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作者: 只言片语看风景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10:47 被阅读13次

        我出生于双职工的家庭,小时候父母比较忙,我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着成长。印象当中开始读书,应该是在幼儿园时期。和小伙伴一起看连环画一类的画书,直觉得这书还挺有意思,但比不上自己捉迷藏好玩。到了进小学的年龄,我开始背上书包进入课堂,各种课本成了我每天翻看的书,而课外书对于我而言还比较陌生。直到六年级,我才开始对课外书感兴趣,并每天饶有兴趣地读来读去。这源于我在家里发现的宝藏——两箱小人书。这些小人书据说是我爸爸小时候看的课外书,自从被我发现以后,我就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激动,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小人书,如果一本小人书还没看完,还会塞进书包带到学校看,并分享给同学。印象最深的一本是《稻草人》,里边的情节充满了想象,让我对课本以后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本一本的翻看,很快一箱小人书被我看完了,也就是在那一年,我的期末语文成绩特别高——99分,其中作文只扣了0.5分。正当我还想继续看第二箱的课外书时,妈妈却告诉我已经把两箱小人书都卖了。记得当时自己听完这个消息,心情低沉极了。

          很快到初中阶段,青春期的学生当中开始流行《男生女生》这类课外书,我又开始研究里边的内容,往往都是青春小说、青春期学生的烦恼等等。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里边的星座、血型研究、班级趣事。因为家里的课外书不多,所以我的课外书一般都是借同学的。在这个时期,《故事会》《百家论》等这类书是我常看的,里边的有趣的事情经常让我捧腹大笑。高中生活随之来到,经过军训以后,新同学、新环境让我极为不适应,我开始让自己每周末都去超市。超市里有一个售书区,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在这里我开始对我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印象的课外书,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大唐盛世》等历史类的书籍。当时的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又因为此时的自己性格比较内敛,也会看一些方法类的书籍《怎样让自己受欢迎》《看懂一些心理学》等等。后来到了高三,学业比较繁重,就减少了去超市看书的次数,基本上都是以学校的课本为主、做题为主。当时班里流行看一些日韩小说,如《那小子真帅》《你给我过来》等言情类小伙,自己也会借来在晚上寝室熄灯后,打开一盏小灯来读。

        繁重的高三生活结束了,新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刚上大一的时候,班里流行看郭敬明的书,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还有韩寒的书,书名已经记不得了。只知道这两位作者很厉害,一位是文笔很好,产量很高的年轻作家。一位是早早辍学,但是擅长写作的年轻作家。心里只是觉得他们都特别厉害,也开始关注了《萌芽》《新文学》。后来,教我们外国文学史的老师,因为她讲课风趣幽默,所以只要是她推荐的书,我就会特别感兴趣。还在学校的图书馆借了一些外国小说,如《傲慢与偏见》《简爱》《山茶女》《呼啸山庄》等等。当时的自己对这些外国小说特别感兴趣,每天都会翻看。后来,随着英语四级考试、同伴的邀约、自己意志力的不坚定,课外书已经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虽然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除了学校的教材之外,我的课外阅读量很低,几乎没有读过有关专业类的其他书籍来充实自己。大学时光一晃而过,我要参加工作了。因为学的是师范,所以一心只想当老师。经历了啃招教书,我进入了体制内的小学,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成为老师,让我无比自豪,但是随着走上讲台,我慢慢发现了自己精神的贫瘠。只会交给学生我知道的东西,这让我十分惶恐。工作上的不如意、教学上的不突出,让我十分受挫。我当下明白一件事:必须要读书,充实自己。于是,在学校里。我读学校订购的《小学语文教师》《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读学校各给老师的《给教师的100建议》,自己每周末到书店读各种专业类书籍和非专业书籍。头两年,我如饥似渴地读各种专业类书籍,并尝试运用其中的方法在班里进行实验,但是效果并不太好。但是我仍然觉得读书必定会让我在工作上有帮助,继续到书店搜罗各种书,如《我不是教书匠》、《班主任工作漫谈》、《德育设计、《怎样成为老练的班主任》、《怎样成为受家长欢迎的班主任》、《语文课堂上的180招》等等。我的阅读量在此时有了一定的积累。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我开家长会时有话可说了,和家长交流时更有底气了,对待学生更平和了。但是我的胆量和讲课能力还需要提升,于是我开始接触《怎样演讲》《心理学妙招》《怎样让自己有好口才》《窦桂梅讲课》等这些书籍。我发现,只要是我觉得自己欠缺的,我都会想要通过书籍汲取力量,获得方法。但是读了这些书,我的变化是微弱的,当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过了几年,我明白了,这是我的输入跟输出没有对接到位。我只是读,但却没有把读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进行记录、整理。虽然读了,但是自己没有形成系统。

        微博上有句话,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是的,这几年,我以为我很努力,但是我只是间断性进行自我学习,而没有持续性地进行自我提升。虽然在这中间,已经比刚上岗时有了一些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自己设定的长远目标而言,进步太微弱,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并且这条路并不顺畅。今年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他的到来让学校不一样了。李校长的到来,让我第一次听说了南明,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全人之美,让我的第一次觉得,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我认为自己似乎找到了教育的方向,我可以找到组织和团队了。听李校长介绍全人之美教育,我很憧憬,并认为能够被干国祥老师、魏志渊授课的学生是幸福的。对于能够全人之美的教育是敬佩的,能够克服外在环境,不因为学生的本身素质,不考虑家长的素养,能够在初期通过少数量教师的力量,把我们看来不可能有未来的学生,一个个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成绩好、口才好、表演强,还会乐器,原来真的不存在教不会的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让我头疼的学生,当时的自己总会把原因归结于学生本身素质、家长的素质,而不会反思自身的教学、自己的教学理念。虽然课改以来,老师嘴里常常说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但是真的体现这一理念了吗?要么是彻底地“学生主体性神话”,要么还是按照老师权威性教学。我想要改变,我想要成有专业知识、有科学方法、有理念的老师,想让我的一届届学生身体健康、人格健康、心理健全、多才多艺、思维敏捷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不想成为工厂里流水性机器,不想让他们成为沉闷的一代。这些变化,是全人之美可以做到的。现在,我开始再次尝试改变,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教师的身。这就需要书籍来帮助我,李校长推荐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初读这本书时,我的感觉是痛苦的,感觉看不懂。但是咬牙看完第一章之后,我似乎找到了感觉,慢慢喜欢上看这本书,看一遍、看两遍,被书中干老师的教学思路吸引,被教学框架吸引。原来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仅仅是根据教材的设计的,没有灵魂,没有为学生考虑,只是在想,我要怎样教。通过李校长带领全校语文教师共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用教学框架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分享,对于全人之美的教育理念的认知,我又更进一步了。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个有尊严的生命体,这也是我从佐藤学教授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得到的启示。要让孩子变得更好,不要以伤害他们的情感为代价,这是从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一书中得到的道理。对于学生的管教,归根到底是对孩子的教育,作为自身要不断进行自我充实、自我提升,用书籍充实自己。读经典的书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成为有灵魂的教师,更好的自己。

        最后引用一句话,全人之美,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仅是学生,也是自己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阅读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uk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