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标:
描述在孩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个体生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其群体差异
论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各个成分会如何影响个体的发展
论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描述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其群体差异
阐述现有的道德发展理论
阐述积极的同伴(友谊)和消极的同伴关系(攻击行为)会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生理发展
一、生理与运动发展
学前阶段的儿童非常活跃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儿童的生理发展都是相对稳定的,他们变高了,瘦了,也更强壮了,因此他们能更好地从事体育运动和游戏
青春期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它并不是某个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涉及身体几乎每个部分的一系列变化。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男孩而言,早熟的弊大于利。但有研究表明,晚熟的男孩成年后会更有创造性、容忍性和理解力。
二、游戏、休息和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充足的科学依据。“系统的运动计划的确能促进某些心理过程的发展,这些心理过程将有助于个体克服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的挑战”。
三、生理发展中的挑战
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他们感觉自己“站在舞台上”,好像每个人都在评价自己,生理的发展也是被评价的一部分。
第二节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背景的重要作用和生态系统原则
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认为,我们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时一个生态系统,系统中各成分总是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着。
二、家庭
研究发现,无论儿童由谁抚育,抚育者之间的确存在不同的教养方式。
权威型(高温暖、高控制)给儿童设定明确的界限,要求儿童遵守规则,期望儿童由成熟的行为。
专制型(低温暖、高控制)在与儿童相处时看起来冷酷无情,而且控制欲很强。
放纵型(高温暖、低控制)给儿童温暖并且养育儿童,但他们很少制订规则或者告诉儿童行为的后果。
拒绝型/忽视型/不作为型(低温暖、低控制)对儿童漠不关心,也不会费心控制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或教育他们。
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称为依恋。依恋的质量对教师也有影响。不管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父母离异后的前两年可能都是最困难的时期而这对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尤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75%-80%左右的离异家庭儿童都能逐渐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良好。
三、同伴
当父母的价值观及兴趣与这些同伴文化发生冲突时,同伴通常在时尚及社交方面的影响更大,而父母在道德、职业选择及宗教上则有更大的影响。
与有社交能力且成熟的朋友保持稳定的、相互支持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尤其时在困难时期。
儿童和青少年一般很难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事物或同学。
四、教育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支持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质:首先,关心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班级,拥有教师权威,但不会采取过于严格或“卑鄙”的手段;最后,能很好地激励学生——通过创新和改革让学生变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类似。
众多研究已经证实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关心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障他们的权益,及时介入和保护那些受虐儿童。
五、社会与媒体
事实上,这种借助手机、电脑、ipad以及其他电子设备所建立的即时的、肤浅的联系,是无法帮助学生与他人形成更深的亲密关系的。
第三节同一性与自我概念
同一性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个体对自己的总体感觉以及他们所有的信念和态度,它整合了自我的不同方面的不同功能。
一、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
艾里克森将发展看成是历经一系列阶段的过程,在每一阶段个体都将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以解决,一是接受两种极端反应的某一端,一是以更健康、更有成效的方式在两种极端反应中寻求一种平衡。八个阶段包含: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愧和疑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绝望等。
二、种族——民族同一性
与拥有单一民族同一性或尚未形成多民族同一性的同伴相比,形成了坚定的、积极的多民族同一性的青少年有更高的自尊、更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高的学业成就。
种族同一性的形成,很可能部分取决于青少年在面对这些挑战能否得到有力的支持。
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对家庭和社区的认同感是建立稳定同一性的基础。花时间去激发学生的种族和民族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
三、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一般指个体对自身的观念、感受、态度和期望等的认识和信念。
自我概念是通过在不同情境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而形成的。
在普通学校中表现较强数学能力的学生,比那些在重点学校里表现平平的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感觉更好,这种现象称为“大鱼小池塘”。
特定学科的学业自我概念可能会影响个体的一生。
四、自尊
如果一项技能或成绩对个体来说不重要,那么不擅长该领域的活动并不会威胁到个体的自尊。学生必须在他们认为重要的任务上取得成功。个体解释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自尊,学生必须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运气或是他人的帮助。
五、自我概念和自尊的性别差异
只有学生在自己重视的领域上能力得到增长,其自尊才会得到最大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对某些重要领域的理解和技能。
第四节 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一、心理理论与意图
两三岁的时候,儿童开始发展心理理论,即理解他人也是人,有他们自己的心智、想法、情感、信念、愿望和感觉。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在促进合作和道德发展、减少偏见、解决冲突、激励亲社会行为等方面都很重要。
二、道德发展
道德推理,即他们对是非的看法以及他们对道德判断的积极建构。对幼儿来说,规则就是理所当然的客观存在,皮亚杰将这一阶段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随着儿童与他人社会互动的深入,他们开始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则,儿童将逐渐转向合作的道德。
柯尔伯格评估儿童和成人道德推理的方法是,呈现道德两难问题,要求人们必须在一个假设性情境中做出艰难的选择并说明理由。他把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他强调道德的认知推理,但忽视了道德成熟的其他方面,如个性和品德。
道德推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境和两难的内容的影响,而非推理者的性别。
三、道德判断、社会习俗和个人选择
年长的青少年和成人,通常比幼儿更能接受那些思想异于习俗和传统的人。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纬度——道德纬度或习俗纬度,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
四、道德推理的多样性
文化差异可能会影响道德推理。研究发现,不同文化中儿童关于道德、习俗、个人等纬度的推理是相似的。
五、道德行为:攻击与作弊
影响道德行为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仿、内化和自我概念。
一项研究发现,教师教会攻击性儿童一些冲突管理的策略,将能帮助这些攻击性儿童开始新的人生。
侮辱、说闲话、排斥、嘲笑——这些属于关系攻击,有时候关系攻击也被称为社交攻击。
玩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个体攻击性的观念、情绪和行为的增多,同时也会导致共情能力的下降,而且这种影响不限定于特定的文化或性别。
为防止作弊,教师应尽量不要让学生处于高压情境之中确保他们已经做好测验、课题或作业的准备,确保他们无需作弊也能做得很好。
第五节个性与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启示
艾里克森和布朗芬布伦纳都强调个体会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核心观点如下:
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从权威型教师那儿获益,权威型教师是指让学生感觉温暖,也对学生有明确要求的教师。
对所有学生来说,自我概念随着时间在不断的分化——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能胜任某一学科,但不擅长其他学科,或其他情况。
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同一性的发展。
对所有学生来说,被同伴拒绝都会受到伤害。
当学习压力很大,学习负担很重且作弊被抓住的概率很小时,多数学生都会作弊,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