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真人,不是没有外物的存在,而是没有什么外物能够使他某就私利。而今天的人们却是听说某个地方出现了圣人,于是带着财产去拜见他,希望从他那里获得某种能够某就私利的技能,哎呀,今天的人们所受的迷惑也太过分了吧!算了吧,懂了这些的人也不会在这里教唆了。
现如今,天下人都有了自己对美和丑的评判,然而有很多人在成见都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对别人的外貌、道德等作出了批判,这就好像是说一个人还没有开始吃任何东西就已经饱了是一样的搞笑。然而,在那个至徳的上古时代,人们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成见,因此也就不存在美和丑、善与恶等等——在他们的心中一切都是一体的或者叫齐一。因此说,“认为人与万物是齐一的那类人与天为同类,认为不是齐一的那类人与世俗人为同类,然而认为齐一与不是齐一都是一体的,没有区别。人生天地间,一切都是因为爱,所经历的一切也都是体验自己应该要体验的过程。
庄子记载了孟孙氏的母亲死了,他守丧不伤心和哭泣不流泪,仅仅只保留世俗上的守丧形式,但他却能以为别人做丧尸闻名于世。难道他真的是名不副实吗?不是的,道德至高的人实在是值得推崇,他们不是不孝而是超出孝道太多——他们是以天道的眼光看待世俗——虽然他们的形貌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的内心已经宁静到与混沌的境界。这类人不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因此说“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这便是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但其本质没有分别,是齐一的。
为什么世人第一眼看到那些样貌丑陋的人会感觉到恐怖,甚至是害怕,可是那些残足断手样貌极其丑陋的人却有的能够获得世人的崇拜。这是为什么呢?德充于内,样显于外,才也显于外。故有“夫为不争,故无忧。”他们不是奇形怪状,而是道德的光芒更胜于外貌和其它光束,以至于他们身边的人看不到他们外貌的缺点而只能看到他们的道德。
在那个道德至高的上古时代,每一个人都能活成他原本的样子——原本是宁静的就是宁静;原本是活跃的就是活跃;原本是尘土的就是尘土的——一切都是应时而来而又顺势而去。
泉水干涸了,鱼儿就算是相濡以沫也有可能不能等等江湖的再次到来。家国受难了,人们就算是执子之手和用生命去守护也许也不能对其改变什么,因此有,“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些都是外物带来的罪呀,那些至德的人都把功名利禄当作是自己寻求道德路(走上爱的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我却把它们当作是生活上的必不可少的固有资本。因此那些真正逍遥的人会说“古时候所谓的得志是指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而今却是指获得功名利禄。”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的人怎么能不孤独呢?怎么能不见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