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的航天飞机发射和过去没有太大差别,依然是靠化学燃料推进。但是轻质、高强度和耐高温新材料的出现让航天飞机的重量大幅度降低,起飞时候的助推火箭也可以多次回收再利用,这样降低了航天飞机的成本。
与以往的航天飞行不一样,这次的航天飞机内饰加装了全景显示系统,其实就是在飞行过程中将外部的环境在舱壁内部进行展示。这种设计从实用的角度看是比较多余的,但是这样可以显得舱内环境更宽敞,同时最大程度解决了长期以来乘坐航天飞行器的太空观景需求,让舱内的人有种完全置身于太空的感觉。
对第一次乘坐航天飞机的孩子们来说,显得既兴奋又紧张。与乘坐普通飞机不同,航天飞机乘坐是背靠椅子躺着的,双腿弯曲被固定在座椅上。在起飞加速阶段,田木感觉像有石块压在自己的胸口上,这样的体验田木在航天中心也做过专门的训练。
在飞出大气层之前,舱内的全景图像是关闭的,只保留着幽暗的灯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飞行过程因为高速移动的舱外风景引起的眩晕感。在航天飞机飞离大气层后,先是做近地轨道的环绕地球飞行,同时做姿态和角度的调整,目的是和第一太空补寄站做交汇对接。
这个时代的航天已经全面商业化,除了有用于太空实验的国际空间站,人类还设置了两处太空补给站。因为无人化运作的成熟,国际太空补站不需要承载驻站的工作人员,从而减少了很多像空间站那样的生命维持系统。补给站主要是在近地轨道上储存补寄物资,主要是食物和航空燃料,这些物资平时由货运飞船运送上去,需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交汇对接的方式进行补寄,也可以用太空摆渡车运送补寄。
货运和客运是分离垫定了人类太空商业化的基础,每年太空国际支付费用给太空物流公司,这些公司负责将补寄物资运抵太空补给站。这些货运飞船的成本远远低于载人航天飞机,航天公司的客运航天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为节约成本尽可能少的携带燃料和生活物资,进入太空后从补给站进行补寄,再支付补寄费用给太空国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太空商业的生态闭环。
第一太空补给站建立在距离地面340-36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轨道上,最初的主要作用是为国际空间站储存物资并提供补寄,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国际空间站的在轨运行质量,提高变轨的机动性,同时增大国际空间站的空间利用率。
后来的商业化运作中,太空国际对太空补给站做了改进和扩建,第一补给站变成了使用频次最高的补给站。因为这个高度的观光和旅行价格可以被大多数的地球中产阶层接受,其商业运行潜力巨大,除了在太空观看地球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参观项目就是参观国际空间站。
第二太空补给站位于地月之间的拉格朗日L1点位置上,除了稳定在地月之间位置不变的优势,这个点可以有效降低因为月球公转对地球飞行器引力扰动带来的变轨成本。因其距离又恰当的出于地月之间靠近月球一侧,因此成为了登录月球的飞行器重要补寄位置。
与第一太空补给站不同,第二太空补给站目前主要是为太空国际的探月飞船提供有效补寄。目前探月还没有实现大规模有效商业化运作,在此之前也只是接待过两次商业登月,一共有十二位商业大亨和社会名人登录了月球。这次的儿童登月计划,是太空国际开启人类月球商业开发的最重要一步,为未来更多人登录月球奠定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