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作为HR,你认为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需要激发,还是需要被改变?
当时的回答是:我一贯有一个倾向,相信每个人原本是向善的,并且信仰人本主义心理学。很多年前看人性假设理论, X、Y、H、Z理论,也一度信仰Y理论。
可是在多年的工作中还是会发现有少数员工会倾向于不积极工作。但企业主、职业经理人的控制管理似乎也陷入了死局。偶尔也会在管理信仰上困惑。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管理风格取决于行业特性、人员素质等。我们可以有一种确定的信仰,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在《平台型组织》中,有这样一段话:
其实,我们对于人性的这种设定更多的是在科层的框架下,我们喜欢把人性简单化,并作为科层组织的一个“构件”,而不是作为价值创造的中心资源。或者说,我们害怕人性的不确定性,害怕人性中过于复杂的部分,认为这些部分是管理的难题,而不是价值的来源。企业家本身缺乏平权精神,不愿去了解自己员工的人性需求,只是把他们当作“人手”或“人力资源”而不是“人”。(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很庆幸自己对于人的人本主义的信仰以及对人的兴趣。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人、管理、组织的兴趣是基础)
能把员工当人看并且重视价值,多少企业主能够做到,不得而知。
稻盛和夫说敬天爱人。
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这需要一定境界,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明白在某种情况下,这能激发人效的提升、合作的顺畅、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