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乡音乡情》之《乡亲》

读《乡音乡情》之《乡亲》

作者: 山水凡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22:48 被阅读0次

    在成新平《乡音乡情》之《乡亲》这一大篇里,共收入作者26篇文章,写了20个人物。这些文章有发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篇)、有刊登在《新华每日电讯》(4篇)或《半月谈通讯》(1篇)上。其中多篇文章还是获奖作品。

    作者成新平的故乡白衣港,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一个风景如画、魅力无限的江南水乡。这是一个饱受旱涝侵袭的地方,“天晴三天盼下雨,下雨三天涨大水”。正是这各饱受创伤的土地,孕育了一群勤劳、善良、纯朴、坚韧的中国农民。

    从作者的文章里,走出了白衣港可亲可敬的乡亲们:有出身地主,但心地极为善和的老中医成庚普,有小时候作者的偶像、被主人夸张是“孔明的算计”乡村木匠,有工作兢兢业业、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乡邮员老刘,有师魂不朽的乡村老师向铁典。还有蹲点干部、老台长、留守娃、半边户、下乡知青、哑表哥、玉英婶等。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师长的感激、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父老乡亲的深情赞美。其中最令人嘘唏叹惋的是南山大叔,一个富有才气、仪表堂堂、心地善良的“乡巴佬”,最终以自杀的悲剧落幕人生;最令人感动的是县广播电台的许台长,分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是识才爱才的“真汉子”,正如作者所言,“有时候,唯有一场眼泪,才让我们看清眼前的人,脚下的路。”

    最令我们敬佩的是民办教师,他们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为了乡村的孩子的未来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对那位乡邮员老刘,我也是敬佩有加。还有舍己救人的摆渡工刘了祥,以及那时候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的蹲点干部,也是很难得的。

    作者当时在用饱含情感的文字赞美这些乡里乡亲的同时,也流露对一些现实问题的忧虑,虽然他忧虑的问题是在故乡的白衣港,但事实上反映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台留守儿童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等等。

    作者通过自己的笔,写出这么多(实际远远不止这些)的人物和事迹,大力讴歌了故乡白衣港村民的美德,也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传递正能量。即使有些人物是以悲剧的形式落幕,也能给人们以启发和教育,从中得到有事情和启迪。

    作者在这些文章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接地气的语言,尽管有些土得掉渣,但朗朗上口,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有韵味,真正体现了乡音和乡情。

    如形容木匠的工作环境是“晴天没有晒,落雨没有淋”;描写快60岁的哑表哥时,“皮肤多了皱纹少了血色,一张黑瘦黑瘦的脸,如同霜的过的枯黄树叶;两条枯瘦枯瘦的腿,支撑着圆规般的身材……”

    在《接生婆》一文中写到“灯心命”“产后鬼”;在《篾匠师傅》一文中有“养崽不学艺,挑脱箢箕系”等等。这些生动形象语言,给文章增色不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乡音乡情》之《乡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rc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