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太远 会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2019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反思,不难理解。由于生存,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
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刺可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这是对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而之所以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成了真正的奢侈品。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变成文字,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 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人们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是否问自己已不太敢说“忙”了,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呢?
有人说每个人都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的,从小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事业,存款等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谁又能逃脱而能够回避。
随着人生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面对忙碌纷扰的时代,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都需要答案。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改革三十余年,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我们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瘟疫一样。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口号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没有办法,是缺乏信仰,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我们的底线,早就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在人性最复杂的时代里。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好坏又如何评价?
走得太远 会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的时间像是越来越急迫。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变成一部手机的距离却像隔山万里。
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就要等等它。”是啊,走得太快,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