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银湖之底》,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银湖之底》很多地方都在向《毕业生》致敬。
如果说达斯汀·霍夫曼的青春是一种迷惘,那么到了《银湖之底》则变成了一种臆想。对于《毕业生》与《银湖之底》中的男主人公来说,这个世界不仅充斥着裸体的女性,更有对于迷茫人生的幻想,但是,在《毕业生》中,达斯汀·霍夫曼的所有迷茫,最终变成了不伦之恋,而在《银湖之底》里,“山姆”俨然变成了一名警探,在现实世界的无能,让他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称王。
“山姆”保留着他最喜欢的《花花公子》,这是他父亲的私藏。他勉强睁开的迷醉双眼,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宅男心中的性幻想,而是孤独的自我迫切想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是为什么当他发现邻居女孩“萨拉”突然失踪,自己会变得如此激动和紧张。因为他的周围已经没有任何人了。他孤单的让自己都在感到惊恐。
他在灯红酒绿之中,丝毫感受不到任何温暖。那宗教般的催眠音乐,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催眠着迷惘的人群。神话般的裸体怪异杀手,甚至连环杀狗杀手,以及独立漫画人,都在巧妙地设下一个迷局,吸引他走入更加暗黑的世界。
这个疯狂的臆想,让他变得怪异敏感。当最后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时,他所有的希望统统破灭。因为他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他倒头睡在中年女人的床上,似乎重新回归平静,就像之前他躺在阳台上漫不经心地接着母亲的电话,故意欺骗母亲他很忙一样。从他接听母亲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姆”的母亲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势,在主导着山姆的一切。就像我们看到“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主演的《巧设陷阱》中那个一事无成的年轻画家,他不停靠着杀人来发泄母亲和妻子对他的控制。“山姆”亦如此。只是他靠着解谜和追踪来挥霍着受人支配的青春。
但那只念着陌生语言的鹦鹉,又让他暗暗不安。“山姆”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未来,这简直就是《毕业生》中达斯汀·霍夫曼的翻版。虽然两部电影间隔了整整四十年,可是,他们的不安并未改变。
在《银湖之底》这部电影里,导演故意将一个流浪汉设置为一名奇怪的“帝王”,以及“山姆”母亲不停催促着自己的儿子要看黑白默片,将自己的审美凌驾在“山姆”的审美之上,甚至,那个多妻的地下“幸福世界”,统统在讽刺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荒唐。
如同《飞越疯人院》中唯一清醒的尼克尔森,终于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印第安人酋长破窗而逃一样,“山姆”靠在中年女人臂膀的那一刻,似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原野。
《银湖之底》这部电影缺点当然不少,譬如故事交代的不清楚,有些细节太过玄妙,不过,它独特而敏感的节奏,还是让喜欢它的观众,能够找到心灵契合之处。看电影如同谈恋爱,只要找对了爱的人,就算成功了,至于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艺术片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