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简书读了林建明老师的一篇文章,感触良多。林老师在那篇文章里提出,因为自己指出了一位文友的文章里的错别字,结果引起另一位名叫稻香老农文友的批评,被指含沙射影,文章乃有意为之!林老师感觉很冤枉也很无奈,叙说了自己的郁闷之情。
这件事让我警醒,过去我也曾经不止一次自告奋勇地指出过别人文章里的错别字,在这一点上,我俨然有一种洁癖。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写作者,文章里出现错别字,这简直是不能宽恕的行为。放眼当下的网文,特别是一些网络小说,文章中出现错别字,“的地得”不分,这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堕落与文学的悲哀。
在平台,姜稻香老师是我很早就曾关注的一位大咖级人物,那时我们还经常互动。从他的文章里我了解到,他早年生活在苏北农村,曾经有过当教师的经历,后来在云南发展。他的文章语言诙谐,想象奇特,才思敏捷,一篇文章往往很快便能一蹴而就。
记得那时我们都曾相互指出对方文章里的错别字,这在我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我不知道那时是哪来的勇气,只是固执地以为,自己所尊崇与热爱的老师的文章里,怎么能有错别字呢?我感觉姜老师那时还是挺大度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以为意。
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追求写作的速度,文章中难免会有些笔误,甚至出现错别字。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粗心大意的原因,如果回过头来稍事检查一下,还是能够避免一些简单的错误的。但有的谬误是自己在学生时代早已形成的,限于个人水平与认知的不足,自己未必能够觉察,没有别人的指正,那种错误便一直存在。过去曾经有过许多“一字之师”的故事传为美谈,讲述的正是这种现象。
记得我在一篇文章里将“尼龙”误写作“尼农”,这个错误正是姜老师指出的。这样看来,姜老师可谓是我的“一字之师”了。稻香老师是平台上的大忙人,他接手了平台多个专题的管理工作,我写的一些文章经常被他收入那些专题中,这些都让我心怀感激。他还向我解释,他笔名“稻香老农”的典故来自《红楼梦》。可惜后来我们的互动渐渐少了。
直到有一次,我经常看到他写的文章,内容大多是赞扬他的一位同乡大咖作家的,有诗歌,有散文,有随笔。看得多了,难免给人留下一种奉迎的嫌疑。于是我忍不住给他留言,大意是说,老师贵为平台的一位大神级人物,没有必要老是为他人的文章唱赞歌的,应该书写更多的自己的心声。现在看来,我这个行为显然有些冒昧唐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旁人没必要置喙说三道四。
稻香老师显得很大度,当时只是哈哈一笑,回复我说自己是在做油诗练习,依然云淡风轻,我行我素。联想到现在他与林老师之间因为错别字而产生的一点误会,稻香老师当时对我算是宽容得多了。我相信这点小事对两位老师来说可能也根本不值一提,说开来也一定会化干戈为玉帛。
谈到错别字,我自诩有一双火眼金睛,一篇文章中有无错别字,我很快便能甄别。无论是中学时代作为学生写作文,还是后来短暂的教师生涯给学生批改作文,直至前两年给某平台担任临时文字编辑,对于文字,我似乎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第一时间都能准确找到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我记得平台曾经有位老师悬赏,如果有人在他的文章里发现了错别字,每发现一处就给多少奖赏云云。这位老师对于文字的敬畏让人钦佩,我们写文章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力避错别字,传递正能量。
百家号的写文软件里有一个功能,当你一篇文章写好以后,在发表之前,软件会检测到你文章中是否有错别字,并给予提示,指出正确的用字。虽然不一定100%准确,但是会让人警醒,然后去加以考证。这就好比有了一面照妖镜,错别字将无以遁形!我现在经常会将写好的文章在这个软件上复制粘贴一遍,确实省了不少事儿。
自己的文章中老是出现错别字,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对于一位有志于写文的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文章中出现错别字,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读者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