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诗文教学与语文教育人文性探索(一)

古诗文教学与语文教育人文性探索(一)

作者: 许辉_清浅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20:48 被阅读156次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处理小论

    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多样的教学制度,但对于语文教育本身的研究却是极其缺乏的。直到晚清,我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专著《教童子法》才得以问世。在废除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社会历来是偏文科教育,甚至是唯文科教育的,白话文之前的汉语言文学又是言文分开的文学,中国的古代语文教育也是言文分开的语文教育,文言文文学、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也是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育浓厚的人文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语文教育毕竟是母语教育,其工具性特点也是最根本的。五四以前的中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纯文言文的,在1917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于1918年4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以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才逐渐有了白话文的出现。到1922年,叶圣陶、顾颉刚根据新学制语文课程标准编写了《初中国语教科书》六册,商务印书馆出版。总课数260篇,其中白话文95篇,占36.5%,文言文165篇,占63.5%,较早的综合型教材开始出现,当然56年,78年也编写过包括文言古诗文的分编教材,但未能普及。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无论课改前后,其实都存在着一些流行性的误区,比如多媒体教学、研究性教学、课题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等。他们当中的共同点是在语文教育中舍本逐末,追求泡沫,体现出一种浮噪情绪,常常在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忽视了对语文基本素质的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学方面的教育。传统文学教育主要体现在古诗文即文言文和古诗词教育,古诗文以其极高的文学成就,成熟的艺术技巧、浓厚的人文氛围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没有理由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闪耀出的璀璨光辉视而不见。在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幼龄教育就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蒙事教材,学生很小的时候就打下了深厚的语文基础,所谓“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让学生在掌握文字工具的同时也灌输了许多人文知识。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虽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道了重视,但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基本和经典的字、词、句,写作技巧都知之过少,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人文精神不能够传输。

    在古诗文教学与语文教育人文性探索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古诗文知识(包括文言文和诗词曲)的教学价值。在经过了先后几次“文白之争”的讨论之后,语文教育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古诗文仍然需要学。其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价值(认识功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列有一万多种、十万多卷,这还不算《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丛书总录》中所著录的。在中国古代文学这座由文言文、古诗词的“砖石”砌就的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掌握好祖国的语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那么,在学校教学古诗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这就是古诗文教学的认识功能。

    (二)、教育价值(陶冶功能)。应该认识到,辩证地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是抵御当今不良风气侵袭的一道屏障。在中学素质教育的体系里,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需要努力探索丰富生动的德育手段。古诗文就具有这方面的教育功能。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古诗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的确,被选入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古诗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因为其中熔铸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灵魂。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三)、艺术价值(发展功能)。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犹如一条墨写的黄河,蜿蜒至今,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保持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

    (四)、应用价值(综合功能)。在写作方法、艺术技巧和文风教育等方面,学习古诗文也可以收到多重效果。古诗文作品经过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 

    其次,应用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古诗文教学与语文教育人文性探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加涅在他的“累积学习模式”学说中认为人的能力是学习的结果,主要有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在语文教育中,语文知识也应当是一个从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积累过程,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丰富的积累,通过得当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营造饶有兴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学到足够的语文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接受学习”对于语文教育、学习反而是最适合的和最有效的。“接受学习”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当代认识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同化论),他认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学科明确、稳定而有系统的“知识群”,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接受学习和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群。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语文知识首要的是记忆性知识,因而“接受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

    在古诗文的教学当中,我们当然也不必把死记硬背作为唯一的教学法宝,在教学探索中,我发现语文教学与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相结合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探索古诗文特色办学的活动中,古诗文诵读已成为我校一景,两三同学间你读我诵,或你出上句,我对下句的情形每天在校园上演,而每天的晨读,课前预备铃响后的全班齐诵更已经变成了特有的课前等候与心理调节手段。更重要的是,将古诗文诵读渗透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以诗益智、以诗治情、以诗明志、以诗育人”的作用。古诗文不可能成为学生们今后的通用语言,但可以帮助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接近、更亲近。具体的做法是:一、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游戏中运用古诗交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古诗和学生交流。如孩子拖拉作业时,老师会与学生一起背《明日歌》,学生明白了,会赶紧去补写作业;两个男生口角动手,老师先让他们背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许多矛盾就在琅琅的吟诵中烟消云散。如此等等;二、在教学楼大厅里挂《每日一诗》的黑板,在走廊上错落有致的张贴古人的名诗佳句和唐诗、宋词、元曲介绍;三、建立古诗文活动室,自制各种古诗文的教学玩具,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丰富的古诗文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文教学与语文教育人文性探索(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tv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