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与现实的对话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与现实的对话 第六十六章

作者: 王道明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17:01 被阅读0次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故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汇聚百川,是因为它们善于处在更低下的位置,因此能够成为百谷之王。所以圣人想要处于民众之上,必须以言辞向民众表示谦下;要处于民众之前,必须将自身利益置于民众之后。因此圣人能处于民众之上而民众不感到沉重,处于民众之前而民众不感觉妨害。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推戴他而不感到厌烦。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名言的原型可能就是《道德经》。

古人喜欢用比喻联想的方式将人生的大道理与某种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这种类比很生动形象,容易理解。但逻辑性并不强。因为事情的决定因素可能并不是单一的。

但这种简单的类比在向听众灌输一些理念的时候,往往因为浅显易懂而显得很有效。

任何一种人生道理都有适用的前提,在什么样时间长度内?什么范围内?什么人群里?是有效的?如果这些条件改变了,可能也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

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不高高在上的人更得民心,人民拥戴,最终会赢得支持。这确实是一条真理。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结果。而且很多时候是精神上的一个结果。

短期的权力斗争,和现实斗争结果可能并不总是如此。

相关文章

  • 罗大伦《道德经》298

    第六十六章3 “与世无争”吗?不,不要理解错了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正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

  • 《道德经》第十四课|多想一步

    《道德经》第十四课|多想一步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看上去是矛盾的,不去争抢,才能无人与之争锋。...

  • 道之玄妙,二性同一

    《道德经》有言曰: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以不争为争,令天下他人莫能与争。阴阳相生,善恶相明,互而化也,或可谓大...

  • 上天在安排人类的命运时,更愿意把福报奖赏给那些与世无争的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唯拥有与世无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能与...

  • 朴素是一种美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 不争

    《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世界上别人唯一不能与你争的就是你的心。 正所谓,心若不动,风之奈何。 ...

  • 2018-12-19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向外净化圈子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争,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不争,则是世事洞明的生存智慧。 在...

  • 不争

    题记: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摘自《道德经》 正文: 故事一、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

  • 不争不辩,不攀不比,按自己的活法生活

    01 《道德经》中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与现实的对话 第六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o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