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先轸的“三战”

先轸的“三战”

作者: 上官贺拔 | 来源:发表于2020-07-10 16:33 被阅读0次

      我们先来看一份主人公小传:

        人物简介:

        先轸,男,华夏族,姬姓先氏,元帅军衔(晋制),封邑在原,亦称原轸;约前680年-前627年在世,晋国曲沃人。曾任下军佐,中军主帅,正卿。

        主要事迹:

        前673年,结识公子重耳,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出身又好,被引为班底;

        前656年,在骊姬之乱发生时,立场坚定,原则性强,果断护送重耳转移,延续大晋国祚;

        前636年,和重耳转战列国,坚贞不屈,是年结束19年流动抗争运动,力助文公同志回国组建新政府;

        前633年,在晋国领导人晋文公的亲切关怀下,出任晋国方面军下军副帅(下军佐,晋制),辅佐下军主帅栾枝,出兵抗楚援宋;

        前632年,代故去的郤縠出任晋国最大方面军中军主帅(中军帅,原称司徒,避晋僖公讳,改称);纵横捭阖,长袖善舞,不负重托,取得“城濮大捷”,斩获无数,重沉打击了蛮楚继续染指中原的企图,开拓了广阔的外交事业;

        前628年,作为正卿,力主发动“崤之战”,挫败了强秦的侵略野心,极大地提升了大晋国际地位;

      前628年,率部实施了对狄自卫反击战,即“箕之战”,在大获全胜中,以死明志,义薄云天,展示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组织结论:

        先轸先生是晋国卿族世家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他早年即参加晋国老领导文公组织的“晋国抗争运动阵线”;光复后,出将入相,夙夜在公。他的一生是光彩照人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公忠体国的一生,他的牺牲不仅是大晋的巨大损失,也是周室天下的巨大损失。他永远活在大晋人民心中。

      同行评价:

      晋文公:“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

      赵衰:“……先轸有谋,……,臣弗若也。”

        纵观先轸一生荡气回肠的“三战”,首当其冲是“城濮之战”。         

        那一年,晋国与楚国在卫国城濮进行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军表面上在践行两国国君间早前的约定,仁义道德地举行了所谓的“退避三舍”仪式,实则是因势利导,诱敌深入,利用广大纵深,避其锐利,击其堕归。这一战先轸充分展现了“庙算”,“权,变”,开创了“诡兵”的先河。这年是周襄王在位,周礼还是广泛被尊崇。想想一百多年前长勺之战时,那时是周庄王时期,周礼比城濮之战时更深入人心。曹刿的胜,胜在不按章法出牌,事实上践踏了当时周礼对作战的程式化规范。曹刿也太不贵族了,出击于未鼓之时,对方甚至于未成列,呵呵。

        在春秋时期,古老大地上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既使在战场上也是“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双方约定好时间,在一平坦开阔地域,摆好阵形后,敲起战鼓,冲向对方。那时军队人员多以贵族为主,作战更像是一场大的绅士决斗。比的是勇气和实力,偷袭,欺诈,乘人之危都是不道德的。正如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讲“春秋时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寻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这种“战争礼”最大特点在于讲究承诺,遵守信义,不以阴谋狡诈取胜。如宋襄公讲的“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淮南子》亦有“古代之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这样看来“城濮之战”完全颠覆了当时的战争礼,和晋文公提倡以“礼,义,信”治国的理念也格格不入。“崤之战”更是从本质上改变了当时流行的约期阵列战,标志着战争进入了所谓的艺朮时代。作战指挥的灵活多变居然是礼崩乐坏为代价的。这可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先氏的家风,后世的先穀居然投敌叛国,作了晋奸。

        对于城濮之战,到底如何获胜,是有所争执的。一种认为是,先轸果然是姓“先”的,竟然先于孙武一百多年实际操作了把“兵者诡道”,克敌制胜;另一种认为是先轸纯属歪打正着,“瞎猫碰上了死老鼠”。据《左传》记载,此役中,晋中军因沙尘暴迷路误入沼泽地,丢失了一杆军旗,这个才是狐毛另竖将旗的原因;《国语》中还提到先轸原本打算撒军,而叛逃(楚奸可憎)而来的楚王孙启殷勤地分析了楚军几大致败原因,才使先轸冷静下来,继续作战。

        第二,则是对于“崤之战”,秦国准备打郑国就是“攻我同姓”,那晋国照样打郑国呢?即便是“盟于衡雍”,还是照直往死里揍!几乎把人家国君抓了都。最后扶了一个亲晋分子子兰上位才算了事。什么秦晋之好?有便宜不占,就是混蛋(先轸潜台词,呵呵)。崤之战,标志着晋,秦关系由友好合作,互利共赢转为结下世仇,耿耿于怀。

        “城濮之战”和“崤之战”间隔只有三、四年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晋国同时要在西,南方向应对秦,楚两强的压力。崤之战后,秦国立即释放了楚囚——楚将斗克,冰释前嫌,联手抗晋。秦楚刚一结盟,北边的戎,狄马上就提着圆月弯刀,挥鞭南下,屡屡在晋国北疆“打秋风”,搞得晋国疲于应付。最终晋国陷入一个春秋版的“C”形包围圈。战朮和战役的胜利,却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败,得不偿失。先轸毕竟不是战略家。

        第三是谜一样的“箕之战”,在对狄作战大胜的情况下,先轸脱去甲胄,孤身深入敌军,然后被乱箭射成了刺猬。他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他到底承受了怎样的巨大压力?(呼唤随军心理医生)以致于行为这样异常?让人扼腕叹息,让人费解千古!

        刘向在《说苑 卷十 敬慎》篇中说:“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春秋有其戒,晋先轸是也。”

相关文章

  • 先轸的“三战”

    我们先来看一份主人公小传: 人物简介: 先轸,男,华夏族,姬姓先氏,元帅军衔(晋制),封邑在...

  • 他一战留名却如此结局,缘于一桩婚姻

    先轸,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杰出的军事统帅。 说起先轸的故事,要细细道来。 宇宙中分星系,星系中分小星系,小...

  • 先轸的悲哀:过犹不及

    1 公元前627年秋日的一天,中国山西省蒲县,晋国和狄国正在打仗。一个时辰之后,晋军俘获狄军元帅,凯旋而归,狄军溃...

  • 第96篇 先轸

    【读史日历】(第96篇 先轸) 公元前633年,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宋派人向晋求救。晋是否救宋是建立霸权...

  • 狼旰

    秦晋交战时,晋襄公任命先轸为元帅。一日,先轸升帐,问“谁肯当先锋出账?”,当时狼旰刚升为右车将军,自告奋勇。...

  • 战国策―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原文】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

  • 战国策―秦伐宜阳

    【原文】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倗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

  • 近说晋史005 | 战神,先轸

    晋文公重耳逃亡在外时,有一众追随者,其中最有名的是五位贤士——赵衰(cuī)、狐偃(yǎn)、贾佗(tuó)、先轸...

  • 战国策14-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献计,使秦。 轸与秦王唔。因轸原为秦臣,秦王颇有爱才之意。 轸以故事喻。其一曰吟吴歌。 吴人...

  • 轸恤

    郑淑英补了个淡妆,整理好身上的衣服,然后坐上维多利亚小姐的车,开始直奔与父亲再次会面的地点。 不一会儿功夫,郑淑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轸的“三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mp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