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都不和你说?你们之间的距离,差了“门把手”语言的运用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门把手”的定义,其实这个名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开门的一个小工具,但这个工具又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个把手就无法打开这张门,沟通也是需要一个“小工具”,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工具那么你们之间的沟通也将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所以“门把手”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哪些是“门把手”语言吧:首先是不带任何意见的回答“我明白了”、“好的”、“可以”;其次是有明确表达邀请对方说话“给我讲讲吧”、“这好像很有意思”、“我好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通过以上的短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门把手语言”就是指简单直接的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者鼓励孩子继续他的想法。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门把手”语言呢?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推出过一套简单、实用的父母训练课程,他曾说道: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受的时候,他就会对自己有自信并且会进一步思考自己要如何做才能变得更好。举个例子说: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去学校啦!”可能很多父母就会开始着急,“你怎么能不去上学呢?必须去学校”,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不再往下继续话题了,因为你已经否定了他的情绪,同时你也给他做出了决定。而比较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怎么啦?学校发生什么事让你不想上学吗,你可以告诉妈妈吗?”
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孩子继续说出他的想法,同时家长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情绪,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所以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首先做的不应该是计较这件事情的对错,而是应该去接受孩子的想法,和他心对心的交流,让他感受到不管什么事你都会听取他的意见,这样你们之间就会多很多“小秘密”,那么无话可说这一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