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滦镇街道泉子头初级中学 杨艳茹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身为一名教师的我,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对策。书中100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下来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转化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普通学生多两三倍;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20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这类学生,不能只让他们死记硬背。书中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所读书籍尽可能的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书中所举事例具体生动,可操作性强。
对于后进生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学习,我曾尝试过许多的方法去提高他们的成绩: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我会千方百计让他掌握,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为了他的成绩能提高一、两分,我倾注了心血,牺牲了休息时间,经常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堪,曾经多次反问自己:这样做对吗?对学生的发展有用吗?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之前自己理论知识不足,看的书少,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难怪收效甚微。今后不要强迫孩子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挖掘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标。
二、怎样写教育日记
书中提到要校长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下自己平时的工作,日积月累下来就是教育日记。对于教师何尝不是呢?我们老师每天记好自己所做的事,常年下来也就是教育日志。
这一点我是见识过的,曾经听过西安文理学院“疯子教授”——赵精兵老师的讲座,他就给我们看过他写的教育日记,密密麻麻记了好几本,平时自己的教学感悟、读书心得、教学反思、人生思考......都随手记下来,这些资料是今后教学和研究的宝贵资料,对今后的成长进步大有好处。
我也坚持在做,带班主任时,我会给班级准备一个班级日记本,记录班级一天发生的趣事、要事,或者是今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开始时是老师先写,接着是班干部写,最后是同学们写,一人一天,做好记录。一方面记录了班级一周的事情,便于老师开班会时及时了解和总结;另一方面,也能凝聚班级荣誉感,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更重要的还能锻炼孩子观察力、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作为科任老师,我们平时写好课后记和教学反思,这也为我们今后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课题研究等积累素材。
三、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书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些都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 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要好好读书,读专业的书籍,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读非专业的书籍,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读它就如同与智者交流,解决困惑,指引前行,洗礼心灵。读它就像是茫茫大海中指引我前行的一盏明灯。读它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