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生了好多事情。第一批90后也在这一年进入了而立之年,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期却已不再,如今开始从增量的竞争转向存量的竞争。
从进入互联网行业第一天起,就一直听说互联网是青春饭,那时就很好奇,我在这个行业到了30岁会是怎样的状态,会不会失业,会不会加班到吃不消,其他互联网人在30岁是怎样的状态?
时间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30岁,身边也有许多30左右的同事同学,大家的生活状态有几种:
1. 一直按部就班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有的已开始管理团队,年薪百万,有的还在执行层搬砖,不变的是都经常加班。
2. 在外企上班的:加班较少,base国外的工资较高,对年龄的焦虑较少,更安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3. 从创业公司开始,到被大厂收购的:成为了大厂里某个部门的核心角色,走向中高层 。
4. 从大厂离职创业的:有的创业继续做互联网,有的做自媒体和培训,有的做电商、医美等等。
5. 在国企的互联网部门工作的:比非国企的互联网公司安稳,裁员少,福利多,但加班也不少。
6. 离开互联网后回老家的:有的做起了教育培训机构,有的回老家考个公务员开始稳定的生活。
下面邀请我几个朋友来讲一讲他们的生活状态。
1. 按部就班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上班的
1.1 曾经把副业搞得风生水起,熟谙各种购物套路的产品经理:
Amy,创业公司选购产品负责人,30岁,女,已婚未育。
工作以来换了三份工作,从58的产品管培生,到京东的高级产品经理,现在是某大型创业公司选购产品负责人。
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我的工作状态是非常的忙碌的。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对我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心态的影响,对我来说,30岁已经不是像20岁那么有活力,我需要保持足够的活力和精力才能够跟得上时代,所以我会经常听新闻,每天早上起来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某智能语音机器人,播放一些新闻,开始我新的一天。
第二是对体力的影响,从加入互联网这个行业开始,自己一直就在加班。我不可否认加班让我更快的去适应了这个行业,适应这个社会也适应了深圳,但是加班也让我在很多方面有了缺失。比如有时候自己会无法平衡自己的情绪,会有些暴躁,会有一些沮丧,可能因为加班太多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这应该是我作为30岁会有一些遗憾的一些事情。
我常常想40岁的时候自己在干啥?我想这是每个互联网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我现在给不了答案。但是我能说我做的就是在30岁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只有最好的自己,才会遇到最好的40岁。这是我现在的一个状态吧。
1.2 职业发展如火箭般,三份工作换了三个城市的大厂总监:
Alan,某金融科技公司总监,31岁,男,单身。
读研究生毕业进入互联网,工作年限特别短只有5年,刚刚跳槽换到第三份工作,从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到新兴的快速成长的下沉企业,再跳槽到最开始的赛道但行业第二的公司,5年的工作经历自认成长极快,薪资的增幅也达到了自己从未想想过的程度(虽然身边高于这个档次的大有人在),职业背书也得到了自己的预期。
一方面感谢互联网,但是另一方面不安感也时时刻刻围绕自己。人生发展太快总是超出自己的预期,越发的力不从心,很难handle自己正在面对的事情。而且从工作开始至今一直单身,孤独和发展的不安全感也让自己愈发焦虑,只能选择继续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许会消弥焦虑,但是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只剩下工作什么都没有?如果自己对于企业的价值消失殆尽的时候,我还能剩下什么?
1.3 新晋上海宝妈,开始平衡家庭与生活的用户研究负责人:
Ariel, 蔚来汽车资深用户研究和服务设计师,女,新晋宝妈一枚。
在游戏,咨询和汽车行业摸爬滚打7年。俗话说不会分析数据的设计师不是好用研。设计师出身的我在不谙世事的职业之初寻求“对的设计”,因此踏上了研究的道路。在互联网+行业工作,时时刻刻都在拼尽全力。初为人母,自然而然又多了一份压力。然而刚过而立之年的我还在事业的上升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是我现在困惑的问题……
2. 在外企上班的
去日本读研,去美国读博,后来在Google工作的工程师:
Hang, 谷歌云后端工程师,29岁,男,已婚未育,现居旧金山湾区。
轮岗期间曾工作于谷歌Apps,谷歌地图。实习期间也曾工作于两家初创互联网企业。
美国互联网企业薪水很棒,横向对比其他行业优势明显(glassdoor数据统计平均工资超过电子,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50%-100%)。
公司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充分的接触最顶尖和前沿的后端技术。谷歌的数据中心遍布全球,单个集群系统可以支持几万台服务器的管理需求(2015年公布于论文之中)。同时谷歌鼓励交流和开源,就云计算而言,其发表的《Large-scale cluster management at Google with Borg》论文和开源的kubernates服务器管理,任务部署,及负载平衡平台给很多互联网人和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本人对于云计算研究有很高的兴趣,想在3-5年之后重新回到学校,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3. 从创业公司开始,到被大厂收购的
比我小,职位在我司还比我高的战略总监:
Bazinga,CODING,战略总监,29岁,女,恋爱中。
先后在航空公司,创业媒体和创业2B产品团队工作,在新人阶段跳槽很快,找到合适的行业和团队才稳定下来。
在 CODING 工作已经五年,行业相关的经验丰富,但由于业务需要也一直在进行岗位变动,实际在往通才发展,缺乏专业能力的长期建设。近期对此反思较多。
生活方面,比较稳定的亲密关系带给我许多快乐,但作为一个社交型人格的人,缺乏独处的时间让我很难把关注点投入在兴趣爱好上,同居的一年是我这方面退步特别严重的一年。
互联网创业这条路,变化太快,声音太多,你会花非常多的时间拥抱变化,拥抱新东西。想要沉下心来把事情做到 100 分很难,当你做到 80 分的时候,你的精力会被迫投入到“更需要你”的地方上去。
这是痛苦的地方,也是快乐之所在。
4. 从大厂离职创业的
4.1 离开互联网后,进入美业,每天都美美哒的美少女(终于有图了),想变美可以找她:
大英俊,产品经理转行做医美,28岁,女,单身
15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唯品会实习了,毕业后留在了唯品会,在唯品会轮岗过运营、测试和产品,最终做了金融风控的产品经理。之后跳槽到蔚来汽车负责电商模块。
我认为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任职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特别能锻炼能力,加上经常996,一年工作经验可能抵得上别的行业两年。
2020年决定从互联网行业跨界到美业,主要是因为感兴趣、热爱这个领域。毕竟我一直觉得,青年择业:选择比死磕更靠谱,热爱比光环更重要。
离开互联网转行做医美后,几乎是从头开始,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担心自己会跟不上步伐,毕竟互联网是目前信息效率最高的行业,而现在需要强大的内驱力来保持自我更新。
但我一直都相信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目标吧,哪怕慢一点,也比有想法不行动要强。
4.2 离开互联网后,自己创办公司,实现时间自由、财务自由的视觉设计师:
Sky 设计日记创始人,原支付宝设计专家,32岁,男,已婚未育
在互联网公司呆了快10年,从金山,百度,到阿里,见证了互联网的一路撅起,也做过很多大家熟悉的项目,在百度学会了正确做设计方法,在阿里参与了双11战役,了解到这个狂欢节背后的不容易。也见证了支付宝成为国民软件,在互联网工作的十年,让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的今天,想不到,在一个城市,只需要带一个手机就能搞定衣食住行;
想不到,有一天不用发短信了,短信只是用来收验证码了;
想不到,每个人都可以用微信来生活,甚至养活自己;
但是,时代发展太快,我们很多时候都来不及保留曾经的美好。记忆中周杰伦的CD,卡带机,MP3都已经逐渐离我们而去。朋友之间聚会也离不开手机。我们的生活都被数字化了,而缺少了真正的交流。
期待未来的科技,带给我们是美的同时,也是充满温度的,不要科技变的发达了,我们的人情变的冷漠了。
4.3 离开大厂后,联合创办一家 AI 公司的交互设计师:
Kevin,前蚂蚁金服交互设计师,摹因智能联合创始人
说起来我也不算土生土长的互联网人,因为我大部分经历还是在企业级管理软件的产品设计上。
4年前我离开SAP进入互联网行业,在外企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与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后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更累,时间过得更快,留给生活的时间更少,陪伴家人的时间也不多。事业虽然重要,但家庭也同样重要,这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
如今我刚刚开始创业,这件事情能成为现实必须得感谢家人的支持。现在时间更宝贵,但我还是会在有限的时间中空出时间陪伴家人。所以经常是等他们睡了我再坐到书桌旁继续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充实也很满足。这就是我目前所享受的状态。
4.4 离开互联网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竟然是回家继承家业、管理公司的女老板:
Krystal,前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30岁,女,单身
从业7年,一直从事互联网相关的交互/视觉/动效设计相关的工作,最开始以UI设计师的角色进入互联网行业,从华为到洛可可到平安到腾讯,经历了4家公司,一路走来,觉得很幸运和很开心的是,自己一直从事着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并且自己也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感受过这个行业带给自己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迷茫期。
但值得庆幸的是,自己一路走来,在面对很多问题和难点的时候,总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和转折点,也许在大家看来,30岁的设计师,已经不香了,比起95后00后的新晋设计师,思维和创新能力会被大家认为跟不上时代,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哪个阶段,设计师都拥有属于自己这个阶段的价值和独特的竞争优势,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意识,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有对互联网和设计师这份职业的人情,你就永远自己的价值和优势;
找准自己的目标,有了清晰的方向,就要坚定和勇敢的走下去,加油!
5. 在国企的互联网部门工作的
在稳定的国企,依然加班很多的交互设计师:
中国移动某研发中心交互设计师,28岁,女,恋爱中
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在国企工作,相对较稳定,未发生过工作变动,虽然公司没有浓厚的互联网氛围,但节奏在IT行业还是偏快的,工作4年接手过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项目和产品,从专业技能到沟通能力上皆有一定的收获和成长。
在这个行业的好处是,有很好的平台能不断学习新的行业技术,快节奏的工作让自己每天过得非常充实,与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人一起工作也能不断推着自己前行,不至于跟社会脱节。
但同时,作为职场女性面临快节奏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二者如何实现很好的平衡也在时刻考验着自己,如果离开这个行业这个平台,个人价值是否能得到体现也是一个疑问。对未来的期待是,在职场和家庭中皆能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真正地实现良好的平衡,享受每个角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聊下我自己:
Baoling,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30岁,女,已婚未育
因为喜欢高科技,进入了互联网行业。第一份工作在eBay 外企,后来去了美团点评,然后是新造车势力蔚来汽车,再到腾讯,每一份工作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但也体会到互联网的变化之快,时刻要准备切换方向,时刻要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互联网的好处是,走在时代的前沿,用最新的技术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享受着这种改变世界的感觉。
但同时,变动太频繁让我没法在一个领域好好沉淀。时刻在焦虑自己的技能是否有价值,焦虑年纪再大点还能不能找到工作。希望未来能建立一个坚实的个人认知体系,有那种 “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的能力。
30岁左右的互联网人,大都还在职业的上升期,对未来还是有期待的。无论是否继续做互联网,大家都在朝着自己最想做的方向去,去尝试更多,去探索未来。
以前听到一些从互联网离职或者被裁员的情况,都会为别人惋惜,也会为他们丢了工作而难过。然而,看看现在身边这些主动从互联网或大厂离职的员工来看,他们都有了更好的发展。离开大平台,人生才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
最近看了特斯拉老板 Elon Musk 的妈妈 Maye Musk 的书 《人生由我》,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拉扯大三个孩子,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爱好,70岁还在做模特,在时尚圈里混的。很是佩服这样一个女性,到了70多岁,依然优雅,活力满满。模特何尝不是青春饭,但有人就是可以做到老。
The only constant is change. 要随时准备拥抱变化的何止是互联网呢,整个世界都在不停地拥抱变化,中美关系的恶化,疫情的突袭,各大企业的破产,哪个不比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快且严重,我们能做的,只有拥抱变化,提升自己的韧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