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商业电影美国是独霸天下,而艺术电影法国是一枝独秀,前苏联的主旋律电影是炉火纯青的话,那么网络电影在我们中国可以说这边风景独好!”
2015年7月3日,陈凯歌的《道士下山》登陆院线,遭遇口碑票房双失,而就在三个月前,另一部片名极其相似的电影,由张涛导演的《道士出山》却取得了意外的成功,这部电影远没有前者的影响力,但在网络大电影(以下简称网大)的发展史上属于里程碑式的作品,拍摄8天,投资28万,票房近5000万,投资回报比远超院线电影。《道士出山》的成功,真正将一种电影形式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为后来国内电影行业话语体系的改写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网络大电影(后面简称网大)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3月份,爱奇艺主办的“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上,有如下六大标准:
1.在互联网上发行
2.时长超过60分钟
3.制作水准专业精良
4.符合电影叙事规律
5.付费点播分账模式
6.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014年-2017年,网络大电影经历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全网上线约450部,市场规模1亿元;2015年上线约700部,市场规模4亿元;2016年上线2193部,市场规模10亿元;2017年上线1892部,规模20亿元。4年时间,产量翻了4.2倍,市场规模翻了20倍。专家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元,是目前国产院线电影票房的1/10。
如今已渐成气候的网大,不仅取得了市场的成功,也意外地成为了中国类型片的生长基地,给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了发挥才华的舞台,虽然饱受质量低下的诟病,也不失为中国电影的一股新力量。网大的诞生和蓬勃发展实属必然,它是技术、市场环境和大众需求等一系列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只是上天恰好借了爱奇艺这双手,撕开了这场大戏的帷幕,借着资本的狂风,将网大推到了电影舞台的风口。
移动互联网之下的小镇青年娱乐
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热的元年,随着热钱的涌入,技术迭代,创意频现,各类大小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门类的app也争前恐后地要占领用户时间线这一制胜高地,进而将“手机依赖症”从一二线的精英白领推广到三四线的小镇青年,追剧,打游戏,各种神秘的社交app,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手机上的乐趣可以远远超过电脑。
与此同时,国内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来自房地产、煤矿业、金融业的大佬们手握重金纷纷杀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奇艺为了抢占会员,拓展盈利模式,首创了网大的概念,制定了相关的分账制度。
这一举动激发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热情,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彼时,资本还没注视这块净土,虽然有投机主义者跃跃欲试,但更多创作者是出于对于电影本身的热情,他们没有能力在大银幕上获取名声,却可以在小屏幕上展示才华。相对于院线电影的诸多限制,网大的创作要自由得多,没有名声的负累,可以尝试各种类型。刚开始还是小打小闹,市场并没有太大反应,直到张涛的《道士出山》横空出世,网大世界变天了。
投资成本小,制作周期短,变现速度快,嗅觉灵敏的资本闻风而来。彼时网大的市场前景还不明朗,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很多人相信浑水正好摸鱼。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仅仅院线电影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更何况在三四线城市,影院的数量还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因为中国电影分级制还未形成,类型片发展受限,而国内观众在多年国外港台盗版电影的教育下,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观影诉求。网大的到来如同及时雨,迅速引起了小镇青年们的注意,僵尸片、低俗喜剧、软色情这些无法登陆院线的类型,在另一个战场找到了存在感。
2016年,网大全面爆发,不到三年时间,全网上线电影扩张近5倍,爱奇艺top20分账票房增长近33倍。
遗憾的是,市场的胜利不等于电影艺术的胜利,投资方的急功近利,制作团队的极度业余,使得最后上线的电影大多粗制滥造,业内流传着“前一天在家垒猪圈,第二天进城拍网大”的说法,大众对于网大的印象仅止于低俗娱乐。
审查危机下的行业寒冬
2017年,网大市场出现转折,总播放量比2016年下降61%,据壹娱观察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9月20日,进入TOP10的网络大电影共计42部影片,其中显示投资成本的网络大电影有17部,成本多数介于250-300万之间,分账收入多数维持在150万左右,而更多没有显示成本的网大分账收入仅有几万元,多数影片在市场折戟沉沙甚至血本无归。
伴随票房失利的,还有2017年6月份包括《我的室友是狐仙》《打狼之我命由己》等40多部网大的下架。监管的加严,让人们惊叹寒冬如此早的就到来,资本纷纷出逃,网大衰亡论层出不穷。
其实,在监管加严之前,网大的颓势就已凸显。据骨朵数据统计,2016年上线的网大背后的第一出品方中,有87%在10个月内没有新作品产生,在制作周期极短的网大领域,意义不言而喻。短暂的爆发后,资本的短视让其付出了代价,盲目蹭热点,题材同质化,制作水准低下,终于让观众开始审美疲劳。
除了内部的质量低下,还有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网综崛起,《奇葩说》《吐槽大会》等一批优质网综引爆市场;网剧上位,《太子妃穿越剧》《余罪》成为现象级作品。而网剧依然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能产生广泛的传播效应。这直接影响了视频平台的宣传侧重,唯一的宣传渠道受阻,网大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2017年6月30日,《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审议通过,紧接着7月,爱奇艺官方声明,规定所有网络大电影必须经过“两次备案”(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才能上线。
双重备案的出台,即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对于滥竽充数只想捞快钱的制作公司,不蒂为晴天霹雳,虽然这道雷迟早会劈下来;对于资金充裕团队专业的头部公司,直接让大部分竞争对手丧失了战斗力;对于观众而言,终于再也不用忍受审美和智商的双重侮辱,往往在经历了前6分钟的诱惑之后,一狠心充了会员或者付费观看,接下来都是惨不忍睹的折磨。
监管的到来,也意味着网大这块市场已经足够大到引起官方重视。任何一个行业经历了前期的野蛮生长后,总会经历洗牌期才会真正确立规范。网大前期抢钱的日子一去不再复返,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场,剩者为王。
商业和艺术的回归与发轫
上市公司和平台自身的介入,让网大市场进入白恶化竞争,野战军和游击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正规军独步天下。爱奇艺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合作方347家,其中不少为一线影视公司和专业机构。
华谊兄弟投资了秦岚出品的网大《少女的奇幻日记之追星计划》,慈文传媒推出网剧《老九门》同时,还推出了网大《老九门番外篇之二月花开》,上线10天播放量突破了5000万。腾讯动漫旗下有包括《王牌御史》、《无罪之城》、《灵契》在内的10个漫画IP正在改编成网大。
正规军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蛋糕的做大,也带来了商业和艺术的回归,而已经改变了中国电影话语体系的网大,又会给电影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小成本电影的发行天堂
网大的“大”,在于区分微电影,但相较于院线电影,它的成本实在不能更小。在最欣欣向荣的2016年,网大平均投资才50万左右,还不如院线电影的后期制作成本。如今,国内院线电影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几千万的成本进去,不一定能冒个泡,但在网大市场,却是绝对的巨无霸。目前,已经有一些取得龙标的电影选择将网大市场作为首发阵地,比如《功夫喜剧侠》和《赚够一千万》等。伴随着网大市场的扩张,中国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小成本电影瞄准这里。
类型电影的成长
因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的未形成,电影类型化的发展远远低于电影市场增长的速度,而国内电影爱好者的品位却不断跟上国际审美,多样化的观影需求无法在电影院满足,更多的发烧友只能选择下载盗版国外电影。相对院线电影,网大选择空间更大,只要能在一个细分市场取得认可,就足以收回成本。根据2016年新传智库发布的《网络大电影行业与市场研究白皮书》,网大类型片就已达到20种,近两年类型片更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成长起来的电影粉丝足以养活多种类型的电影,这也有利于国产电影在类型片探索的路上越走越远。
先锋电影的试水
让国内电影人感到悲哀的是,电影的日益商品化,不断削弱着其作为艺术的本质,真正的先锋艺术电影难以生长,影院不给排片,获奖前无人知晓。有趣的是,观众往往吐槽国产电影质量低下,却不曾想过,正是自己手中的电影票,决定了艺术片的生死,他们想看的,只不过是好看的商业片。但在网络这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先锋艺术电影有了更大的传播空间,真正的发烧友们只要有心,就能让那些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不至于被埋没。市场的反馈有利于作品的改进和电影人的成长,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有来自票房的鼓励。
电影人才选拔的独立基地
电影行业的圈层文化和制作高门槛,让很多空有才华的人望洋兴叹。电影产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否则就是无本之木。网大给了更多电影爱好者施展才华的舞台,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中国电影的一股新生力量。
在平台方面,腾讯影业联合爱奇艺、20世纪福克斯共七家公司发起了“比翼新电影计划”,启用10位新导演打造10部漫改网大,优酷联合阿里文学及阿里影业共同投入10亿资源打造“HAO”计划,为网络电影内容生产者提供开放的平台、IP和资源。
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会长吴曼芳介绍了委员会推进的方向:
“开展相关培训,提升网络创作人才水平,联合高校展开相关培训………积极筹备策划引导挖掘推荐和保障优秀网络作品和优秀网络创作人才,为网络电影树立正确的文化行业地位,提升网络电影观众正确的审美趋向,繁荣网络市场。”
2017年,网大全网播放量近80亿,核心受众8个亿,是院线电影观众人次的1/2,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付费视频的普及,网大未来产业空间无限庞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依然无法影响人们对于故事的古老热情,只不过阵地从槐树下换到了屏幕前,冰冷的电子显像管之下,流淌着的仍然是沸腾的人间烟火。
首发于公众号——互联网视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