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第148天7.20我非生而知之者

论语学习第148天7.20我非生而知之者

作者: 张一藤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00:46 被阅读0次

原文: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并非天生聪慧的人,只不过是喜好古代传统文化,以勤奋不懈的努力去学知识的人。

解读:

这句探讨“生而知之”和“敏而好学”的关系。“生而知之”,即天资聪慧,出生即无所不通,大概是传说中的神仙或被神化的圣贤吧。比如轩辕黄帝,太史公在《五帝本纪》里的记述,或许如此。但孔子不认为自己“生而知之”,不管后来历代帝王怎么给他封圣,我们回到《论语》本身做探究,这并非孔子本意,孔子拒绝被神化,更倡导“敏而好学”。

关于“生而知之”和“敏而好学”之间的分别,我们或许可参考儒家关于人的悟性学识的三分法,即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生知安行”,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仁义的道理,生而知之,照此行事即心安,逾矩则不安。这或许是朱熹所讲的“气质清明,义理昭著”,抑或是阳明所提的“良知良能”,格良知。义理道德,生而知之,但礼乐名物,古今事变,需后天习得,所以孔子更倡导“敏而好学”。“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学习并遵守道德礼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学习,然后努力践行,知行合一。

这三层剖析开来,围绕两个核心,一是回归常识,即良知;二是回归最终目的,而不是陷在问题里,即良能。良知良能,与中学格物致知的根基虽有分别但相辅相成。孔子提“敏而好学”,于当下的我们,更需呵护好慧根和灵性,学习是为了擦亮,而不是被蒙蔽。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格物致良知的学习,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在知识与良能之间,或许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万变当下,困知勉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148天7.20我非生而知之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nv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