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梳理总结中对重建学生假期生活的再思考 ——《一样的暑假,不一样

在梳理总结中对重建学生假期生活的再思考 ——《一样的暑假,不一样

作者: 蓝天看云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1:57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对《创意寒假作业清单》与《对小学生假期生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两文进行了阅读、思考,对两种作业的不同点进行区分,今天读了《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生活——“互联网+家校合作”暑假项目的实践与反思》与《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常州市某小学暑假作业重建研究报告》两篇文章,对重建学生假期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在上一稿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内容,形成对这个项目更多的理解,以此促进自己在这个项目上的行动力。

    一、核心概念与价值取向

    1.核心概念:第四教育世界、“综合创生”

    第四教育世界:第一教育世界”是孩子降生以后就身处其中的家庭教育;“第二教育世界”是孩子随家人、或有一定行动能力之后自己所进入的社区教育;“第三教育世界”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第四教育世界”是前三个世界继续“纠缠”的地方,典型存在于寒暑假生活中。

“综合创生”:“以家庭作业为研究本体,整合学生各类学习的时空、学科领域内容、生活资源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境需求,不断生成学生所需完成的、样态丰富的学习任务,促成教育工作的高度融通及学生综合整体的生命发展。”[1]

    2.价值取向:身份与角色解读

     (1)假期学生身份确立  假期教育孩子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成为“放假的孩子”、“家庭一员”、“社区、社会、自然世界的一员”、“学校的一员”、“自己成长的主人”。

(2)假期学生角色解读  与这样的身份对应孩子应该是“会休息的放假人”、“会承担的家庭人”、“会融入的社区人”“会玩中学的孩子”、“会胜任多种角色的自己发展的主人”。

    二、变革假期作业的基础是什么?

     随着终身教育不断深入人心,学生在假期的学习和成长问题也逐渐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的关注。在寒假前开展问题分析和整体策划,是变革寒假的重要构成。大部分学生寒假生活的被安排,生活内容的单一无序(寒假作业、补习班、游玩、看电视、玩电脑、走亲戚),寒假作业的消极评价,教师、家长缺乏对假期的关注,假期成为割裂学生学习、发展、生活的存在。〔2〕学校缺乏对学生假期生活的正确引导与设计,不同学生之间假期生活差异巨大。国内外均有研究指出:假期生活的质量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还表明,不同阶层的孩子由于安排假期生活方式的不同,致使其在假期结束后学业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大。因此,在追求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对学生假期生活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3〕

    三、三力共驱的高质量合作关系是怎样实现的?

    在读完由顾慧芬校长、李家成教授、李燕老师合作写的文章《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常州市某小学暑假作业重建研究报告》,对三力共驱的合作关系做如下的梳理:

    首先,教师、家长、学生合作参与作业的设计、开展、评价,建立了民主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寒假作业立足点在老师,是老师为学生从上而下的上层设计,作业缺乏“ 学生立场 ”。在传统的作业观指导下,我们习惯于这样的思维:教师是作业的布置者与决定者;学生作为作业的被布置者与服从者;家长作为学生完成作业的监督者与配合者。学校与教师是作业布置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变革的寒假作业着眼点在儿童本身。作业的变革中,教师仍是作业设计的参与者,学生的意愿在过程中充分体现并得到充分的尊重。通过调查问卷,问题从学生身上来,又在学生身上得到解决。

    其次,这种高质量的合作来自共同经历的六个阶段,由磨合走向创生。

    该暑假作业变革研究共经历了六个阶段。在这六个阶段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搜集相关资料。从时间上看,这种合作经历了两个多月,从人数上看,自主申请参加的学生来自8个班的30名学生,参加暑假作业主题调研问卷的学生与家长分别都来自五(8)班。更确切地说,这种高质量的合作关系是在从“多而无用”走向“轻松高效”,从“都是笔头题目”走向“玩中学,学中乐”、“自由选择,不同方式”,从“书本知识”走向“贴近生活,了解社会”中一点一点沉淀下来的。

    第三,这种高质量的教育合作关系来自生活世界的合纵交融

    学生驱动的“幸福作业”(暑假版)使学生作为完整生命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得以化作对作业的需求被表达出来,而教师、家长、学生在其中的教育合作也升级为面向“生活世界”的合作。

    1.合作内容的融通与独特   “幸福作业”(暑假版)以社区项目研究为主要载体,全息着学生、家长、教师对暑假作业的理解与期待。它将学校学习生活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融为一体;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能力的综合介入以及小队与个人的共同提升。

    2.合作关系的开放与信任  首先,“幸福作业”(暑假版)拓宽了学生与其他人员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于各小队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内容特殊性所建立的多元化的关系世界。就各小队的组织结构而言,每小队聘请了家长志愿者,邀请了非本班学生、邻家小伙伴、小亲戚等;有个别学生因为回了老家,便和当地的孩子组队开展活动。

    从“幸福作业”(暑假版)的设计、实施到评价,这一实践过程加深了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信任关系。关系世界的打开,使得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合作由单环走向合纵交融。

     3.合作形式的多元与创生  学生是第一次作为驱动主体来建构暑假作业,在经历、体验了“幸福作业”(暑假版)的完整过程中,形成了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新认识,与同伴、教师和家长创生出多元的合作与交往方式。其一是学生间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其二是家长、教师参与形式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师生合作、亲子合作。在学生的“个人作业”中,家长依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参与项目,确定参与方式。同时,家长会根据学生参与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参与方式。

    第四,这种高质量的合作关系来自对生活世界变革的主动关怀和介入

    首先是学生认识与实现自我。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在小队组织中承担岗位分工,并对“个人作业”加以创造,如字画出色的学生选择全手工完成自己的“作业书”,电脑技术熟练的学生则选择制作“电子书”。

    其次是学生在多元交往中相互理解与欣赏。在社区活动和展评活动中,学生与个体、小队等建立了多元交往关系。在人与人交往中,学生学会理解,以其全部的丰富性去理解他人的丰富性,并保持着对理解的敬畏,对关怀的期待,感恩于我们的世界与人生。

    再次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深化。学生通过研究活动深入了解社区,介入娱乐、环境、文化等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小公民意识得到滋养,责任感得到激发。

    四、“互联网+家校合作”暑假生活的变革过程及价值体现

    每个班级都有其独特性,不一样的班级有不一样的基础和诉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变革,形成了丰富具有“班级个性”的“互联网+家校合作”实践形态。以下分享的是由姚淑华校长与吕珂漪硕士研究生合作写的《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生活——“互联网+家校合作”暑假项目的实践与反思》原文总结与梳理。

    (一)变革过程

    1.亲子活动:共同参与,相互滋养

    基于分析与调查,以“互联网+家校合作”为依托,组织家长成立“微学习互助团”利用暑期“文明常驻我心中”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通过招募家长志愿者,组建家长社群,让家长因共同目标结合在一起,并由家长唱主角当主持人,教师做幕后指导。家长主持人通过网络带领家长和学生开展各项讨论与活动,实现线上讨论、线下活动、线上再反馈的实践模式。这个活动经历了以下的两个内容和流程。

前期——发布倡议书,进行问卷调查

中期——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活动

学期初——暑期活动总结、展示与评比

    暑期涉及学生在家和在校两种不同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家校合作”这样一个平台,交流、讨论孩子在家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互联网+家校合作”使得家长和教师在暑期的合作变得更紧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也更频繁,这两个月的积累,也将成为新学期家校合作的基础。这样的双方有效的交往的机制的建立,为班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家教论坛:互相交流,革新理念

    暑假,姚校长上午学校利用互联网平台,架起沟通桥梁,传播家教理念,分享阅读心得、教子经验、活动成果等,促使家长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形成教育合力。这个活动经历了活动筹备、活动开展、活动价值的提炼几个过程。这样的合作与过程,使家长间的教育资源得到交流与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同时让家长发现了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欣赏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不盲目攀比,也不随意地夸大,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做到对症下药。

    3.网络跟踪:信息共享,实时反馈

    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与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共享,教师、家长、学生也能够实时反馈。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家长每周对孩子落实情况进行关注,每个双休日在qq群里对孩子一周的表现做简单的反馈与沟通。

    (二)“互联网+家校合作”的活动价值

    假期的教育资源从校园、实验室等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中分离出来,加上多数学生还不会主动寻找教育资源,在这样假期家长家长也放松了对孩子的指导与引导,“互联网+家校合作”平台让教育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也让合作各主体实现了自我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社会资源的利用,使得学生在暑期仍然有很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得到较大发展。学生在暑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种学习资料,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查找某主题下的资源,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改变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学生制作展板或ppt与全班同学分享假期的收获,,假期生活通过文字文字和图片转化成讲述的故事,其中的收获和感受又有了新的意义。

    对于家长而言,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家教实践操作能力也有了提高。教师策划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写作能力、家校合作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教师的角色也从主角到配角再转型到幕后策划和方向引导,这一过程也蕴含了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包括在这过程中赋予教育角色新的内涵。

       以上是我对两篇文章第一次阅读之后形成的初步理解,对重建学生假期生活的理解与阅读,有待更深入的研读、学习,后期再续。

参考资料

〔1〕龙虎塘实验小学.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2018,02-02

〔2〕吕珂漪. 李家成.填补教育的缝隙:“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全国论坛综述[J]. 班主任之友,2017, 06:4.

〔3〕姚淑华.吕珂漪.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55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梳理总结中对重建学生假期生活的再思考 ——《一样的暑假,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m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