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遭遇乡村游暂别律所
正是在此生存困境之下,本对旅游并没有多大兴趣的农夫,才会想着出去旅游散心,也就有了2006年3月28日和乡村游的偶遇,农夫的生活轨迹也因此而发生巨变。
雁村游之初农夫本是单纯想借组织挖笋散心顺便推广家乡雁村,但当农夫和网友接触之后,农夫便发现了乡村游和律师的契合点。因为农夫的雁村游是立基于网络,不同于常规旅游中的老板和旅游者的关系,有一定的人际互动和信任基础。而雁村又是未经开发的原生态乡村,没有人工游玩设施,喜欢到雁村游玩的网友素质也相对偏高。组织接待雁村游无疑可以帮助农夫多认识些朋友,积累人脉,并为日后律师执业开拓案源打下基础。
基于此点考虑,又受限于论坛活动的非盈利性要求,因此农夫对雁村游采非商业化运做模式,除了收取农家菜以平衡收支外,一不收取组织带队费,二是将采摘等农产销售收入悉数归于村民。而不管网友人多人少,像招待自家亲朋一样接待来玩的朋友,特别注重口碑。而为避广告之嫌,农夫很少发帖和虚顶,也从不主动揽客。
在这样的运做模式中,农夫其实是做为第三方,根据网友的心理预期、雁村的实际情况和接待能力,来组织接待网友。简单以采摘活动为例,农夫不谋利,收入悉数归于村民,采摘费用就不高。村民偶尔有暴利倾向,农夫也会倾向于为网友谈判,以期能吸引网友。而只有满足村民和网友双方愿望,想方设法替双方考虑,才会有农夫的农家菜收入。正因为如此,农夫避免了传统商家喜欢欺宰谋求短期暴利的短视行为,和网友有了密切的关系,在村民之中的影响也不错,农夫自身也感觉轻松愉悦,自然喜欢上了乡村游。
网友、村民和农夫,三方平衡,和谐乡村游,因此雁村游一经正式推出,就深受网友喜爱。恰值四月份是旅游旺季,到第三个礼拜,周五到周日三天时间,农夫共接待300多位网友。农家菜的收入抵过农夫一个月的工资,雁村的土鸡也被抢购一空,农夫自然会思考发展乡村游解决经济问题的可能性,并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便开始倾心到乡村游上面。在律师和乡村游关系的处理上,农夫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因为自打3月28日网推雁村游以来,农夫就一直在关注论坛。农夫发现网上有很多活动,但活动模式基本上都是同一组织者带人去不同的地方,却鲜有人像农夫这样在同一个地方接待不同的人。即便有人像农夫这样,但又多数是商家,收费也高,经常遭遇删帖,在网友之中的口碑也不好。
如果能推广自己的模式那该有多好?因为农夫的模式是立足于原生态乡村,由普通农家接待,不需要刻意装修,也不需要刻意讲求服务。对于网友而言,有当地农家接待,相较于纯自助游而言,能得到活动便利。况且相较于传统景区和农庄饭店而言,收费也不高,网友乐意接受。对于接待农家而言,相较与种地和打工,收入也不错。而对于其他村民而言,来的人一多,还能带动农产销售,得到实惠。而对于农夫个人而言,虽然一时难以获利或获利不高,但可以通过乡村游认识很多朋友,寻求乡村游背后的创业机会,为日后再创业打下基础。
而农夫毕业于农大,当农夫发现可以通过乡村游谋求乡村发展之时,农夫的书生意气便来了,也就不考虑机会成本,不顾自己有律师职业。当然农夫也知道要想推广原生态乡村游并不能单靠文字忽悠,雁村游的经验也告诉农夫,原生态乡村游看似简单,但背后还有很多细节与问题值得关注。在农夫正式推广之前,还需要有自己的试点与成功经验,这样才方便外推。
恰巧五一老家在观顶湖的表姐夫来访,见农夫雁村游红火,便希望农夫能帮他搞起观顶湖游。观顶湖属五龙潭待开发区,坝脚下面就是青云梯景区。表姐夫的外婆在半山村,与观顶湖有古道相连,徒步一小时左右可到,另有盘山沙石路通观顶村,而在半山村内还有交坑大峡谷值得一游。考察过后,农夫感觉那边风景不错,适合徒步爬山。
考虑到雁村游有亲友质疑,又怕外公外婆操劳以免引起家庭不和。而雁村没有果园,笋季一过一时没好玩的,于是五一之后便应表姐夫之邀转而组织接待半山—交坑—观顶游。试图以此作为原生态乡村游的试点,等做出一定的成绩,再回雁村说服家人继续组织接待雁村游。由于表姐夫已搬至鄞江住,观顶湖老房年久失修一时不宜接待,便决定暂时在表姐夫的外婆家半山村接待,又特请在雁村有大厨经验的姑妈掌勺。
转走观顶湖之初,天气不佳,来玩网友不多,但农夫没有因此而动摇。而农夫的精力也有限,由于对姐夫家那不是很熟悉,农夫不得不投如更多的精力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开始显得不务正业,难以平衡工作与组织乡村游的关系。于是几经考虑之后,5月16日含泪向师父递交了封辞职信。师父没有答应我辞职,但尊重我的选择。一句“年青人闯闯也不错,但律师资格证书不容易考,放弃也可惜,希望你不是一时冲动,这样吧,先请两三个月假试试,到时再做决定不迟。”工作易找,良师难求,落泪退出办公室,转写请假书,假期三个月,获批。
暂别律所之后,农夫就从阿姨家搬了出来,到鄞江表姐夫那里去住,开始专注观顶湖游。6月份半山杨梅成熟,观顶湖又可游泳,露营不错。便采购露营烧烤装备,顺势推出露营烧烤活动,同时将接待点设到了观顶村。
而在一次露营活动中,农夫有幸认识亲子俱乐部板斧千江水,之后她又去了雁村。正是她的雁村游游记,引发了雁村亲子游热潮。8月13日亲子俱乐部板斧夏唯怡亲自组织,率30辆自驾车大大小共200多人来雁村游玩,中午开了17桌,还上了宁波电视台来发节目,宁波晚报也有头版照片报道。8月19日斑竹夏日玫瑰又亲自组织,还是200多人。
如果说雁村适合亲子休闲游的话,那么观顶湖便适合驴友和徒步爬山游。7月2日农夫接触到了大地驴友,7月15日又有幸带地平线驴友走交坑,24日又带地平线驴友到交坑瀑降,还上了宁波二台,此后又认识了很多驴友。
几经努力,8月5日终于迎来了观顶湖第一次热潮。白天有80多人过来游玩吃农家菜,晚上又有20多人露营。这次表姐夫没有请姑妈,而是另外请了大厨帮忙。菜量少不说,还不好吃。来玩朋友都有意见,农夫只有降低收费方耐心解释方才平息。
这次接待之后,农夫感觉到表姐夫难以按照农夫的模式运作。因为在农夫的原生态乡村游理想里面,农夫不想商业化运作。只想以乡村游为平台去商业化运作,吸引人气,带动农产销售,实现以游促销以销促游的多赢局面。但现实是表姐夫提供农家菜等活动便利吸引了人气,但是由于他不种地也不养殖,并不能从农产销售中获益,得到好处只是其他村民。因此一但来的人多,表姐夫自然想抓住机会,从农家菜上面多赚钱。
观顶湖终于火了,但农夫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反倒有些许失落。因为如果接待不好的话,来的人越多口碑反而越差,原生态乡村游也就死得越快。于是在此活动之后,农夫便与表姐夫做了沟通。表姐夫希望姑妈能搬到观顶村养殖,姑父则种地。但姑妈毕竟有三个女儿,再做出选择之时还需考虑其他两位表姐的意见。而农夫的大表姐又是在珠宝行做副总,自然不希望姑妈搬到观顶村。而姑父习惯了在雁村生活,更不愿意搬到观顶村住。
不能指望表姐夫按照农夫的理想模式运作观顶湖游,而雁村游人气渐旺,因此农夫就决定返回雁村,观顶湖让表姐夫接待,这样表姐夫就可以独享收益,并籍此希望表姐夫能提高配菜标准。虽然农夫不能从观顶湖直接获益,但乡村游的特点在于,网友不可能一直在同一个地方玩。因此只要观顶湖接待的好,网友去过观顶湖以后还是会找农夫到雁村游玩,农夫还是能间接受益。而雁村是农夫的家,母亲信佛一直热情好客,不会亏待网友,村民也好沟通,更能按农夫的理想模式运作。随着亲子游热潮的到来,毕竟收入不错,母亲也就继续接待。还应农夫要求,租下二伯家房子用以接待住宿。
(十)重返律所两头忙
暑期过后,便进入雁村游淡季,同时律所三个月的假期也过,农夫便又重返律所。因为如果农夫不重返律所工作的话,父母便不会为农夫接待雁村游。重返律所后,虽然农夫人在律所,但心早已在乡村游,没法再像以往那样安心工作。而钱老师对工作的要求很高,显然农夫还想搞乡村游的话,就没法继续跟着钱老师干。那时又值律所动荡,原先的几个合伙人纷纷离去,最后钱老师走的时候,农夫也就没有跟随,而是继续留在律所。没有了师父,也就没有人管,有案子的话就和同事合作办案。而刘主任和同事对农夫很照顾,也支持农夫的乡村游,因此周末农夫的雁村游还可以继续。
十一之后,又进入秋游旺季,随着雁村游的开展,差不多每个礼拜都有单位团体或是幼儿园来玩。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际面的扩大,也渐有网友和亲友请农夫打官司或是咨询法律问题。农夫的第一个案子,就是网友夏日玫瑰介绍。之后,开饭店的表哥给我介绍了一起刑事案件,他一个饭店员工的女婿因抢夺老虎机而被捕。开工厂的表哥叫农夫代理一起货款纠纷,另外在报社工作的表哥的一个同学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也找农夫帮忙申请劳动仲裁。
第一起案子是个工伤案件,案情简单。但从申请工伤认定到劳动仲裁,却是花费很多精力,最终调解结案。也难怪玫瑰的律师朋友推说不懂劳动官司,才有了农夫的第一个案子。
此时,距农夫进律所差不多一年时间。
第二起是刑事案件,当事人是安徽人,年仅22岁。自以为抢夺老虎机对方不敢报警,与人合伙连抢五次,最终被捕,而其所分得的财产仅几百元,用于上网吃喝。案情依然简单,当事人也承认犯罪事实。但家人急,以为打官司一定要“关系”,硬是塞给农夫一万元钱用于活动。怕当事人担心农夫不用心,收下了。但农夫内心清楚,像这种当事人认罪的简单案件,法官往往不会重判,省得当事人上诉。判决下来,一年,当事人和家属都满意,农夫又把钱退给当事人,并说明情况。
第三起案件,加工承揽合同纠纷。对方是重庆一家公司的,让表哥工厂加工产品,后以质量瑕疵为由未支付加工费。双方订有合同,合同由对方提供,在合同中约定如有纠纷由“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为案值不大,不由重庆市中院管辖,该条款无效。所以就在宁波起诉,对方在提出管辖权异议被驳回后,就主动支付加工费并让表哥撤诉。而据表哥说此前要货款,经常通过社会上的人催要,没想到这次这么顺利。
第四起案件,是个劳动纠纷,表哥的同学跳槽到其他公司,原公司就扣他工资并拒绝为他办理社保交接等手续。于是就以对方公司克扣工资、未支付加班工资为由,提起劳动仲裁。对方律师本是劳动局法律顾问,仲裁员明显偏袒对方,在未开庭之前竟对我们说加班工资已付。于是当事人怒拍办公室大门,直斥仲裁员不公,搞得仲裁员不敢吭声,最后调解结案,当事人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
一边是律师业务繁忙,一边是乡村游发展形势喜人,高兴之余农夫也清醒的意识到若想两头兼顾的话,最终是两头不讨好。而在平时,也经常和大学同学在网上聊天。其中,大学班长东北兄弟刚好从柳州检察院辞职回老家吉林在做销售工作,不是很如意。和他聊起乡村游的事情,他也很感兴趣。因为大学期间,我们关系很好,就被农夫忽悠到了宁波,打算一起发展。
只怪当时年轻冲动,也没想到12月份到来之后,就将进入冬游淡季。而东北兄弟毕竟不是本地的,初来乍到,一开始也帮不上什么忙,还需要熟悉悉本地情况。更加不巧的是,东北兄弟一到宁波周末就一直下雨,没法组织活动。
冬游淡季,少了乡村游的收入,农夫的律所收入不够两人的开支,东北兄弟只有找工作以待来年。而农夫也因为律师业务繁忙,侧重于工作,当然工作之余从不曾停止对乡村游的思考。而随着雁村游的红火,大厨对头阿婶也看到了前景,便于06年底承包小竹园,并于次年春天开始养殖土鸡。
(十)2007年——图谋发展
07年春季雁村游继续红火,后门阿婶是雁村游的帮厨有时也掌勺,后门兄弟在宁波做汽车修理工,有空就帮农夫带队。而有了后门兄弟和东北兄弟帮忙之后,农夫便又采购露营烧烤装备,在五月份推出梅溪水库露营游。一经推出就有四五十个人露营,其中有金报记者,还上了报纸。之后农夫又和镇团委合作组织环保活动,也上了各大报纸。
梅溪水库露营红火,不料夏季水位上升,营地被淹没无法继续。而在观顶湖那边,因平时没有客源,一时难谋暴利。冬季歇游之时,表姐夫将露营装备置于老屋,不想老屋漏水,大部分装备报废。表姐夫也就退出了观顶湖,转而投资办厂。因此半山杨梅成熟季节,农夫重拾观顶湖据点,有意让东北兄弟负责接待。那一年夏季特别炎热,来雁村游玩的亲子团体不多。农夫便一直和东北兄弟一起在观顶湖组织烧烤露营游,顺便让东北兄弟熟悉周边环境。
秋游旺季雁村游依旧红火,农夫便返回雁村接待,东北兄弟和后门兄弟则负责观顶湖游。年底后门兄弟返回雁村,买了小面包车,开始跑运输。而对头阿婶,则忙于为大儿子阿峰装修房子准备婚事,无暇再养新鸡,土鸡断货。。
这一年,农夫又接了好几起案件。当然由于资历有限,接得都是些小案子。在外人眼里或许不值一提,但个别案件对农夫的触动很大。
一起是行政案件,一本地女孩子因涉嫌卖淫被抓,判收容教育半年。女孩的父母离异,父亲因盗窃罪被判入狱,还有个弟弟职高刚毕业,母亲做家政为生。而女孩初中毕业,此时还有男友,大学毕业和人合伙开公司,对女孩也很好,再过十来天就要订婚。但公安局拘留女孩的时候没有通知她的母亲,直至收容教育后才通知。这样的家庭背景,如果女孩卖淫事实成立真的要关半年的话,那女孩无疑要毁了,她的家庭也要因此而蒙上阴影。毕竟是涉嫌卖淫,在得知女儿被抓的前几天,母亲难以启齿无法向亲友求助,当经人介绍找到农夫之时已是神情憔悴,那种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单纯从法律角度而言,要想打行政官司,无非是从事实、法律和程序三方面入手。据女孩说没有卖淫,男人是她的姐妹的“客人”,房间也是她姐妹长期开的,当然她的姐妹是做小姐的,那天来抓的时候刚好她的姐妹出去,只有他们两个。到了派出所,警察所要她交5000元钱才肯放人。由于没做,就没有交钱,才被关。
但事实是有男女双方的口供笔录和嫖资为证,出事后她的姐妹也没有踪迹,没法确证女孩的话是否属实;根据警方提供的事实,法律适用上也没有问题;程序上虽说公安局没有通知,但那是因为女孩拒绝提供她母亲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地址。当然可以通过查证户籍资料来送达,后来确实也通知到了,但法院是否会因此而推翻案件,怕是希望不大。
而在农夫看来这起案件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能否维持女孩和他男友的关系?而维持关系的关键则在于男友相信女孩是清白的,如何证明?一种方式是通过诉讼推翻案件,另一种方式便是让公安局提前放人以此来证明公安局出错,女孩清白。
确定解决思路之后,一方面农夫走正常的法律程序,先是提起行政复议,后又提出行政诉讼,并和相关办案人员沟通当事人的家庭情况。同时跟女孩的男友沟通,说女孩是清白的,遇到这种事女孩本很痛苦,最是考验感情的时候。另一方面,女孩子的母亲到公安局“闹”,寻死觅活,引来路人围观。而那时恰巧货的司机也在市政府闹,公安局怕再生事端。便通过司法局律管处和主办法官给农夫做工作,希望农夫撤诉。最后,和女孩的母亲沟通之后,以放弃国家赔偿提前放人为条件撤诉,女孩和男友的感情得到维系,并因此更加珍惜。过年女孩到男孩家过,之后不久结婚。女孩的母亲还特意过来感谢农夫,此时满脸笑容神采奕奕。
另一起是破坏电力设备罪,当事人是安徽人,开摩的为生。有次“炸金花”输了欠河南人60元钱,晚上10点多,河南人叫他出去跑一趟,他便出去了。到了目的地,河男人开始剪电缆线,当事人本来想走。但河南人要他把风,抵赌债,他就站边上没走。结果电缆线一断,停电,联防队就过来巡视。河南人跑了,当事人却被抓了。被抓之后,又承认了把风的事实。
从案情而言,这起案件并不复杂。
但这中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有律师对农夫的当事人家属说只要花三万元钱就可以放出来。而当事人的老婆在工厂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成年。由于这起案件是农夫之前办过的抢夺老虎机案件的当事人家属介绍,在那起案件中,当事人家属本要给农夫一万元钱活动,而判完之后农夫又把钱退给了当事人家属,因此很信任农夫。这起案件当事人也就没有听信那个律师,继续由农夫代理,结果判了三年。
还有一起是交通事故案,当事人受伤很严重,在医院昏迷了几十天。当事人有一个女儿,年纪也不大。遭此变故,自然情绪很稳定,内心也很煎熬,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便找到农夫。因为伤势严重,伤残等级一时无法确定,对方也不肯付医药费,女孩又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后期赔偿无着。要想妥善解决彻底打消女孩顾虑确实有点难度,因此农夫便与同事合办。结果由于女孩过分担心,时不时向同事和同事打听案件进度,结果惹得同事不耐烦,双方关系搞僵。在为当事人争取到医药费后,后期赔偿事宜女孩便不再找我们代理。
这几起案件,一方面让农夫感受到了基层民众的无奈无助,又让农夫感受到司法的复杂,并思考律师职业本身,为什么做律师?做什么样的律师?如何做律师?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对农夫的影响很大。父亲工厂唯一稳定的大客户(曾是父亲工厂的老板,也是农夫的堂伯),不幸意外身亡了。而工厂业务时好时坏,有时为了留住工人,唯有做库存货,为此父亲积压了十来万的库存,这对父亲这样的小厂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压力。一方面要推销库存,另一方面要开拓新业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农夫年底农夫退居雁村。
到工厂后不久,父亲的一次报价让农夫顿悟到工厂发展的症结所在,根源就在于父亲的报价方式。限于父亲的知识文化水平,父亲的报价和多数同行一样只是按工序来报价,没有仔细核算过成本,更没有分析过相较于同行的优劣势所在。如此一来,因为农夫家的工厂在雁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客户同行接触的机会不多。再者运输成本高,同样的报价客户自然会倾向于选择镇上的工厂。也只有堂伯出于兄弟情义,照顾父亲工厂,农夫心怀感激。
在发现症结之后,农夫便帮助父亲核算成本,同时叫父亲调整报价方式,又和父亲一起去谈业务。幸运的是,在一次库存产品电镀过程中,有客户发现农夫家工厂的产品,并通过电镀城老板找到父亲来洽谈业务。因为调整了报价方式,又是缘于库存货,父亲的报价自然比同行低,于是业务顺利达成。
因为农夫家工厂在雁村,厂房租金低廉的优势凸显,而业务稳定,父亲也不需要时常在外面跑,交通劣势也就相对遮蔽。又因为在雁村生活成本低,同样的工资一心赚钱养家的工人也愿意留在雁村。业务稳定,工人安心,父母也就不用操心,工厂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此时农夫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平时在雁村帮父母办厂,周末接待雁村游,有案子才回市区。将生活的重心放到雁村,一来不用在市区买房,二来生活成本也低,三来还能在雁村赚钱。而没有了买房的压力,父母可以轻松点,或许还能拿出部分钱来投资雁村游。退居雁村,父亲主管工厂,母亲主接雁村游,农夫则主攻律师,这是多么理想的生活!
(十一)2008年——往返城乡遭重挫孕希望
2008年,按着原先的设想,农夫会留在雁村发展。但当钱老师得知原先律所的变故之后,把他的好兄弟介绍给农夫做师父,帮助农夫转所,农夫又新生他念。工厂业务不愁,父母虽忙但不操心,也就无需农夫打理。而新师父主攻刑事案子,对农夫很关照,也很支持农夫的乡村游,农夫便又萌生往返城乡之意,白天在律所上班,晚上则回雁村谋乡村游发展。
坐公交往返城乡,外人或嫌劳累,但对农夫而言,却是最好的信息源,可以了解民心和民情,有利于日后乡村游的推广。也正是在620公交车上,农夫有幸认识了卖野山鸡的四川人杨师父,一解雁村游土鸡断货的困境。此后杨师父跑运输,认识的外地人多,又给农夫介绍了不少案子。
工厂无忧,律师有望。而雁村游经过两年多的组织接待,08年春开始每个礼拜都有老朋友带队来玩,4月份东论首页更是周周都有雁村身影。更为重要的是,家人对乡村游的看法对农夫的选择也因此而有所改观。农夫原本以为事情会像农夫预想的那样发展,2008年农夫可以有所作为。
但人生无常,又岂能事事皆如人意。4月12日一阵凄厉的惨呼,彻底打破了农夫的预期和内心的淡定。这一天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来雁村挖笋,一个小孩在挖笋回来的大路上意外坠落了到溪坑,头部严重受伤。农夫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虽然农夫对意外有所预料,但不曾想到后果会是如此严重。而让农夫感动的是,虽遭此意外,孩子的父母亲友并但没有责骂农夫,还对农夫及时送孩子去医院抢救表示感谢。当然农夫亦无意推托自己的责任,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只是暂先以孩子病情为重,至于责任有无责任大小,待孩子康复费用相对确定后再协商。于是意外发生之后,农夫和孩子父母之间没有任何的争吵,也没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网上也就不见有这起意外的讨论。
意外发生了,而且后果很严重,雁村游还该不该继续?又该如何继续?家人和村民都知道这起意外,但并不清楚孩子的伤情。而为了平息村民闲言,让家人安心,农夫推说孩子并无大碍选择了继续接待。与此同时,见农夫的雁村游红火,老书记的农家休闲小院于今春开张,希望农夫能介绍朋友到他那吃住。
在没有发生意外之前,农夫早就有意让前书记先从接待散客和临客做起。现在意外一发生,农夫更想让前书记接待。而农夫家和老书记的关系不错,加上工厂业务繁忙,母亲无暇/无心准备农家菜,同时希望农夫能安心做律师,父母也很乐意。
但意外发生之后,转由前书记接待,农夫又遭重挫。事起农夫去年承接的一起股权转让案,而能承接这起案件又多少和乡村游有关。案子的介绍人,正是农夫网推雁村游之前来雁村的开外贸公司的阿姨。后来农夫去阿姨家拜访,恰好那阿姨又喜欢法律,与农夫相谈甚欢。于是就一直保持联系,又给农夫介绍案子。
案情初看很简单,当事人是宁波人,对方是上海人,双方本有业务往来。为了方便开展业务,对方将她公司母亲的股权以20万的价格转让给客户,钱分两次付,第一次付10万,第二次再付10万。但这个案子的复杂在于,双方并没有签订正规股权转让协议,只是在当事人付了10万之后,以公司名义出具了份收条,内容涉及股权比例和付款方式。再有,对方公司的注册资金有500万,当事人花20万元却可以占49%的股份。
但在当事人付出10万元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当事人不想和对方合作,于是就想拿回那10万元钱,对方不肯,当事人就请了上海律师诉诸法院。因为正常的股权转让应该是出让方与受让方达成协议,由于当事人手头只有收条作为证据,而收款人又是公司,表面上看不是股权转让关系。于是上海律师就以投资关系作为案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退回10万元钱。后经法庭调查,法院确认了公司出具收条只是代收股权款,那10万元钱实际已由对方父母二人分得,从而确认了股权转让关系。因为没有投资关系存在,法院就以此为由驳回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一审败诉,当事人通过阿姨介绍找到了农夫。在分析完案情之后,农夫就觉得上诉有戏。因为既然是股权转让关系,先付10万之后,拒付余下10万,哪怕是客户违约,但没有违约责任的约定,也不至于把10万钱全吞没。再者,对方公司注册资金有500万,客户却可以以20万元买公司49%的股权,显然不合常理,对方公司必有问题。上诉之后,也可以向工商税务举报作为要挟逼迫对方公司退还10万钱。
因为农夫没有律师证,尚不能独立执业,同时毕竟是上诉案件,为慎重起见农夫就找主任办理这起案件,一起分析案情,探讨解决思路。但出乎农夫意料的是,当事人竟在上诉之后二审开庭之前就向工商举报,为此对方被罚了6万多元钱,和解无望。而在庭上,主任又极力陈述对方违法之事,以表明与对方合作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并非客户违约,更是招致对方痛恨,自然不可能调解。也或许因为这个案子复杂,开庭两个月之后判决结果才出来。二审确认了一审认定的股权转让关系,撤消了一审判决,同时指明客户可以向对方母女二人追要10万元钱,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于是当事人又向法院起诉告对方母女二人,而在明知官司要输的情况下,对方索性连律师也不请,玩起了拖字诀。先是玩失踪,不签法律文书,后又将公司转给他人。官司一直打到今年4月,最后的一次开庭,法官都放话出来这官司对方必输,希望对方能调解,对方也硬是不肯。为这个案农夫六去上海,有次还是雪天去崇明岛上一小镇调对方母女户籍资料。农夫本以为官司到这里就可以了掉,静等法院判决就是。
但不曾想,对方又出狠招。4月底的一天,农夫接到当事人的电话,说是对方请了黑道的人找上门来,以当事人曾拿过对方回扣为由逼迫当事人撤诉,同时吐出以前的回扣钱,不然就向公安局举报,希望农夫能出出主意一起去谈。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和经济问题,更涉及人生安全问题,而农夫参与谈判是否合适也成为一个问题。农夫本来可以拒绝参与谈判,但这起案子毕竟是阿姨介绍过来的,而农夫自以为案子发展到如此地步,我们律师多少也有“责任”。于是凭着常随师父和同事去看守所会见,对混社会的人多少有点了解,在给客户分析了几种可能性之后,就答应了客户一起去谈。
谈判时间定在了4月30日晚上,而这一天晚上农夫本该在雁村。因为第二天有网友组织80多人来雁村游玩,而五一村里有人结婚,祠堂被占用。同时农夫也有个表哥要结婚,家人要到镇上去喝喜酒。祠堂被占用,家人又要去喝喜酒,自然就到老书记的农家休闲小院去吃。但前老书记毕竟是第一次接待这么多的人,农夫理应在雁村帮忙接待,而让网友自行前来。不过考虑到老书记有个儿子是开饭店的,而书记对接待一事也没提出啥疑问,农夫也就放心留在宁波,第二天顺便可以给网友带路。
可就是因为农夫没有留在雁村,事先没有和老书记充分沟通也没有帮忙接待,加之活动人数临时有所增加,菜的量少不说,连饭都供应不上,好多朋友都没有吃上。组织接待雁村游两年多,竟会出现如此情况,农夫无颜以对,唯有拒收饭钱以表歉意,但网友还是硬给了农夫600元钱。
农夫也不怪老书记,反怪自己沟通不足考虑不周,影响了老书记的声誉,还是向前书记支付了2000元钱。5月2日有网友来玩,农夫还是让前书记接待,虽一再要求前书记提高饭菜质量,但还是没能达到农夫心理预期。当然农夫亦不怪前书记“黑”心,因为相较于其他景区或是农庄已算客气。同时老书记大儿子是个老板,小儿子又是开饭店的,老书记为开这个农家小院其实也饱受家人质疑。再者老书记先期投入好几万元钱,不像农夫没有投入,同样的收费要想达到农夫预期的配菜标准也确实有点难为前书记,也只怪农夫自己考虑不周。
4月12日发生意外事件,转由他人接待又遭重挫,没有人能理解农夫内心的苦闷,农夫也无心在网上发帖组织,只有老朋友联系才接待。而那次谈判的结果是,客户撤诉之余再另行支付黑道十多万钱。一起本来简单可以赢的官司,缘何导致这一结果,律师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难道律师真就是一商人,收了律师费只管法律问题就可以不管不问法律背后的事情?乡村游重挫之后,农夫又开始反思律师职业本身。
庆幸的是差不多每个礼拜都有老朋友跟农夫联系来玩,而农夫又是个重情面的人,不忍因自己的一时苦闷而拒绝接待。而随着雁村游的名气日渐增大,农夫无形中也多了份责任,农夫又怎可以因一时困顿而选择放弃。苦闷消逝之后,农夫的激情再燃。而那一年观顶湖修路,组织接待不便。农夫便决意专注雁村游,待雁村游成熟之后,再推广原生态乡村游。
在农夫的带动和影响之下,雁村游的两大厨师对头阿婶和后门阿婶的儿子都相继返村,雁村游后继有人。因为前阵子对头阿婶一直忙于对头兄弟的婚事,雁村游一直由后门阿婶掌勺,菜烧得也不错,对头兄弟又是开小面包车跑运输,离农夫家也近。因此暑期农夫让后门兄弟家准备农家菜,土鸡则由对头阿婶家供应。之后因后门兄弟家整修房子,对头阿婶主动提出由她家接待。
考虑到对头阿婶家在小洪坑承包竹园,放养山地鸡,于是农夫先是建议对头阿婶在小洪坑搭建茅舍,开辟烧烤野炊园。不曾想小洪坑烧烤野炊游一经推出,就迎来很多朋友,又有很多朋友想在小洪坑吃农家菜。于是十一之后农夫又建议对头阿婶转移鸡棚,再搭茅舍,以接待农家菜之用。
对头阿婶采购做菜,对头阿叔养鸡种地搞建设,对头兄弟带队接待,对头阿婶家无疑是原生态乡村游接待的理想人选。因此除了因为交通不便,幼儿园亲子团还是在童氏宗祠接待外,农夫将接待点设在了小洪坑,主推小洪坑游,小洪坑也随之顺利发展。
11月份农夫又去杭州参加律师上岗培训,15天上岗培训,农夫又感慨我们的律师又多以做非诉做高端案件为荣,我们的年轻律师又多以谈理念和使命感为耻,一堂本名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讲座,其内容却是大谈企业如何利用劳动法化解企业用工成本,讲座之后又有许多年轻律师纷纷购买该律师写的书。律师俨然成了商人,农夫感佩律师的才华,但更让农夫反思的是,谁来为我们的普通民众服务,谁来为我们的农民工服务?又有谁甘为平民律师?即便我们真想做商人,我们又该具有怎样的经商理念和商业操守?
2008年这一年,农夫经历了不少波折。乡村游遭遇变故,接连受挫,但对头阿婶家小洪坑游的出现,还是让农夫看到了希望,有了将乡村游继续的动力。律师,这一年案子虽然办得不多,但跟着新师父主攻刑事案件,经常出入看守所,又常和各方接触,更让农夫看到了司法的另一面,对律师职业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十二)2009年——从憧憬到跌落到谷底
2009年,农夫28岁了,几年来徘徊于乡村游和律师之间,农夫并没有赚多少钱。没有房子,没有女朋友。虽然农夫不以为意,但家人急了,张罗着要给农夫买房,介绍女朋友。
而雁村游有了对头阿婶一家的接待,农夫本想着淡出雁村游,开辟新据点。于是年初的时候,农夫又进城了,和东北兄弟拼租在一起,平日还是在律所上班。
3月17日旅游公司与雁村签订旅游开发协议的消息见诸报端之后,又有旅行社与农夫谈合作。四月份春游旺季,雁村游火了,却也因此乱了。在此之前,雁村游完全立基于网络,由农夫一人在网上发帖推广,来的多数是网友,跟农夫提前预约,一切都在农夫掌控之中。
但雁村开发消息见报之后,来的人就不再局限于网友,脱离了农夫的掌控。很多人通过报纸过来,没有提前预约,没有玩上也没有吃上,停车也成问题。加上报章的宣传难免有些夸大其辞,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此雁村红火一时之后便陷入停顿。前社长不解其中奥妙,以为有旅游公司开发雁村游会更加红火,便在五月份的时候在车站边上租了套房子,略加装修弄了个车站餐饮。孰料此后形势陡变,游客不增反减,并没有什么生意。
农夫这边,还好有三年多基础,每个礼拜都有老朋友过来。而随着雁村旅游开发的消息见报,又有周边村镇的人带朋友过来。在原有网友客户的基础上,多了本地新客户,而新客户又对小洪坑的接待提出了新要求。
与此同时农夫也把采摘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塘溪镇,06年联系邹溪葡萄园,08年联系华塘桑果园,09年发现华塘还有杨梅园。之后经经农业镇长介绍,农夫了解到观山有板栗园、大碧浦有梨园、管江有草莓园。又经农业镇长的指点,农夫有了推广塘溪果园,做农产中介的新念头。再加上镇政府开始对沙孟海、沙耆、童第周和周尧等故居进行修复,农夫顿觉这里面大有可为。于是农夫决意专注乡村游,不在律所办公,还放弃了进钱老师创建的新所再度跟随钱老师主攻海事海商和涉外案件的机会。
乡村游发展有望,4月份家人又给农夫买了房子,因此当姐姐给农夫介绍女朋友后,农夫欣然接受,开始憧憬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总是多磨难,受限于传统观念和个人经历,从小到大农夫都是和男生一起玩,也缺乏文艺细胞,很少和女生接触。因此当农夫真正与女朋友交往时,总不免粗心也不知道该如何相处。刚认识的时候农夫已退居乡下,恰值雁村游旺季,没有怎么陪伴。7月份房子交付,农夫搬到市区以便陪伴女友。暑期多雨,周末便去女朋友家,索性暂停雁村游,直至秋游旺季农夫才重启雁村游。
而旅游公司开发雁村对农夫而言,一时半会并非都是好事。先是书记未与父母商量,径直与旅游公司签订协议,意欲将父母在村口的工厂租给旅游公司用以建接待中心,由村里出门搬迁,相关费用也由村里出。父母自然不答应,村镇干部便三番五次来做工作,农夫不免牵涉其中。有时还要遭家人怪责,若不是农夫力推雁村,便不会有搬迁的事端。十一之后旅游公司又浇筑通往小洪坑的水泥路,车来车往,泥浆遍地,不适游玩,雁村游再度中断。时值秋游旺季,损失之余发展亦受阻。
早在08年10月,农夫便已建非周末游走群,初时每周一次活动。后来因为去杭州培训而中断,之后杂事缠身时断时续,没有一以贯之。这回雁村游中断,农夫又已退出律所专注乡村游,时间可以自我掌控,便决定再推非周末游。每周组织一次活动,而活动活动也非漫无目的,农夫有计划地雁村开始组织,逐步向周边拓展。为日后网推塘溪游和鄞东游做准备。同时网罗各村农产果园信息,为日后做农产中介打基础。
农夫一心谋划乡村游发展,却没有顾及女朋友的感受。而农夫这几年本身并没有赚多少,加上之前花钱无度投资失误,当雁村游中断之后经济更显紧张。也因此女朋友及其家人颇有想法,希望农夫能考公务员或另觅工作。
乡村游之初,农夫无所表现,父母反对,农夫可以理解。而从父母的反对声中,农夫料想很少有女孩喜欢农夫从事乡村游,即便有女孩喜欢,其家人也会反对。为此,农夫不曾找过女朋友,只怕又多反对的声音,又多羁绊。
2009年之初,农夫自以为乡村游成功在望有所表现,充满期待。到头来,在外人眼里还是一无事处,毫无成果。曾经的顾虑竟成现实,不做律师做农夫,又能怪得了谁!掩面长思,2010何以为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