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梁宁老师《产品思维30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加深对于人本能情绪的理解。
要想了解产品如何成功,必须了解产品带来的体验,而造成体验差异的原因,往往就蕴含在不为我们所知的情绪当中。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触达系统一的体验。
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满足爽点、痛点和痒点三者之一的产品。今天着重理解痛点。
什么是痛点?网上的说法是:用户最痛的需求点,是用户最想解决的需求点。
继续追问。这种最痛的需求是什么?它的产生底层机制是?
梁宁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恐惧。
什么是恐惧?自定义:个人边界被侵犯并可能对自身安危造成影响。
什么是愤怒?愤怒本质上也是一种恐惧,只是反应程度不同,因此愤怒的起源也是边界被侵犯而做出的抵抗反应。
恐惧和愤怒二者的区别在哪?假如有一条狗,它对待入侵它地盘的同类,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反抗,这就是愤怒,而假如闯进来的是头狮子,这条狗就不再会愤怒,而是直接秒怂,这就是恐惧。理解了这二者区别,则对于理解产品有很大的提升。(额外补充,什么是焦虑?焦虑是无法直面恐惧以及无法找到解决恐惧办法时拖延而产生的情绪,本质上还是恐惧。)
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痛点需求是什么?痛点需求实际是帮助顾客的解决或者缓解内心恐惧的需求。
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要吃保健品?为了缓解我们对于生病的恐惧。为什么我们要送孩子去补习班?为了缓解我们对于孩子未来竞争的恐惧和焦虑。为什么我们要听得到?为了缓解我们对于无知的恐惧。
因此恐惧是我们的内在驱动力,它会在底层驱动我们的行为。因此,如何感知用户的痛点需求,就是从感知用户的恐惧着手去理解。
对于个体,如何理解恐惧这个内驱源泉呢?或者说,如何来理解自身内驱力不足呢?因为恐惧不足。为什么明明知道锻炼有益身体,我们还是不愿意去动一动?因为感受不到对于现在的懒惰对身体伤害的恐惧;为什么明明知道应该多付出,多努力一点,未来会变得好一些,但就是做不到?因为对于未来成就不足的恐惧不足以抵消现在舒适的享受。
如何破?没有答案。
但有一个方向。对于个体,想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点,就是找到那个能让自己感到恐惧和不爽,并能付出行动持续优化的点。这个点往往就是自己擅长的点,能让自己和他人区别开的点,在这一点上持续的精进,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