,以及激起他对世界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

    大人们需要警惕的是:对于涂鸦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孩子。

    有几个原因会导致这个后果,一是经过成人教授,即妈妈或老师画给他看了,于是孩子无法画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因为他的能力达不到;二是绘画之前先被教了文字,导致发展顺序颠倒,并接受了电视这种半具象和单向交流的教育方式,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表达的能力和兴趣也被削弱。

    因为画画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人类首先开创的文化是先美术,后来才演变成了文字。所以按照进化顺序来讲,孩子首先应该获得绘画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去获得书面语言的能力。就像先有水,才会有单细胞生物的诞生,才会有后来的智人以及我们一样。

    孩子在获得绘画能力之前,如果被教授了成人的绘画方式,或是提前学习了文字,当孩子听到我的语言引导时,就不能再与生活经历产生联系,也不会浮现与此相关的印象,取而代之出现的是之前被教授过的形式化、概念化的画面。所以会导致内容贫乏,也不能与脑海中的印象相结合,这是非常令人遗撼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绘画环境,一面贴着墙纸的墙,一个专门供他画画的角落。当孩子在涂鸦的时候,放手让他们玩,不要给他们任何的建议、指导或干预,只能是全然的欣赏与接纳。即使他们在画一堆杂乱的线条,在泼洒颜料,也是有其发展意义的。孩子会从中发现自己的手能创造一些东西出来,有一天还会发现自己能画出一个封闭的圆圈,他们还会慢慢为自己的画赋予意义。

    另外要多带他们去大自然中走走,多多看经典的绘本,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变化,比如在跟着我进行绘画启蒙的宝宝,我给他布置的作业是在大自然中找寻不同形状的叶子;把食物摆成各种形状的五官或者去捡长得像爸爸或妈妈的石头等等;因为从涂鸦期向下一个阶段转变主要是:对外界变化的好奇心。有了这种驱动力,他才会对各种丰富的事物敏感起来并产生印象,他会发现变化的惊喜,并拥有创造的喜悦。

    这就是最初的创造力,这种基于自己能够创造的惊喜能让孩子一直对绘画兴致勃勃,也是一个人爱上画画的原动力,就像飞机汽车之所以能够飞行或奔驰,是因为有石油这种能源在燃烧,如果没有,无论车子的性能有多优越,司机的技术有多牛逼,也动不起来。

    4、

    二、4-7岁的前图式期或叫图象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会画出长得“像”物体的图形了,会出现透明式画法与基底线。成人很容易就能识别他画的到底是啥。而且他们还会开始描述自己的故事,将自己画中的物体拟人化等等。

    除非他们遇到真正懂得美术对于人类意义的老师,否则入幼儿园的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画出从众并取悦大人的画,并开始变得自信心不足,不能自由的表达,所以大人如何欣赏、评价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目前读的华师大学前美术教育课当中,欣赏与评价孩子的画,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绘画作品只有被人欣赏后,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作品。但是,儿童的绘画作品不仅要被人欣赏还要被人倾听,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有了对绘画内容认真倾听、理解的人,他们的绘画活动才会完整,而不是画完父母看一眼就扔一边了事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如何看孩子的画。

    在欣赏孩子画作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孩子最真实的表达,哪些是属于形式化的绘画。对孩子满怀真诚的地方要给予鼓励,但是,如果错误地对画中形式化的部分给予了好评,那就等于对孩子不诚实的态度萌芽进行鼓励,助长了孩子形式主义人格的形成。对将来孩子能否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拥有自信自立自尊的人格成长都有影响。

    比如画面总是千篇一律的太阳和房子,或者人物的头、手脚从来都是按固定的样子画,说明他画出来的并非自己对事物的印象,而是被指导过的。请一定要记得,教孩子画物体的形象,孩子就会受到形象的束缚,想像力与创造力就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评价孩子的画,这一项能直接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审美能力与对画面的处理能力:那就是发掘孩子在画面上的优点,比如有的孩子观察力强,有的构图能力很棒,有的表现出了他的情绪张力,有的色彩感超级大胆,有的画面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有的画出来的故事感超级棒等等,这些都需要大人去发现并着重表扬!

    理念上是,表扬什么,孩子的那一方面就会越来越好,就像教育需要的是扬善,而不是惩恶一样。

    5、

    三、7-9岁的图式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画不再像从前那样停留在二维平面上了,而是能够拥有进行三维空间的表达方式。而且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画人物,还能带上动作,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去发掘绘画主题,并且引导他们画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比如我在教一位小朋友画梦的时候,会给他一些提示:你做过的梦中,哪一个令你印象深刻?梦里有哪些人呢?周围环境是在家里还是在天上或是在海底?有一个小朋友说他经常做噩梦,梦到僵尸。那就继续问下去,僵尸是长什么样的?他是男的还是女的?穿什么衣服?嘴巴是张开的吗?眼睛呢?他有怎样的动作?等等。

    通过大人的引导,让孩子回忆起那个画面,提问得越仔细,越能有助于孩子画出大师之作。画曾经做过的梦,画最讨厌的人,最爱做的事等等,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想象与创造,还能让他们渲泄情绪,疗愈内心,并养成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好习惯。

    把一件事情诉说得活灵活现,并带出自己曾经的经验,能激起孩子脑海中对事件的各种回忆,同时点燃孩子们心中想把它画出来的想法。

    6、

    四、9-11岁的写实萌芽期

    这个阶段,孩子会遇到绘画的冬眠期,特别是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创作力将面临一次明显的下降。他们开始脱离儿童的天真质朴,转而追寻成人的技法,却又没有达到成人的表达能力,在这种眼高手低的矛盾之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冲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其实很多大人的画画水平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往后余生中再也没有兴趣或胆量提起笔来作画了。

    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手段提高孩子的绘画热情。比如找儿童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趣味写生训练,要求形体、比例基本准确。或者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联想,在引导过程中将物体的形状、声音、用途等等进行超时空的想象和组合,运用黑白灰的颜色和点线面的线条进行装饰,总之不能光去练素描,而是要把写生与想象相结合,变换出各种不同的绘画主题来激发他们的热情。

    至今为止,我所运用到的主题涉及到科技、大自然、潜意识、情商、家庭、梦想、游戏、神话、身体、服装设计等等,这也是传输知识与观念的妙招!比如有的小朋友爱玩游戏,那就用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引导他们把枪画出来,它长什么样子?和其它的枪有什么不同,用途是什么?是轻巧的还是笨重的?装子弹从哪里?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让他们明白无论玩什么东西一旦过度,就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通过故事与绘画将正确的观念神不知鬼不觉的传输给孩子,是我经常干的事儿,也希望父母们常常这样做。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另外这个阶段,对画画特别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报画画班精进绘画技法了,有老师的帮助,他们会更容易度过这段冬眠期,走向更为宽广的艺术之路。

    7、

    但是我们让孩子学画画是为了成为艺术家吗?非也,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寥寥无几。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建筑师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涂鸦”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EQ与IQ的进步,让孩子全面发展。

    日本幼儿美术活动专家长坂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应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想起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的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与价值感唤醒。

    这才是我们让孩子学画画的最终目的,因为哈伯特.利德也曾经说过,表达内心的感动和真实的艺术教育,是人类最好的教育方式。

    说了这么多,请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得,放弃画面好看和炫耀的执念,转而关注画面背后的意义!让孩子画他自己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和创作,这是重中之重。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梵高、毕加索等等,以及我们国内耳熟能详的绘本名家几米、蔡志忠等等,无不都是因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打动人心的!光画面好看毫无意义,因为PS手绘,科技就可以办到。

    一个孩子只有能自由的表达和创造才会有画下去的热情,有了热情他才会自己钻研美感技法等等;

    一个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保护好了,他创造的作品才是独一无二的,才会是无人能及的!

    好了,我想说的都在这里了,各位父母一定要实践起来才会让孩子获益。

    另外,我的第三期线上画画班开始报名了,299元每个月,布置四次主题作业,无限次点评和指导孩子的其它绘画作业。没有钱或没有时间报班写作业但又希望得到我的指导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加入我的微信群,我可以免费指导,将这套理念传递出去,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是我的毕生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上培训班,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力爆棚的画画大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lk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