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导师一起学习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其中第一讲是自卑感,自卑感是什么呢?以前认为自卑感就是一种不好的自我评价。在Henry Stein《从个体到群体》里的定义自卑感是反映了一个人处理生活任务和困难时的无力感,与他人比较时自己的拙劣感,或者个人在对着想象的理想是一种高度主观的不足感,也可能是真实的或者是想象的。
听完这次课程后,让我直接联想起早年的一些经历,忽然明白小时候的我是多么的自卑!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第一件事情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后排坐着一个跟我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儿,当时我留的长发,我也很喜欢我的长辫子,可是那个男孩儿,一直在后面上课的时候扯我的头发,以至于我默默地忍受他了差不多一学期,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告诉了我的妈妈,妈妈到学校,找到老师解决了这个事情。后来这个男同学,呵呵,成了我的同桌一直到初中,这就是当时老师的处理方法。记得当时我的感受是,委屈、烦躁、很想冲他发火,可是我自始至终没有这个勇气把火发出来表达我的不满和气愤,只好求助家长解决此此事。
那第二件事情呢,是上了四年级后,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年级里面的“头儿”,包括很多男生都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跟我一起玩儿,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没来上学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了,这个同学的爸爸还是我们当地的书记,我的班主任就交给了我一项任务,让我带着其他的几个男同学一起去他家里找他的父亲,让他的儿子回到学校上课。当时我们还小,并不知道他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以至于最后还是没有来上学。不过通过这个事情让我觉得我很重要、我在班级里在这个团体里也很重要,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我现在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为什么我会变成那样,看来三年级真的是一个分水岭啊(偷笑),我就是三年级之前一个样儿,三年级后一个样儿。以前的我受别人欺负而伤心难过,委屈不敢出声。为什么转眼间我就变成了一个在学校里可以让很多男生跟着我屁股后面玩儿的一个“头儿”呢?课后什么都明白了,因为我的自卑感,我想要成为不受欺负的学生,本能的去做一些有影响力的决定和事儿,具体做了哪些改变我已忘记,但这种变化的感受是我这么多年想忘却忘不了的。自卑是自我成长的动力,超越自卑是自我成长的一大功课。自卑感人人都有,正常的自卑感往往是我们成长的驱动力,让我们有勇气去克服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困难。
自卑感也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孩子。孩子的自卑感总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有无器官的缺陷,因为身体弱小必须依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控制。作为家长,我们真的要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在他们心里爸妈都是最强的,可是他们逐渐长大,在生活和学习认知上一次次超越自己的自卑感时,他们会感到很自豪!就算孩子因为自卑而发脾气时,我们也要引领孩子认识自卑感并克服困难,最重要的是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父母不能缺乏认知,仅仅看到孩子的表面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管教的工具引导孩子从行为问题中振作起来,鼓起勇气面对拙劣感,孩子才有可能真正被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领悟到的,其实今天已经是第六次课了,越学越难!我也现学现用吧,大把年纪学习起这么深奥的知识确实有点儿晕,不过我会拥抱困难超越自卑!现也将学习到的自己的感悟不定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