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细雨中呼喊》

《细雨中呼喊》

作者: 读后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20:31 被阅读0次

余华先生的小说我只读过《活着》,很惨,惨到已经不能用更惨来形容。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聊到李健,他说李健算人生楷模。李健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一天只吃一顿饭,每个星期健身3-4次,朋友介绍给的他的书或者音乐,下次见面他肯定看完或者听完了。

余华的《细雨中呼喊》我没有通读过,只看过只言片语。李健很喜欢余华的书,其中最喜欢《细雨中呼喊》这本书。余华在这本书里说:“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我猜余华说这段话时是真诚的,当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就会发现真正的朋友不多,能只会意不使绊子的朋友其实很少。

一个小说家,需要游走在现实和虚无之间,有时候捶胸顿足、有时候开怀大笑,有时候安静如花儿,美也美的实在,倔也倔得可爱,总之是喜怒哀乐全部都交织在一起,分不清里面和外面,真的和假的,拧巴着随缘。

我年轻的时候习惯了行万里路,能用两条腿丈量世界的,绝不只在书中寻找。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固定下来,就只能在书中行万里路,其实效果都很好,没有优劣之分。

我认认真真读的第一本小说就是余华的《活着》,那时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惨的人。后来认识人多了,才发现我的世界真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我们惨的人很多,他们遭遇过的苦难甚至写进小说都觉得荒唐。

人最惨的不是失声痛哭,而是欲哭无泪;不是吵架后的愤怒,而是无架可吵;不是风光无限,而是风光了没人祝福。

什么是“细雨中呼喊”?

细雨是温柔的,温柔中又有力量。我们呼喊谁?自己还是他人?

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具体是谁不记得了,他说:“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幸福感只是一种氛围,而不是真正的幸福感。”豪车名表、豪宅珠宝,都不完全是为了取悦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

细雨是自己,呼喊是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我小时候性格有些古怪,这是别人给我的评价。因为我好“孤独”,只要有时间就喜欢躲在屋子里一个人听音乐,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我妈叫我吃饭都听不见。后来慢慢性格变了,变得越来越合群,社交能力也越来越强,可孤独感却越来越强。我把这种感觉归结为“成年人社交孤独症”。有些人天生就很牛,没有社交恐惧症,喜欢热闹,人越多越自在。但我不行,热闹多了就会恐惧,总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也许这就是我的个性,热闹也行,安静也行,只要是自在就行。

细雨绵绵,我心安静,呼喊原始的状态,生活就是这样,属于自己,无关他人。活的是自己,无关周边的氛围,这就是生活。

相关文章

  • 老公为我赋诗一首之十八

    在细雨中呼喊, 旧世悲催, 岁月悲戚。 在细雨中呼喊, 人性百态, 生活百变。 在细雨中呼喊, 情随时移, 爱因时...

  • 《细雨中呼喊》

    余华先生的小说我只读过《活着》,很惨,惨到已经不能用更惨来形容。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聊到李健,他说李健算人生楷模。李健...

  • 《在细雨中呼喊》-解读余华

    若想真正了解余华,晓吾建议反复阅读他的《在细雨中呼喊》。 大家都读过《活着》和《兄弟》,笔者认为,《在细雨中呼喊》...

  • 在细雨中呼喊

    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 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 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

  • 在细雨中呼喊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 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

  • 《在细雨中呼喊》

    书中以第一人称“我”,从孙光林的角度阐述了他从六岁到二十岁的感受和记忆,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六岁左右的记忆是模糊的...

  • 在细雨中呼喊

    003-2018年4月第1本书《在细雨中呼喊》 读这本书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很多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无知、孤单、虚荣、恐...

  • 在细雨中呼喊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 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 -余华 也许冷雨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 终被时代曲折冲洗过 成为...

  • 在细雨中呼喊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源于对时间的感受,也是本书作者与书中人物的约会。在这本书中我找不到人性的善,也许只...

  • 在大雨中呼喊

    我确定,我不再喜欢下雨天。 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让这个世界变得压抑,无时无刻不在消磨我的意志,最后连叹气都变得慵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雨中呼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op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