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脑海里总是不自觉地朗诵着这首小学学的诗。
这是众多小学语文课本学过的古代诗词里,背诵默记最溜的其中一首。
小学的语文课文对我的影响深远,直至现在依然存在。当时只是单纯的因为读来舒服意境贴合幼小的心灵而喜欢这样的一些诗句,现在才知道这样的一些被当时的我喜欢的诗句符合着,也无形中奠定着我的三观。
如今,在有了一些人生阅历、感悟和认知后,发现越发喜欢这类的古诗词。因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天的我们,大家的人生课题都如出一辙,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已。换汤不换药,糖衣炮弹背后的实相分毫未变。
诗人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该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于是,安排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因为居住的环境可充分享受自然风光,他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给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到这位势利眼的知县欺人太甚,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
像诗作这样的创作背景故事在朝代更迭的时代不足为奇,有些人的人生郁郁寡欢而消沉下去,有些人的人生则越发月朗风清。在不断的刻意打击压迫下,诗人的心境如此沉定,即使愤怒作的诗句依然给人一种恬静美好之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当你温柔又有力量”。
我想到了中国的功夫— —太极。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万事万物的道统都在其中,至简。
从刘禹锡三次搬家的字字句句里,都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身虽然被困,但心仍然敞亮且鲜活,温柔有能量的面对被贬之后的小生活。他没有放弃,不存在消沉和郁郁寡欢。
这是一种闪闪发光的品质。逢山开路,遇河搭桥。
相比之下,被生活稍微锤炼一下便会长久惴惴不安的我,羞愧难当。面对生活我是脆弱和懦弱的,我害怕,害怕因为太痛苦不自觉自我放弃。我欣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魄,可是我没有。
一个人内心是否放弃,从容颜可以看出来。
END.
2017.3.28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