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作者: 天马行空晖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22:40 被阅读0次

阅读使人充实。

                          —— 培根


01

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多小开始?我的印象中是五六岁。五六岁能看什么?字都不认识。看连环画,现在已经成为收藏品的连环画。这个阶段一直维持到小学三四年级。

对于童年印象特别深刻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六一儿童节大人带我们去买打折的连环画作为儿童节礼物,另外一件是放学后在县城老槐树下的连环画出租屋租连环画看,是我们当年特别开心的娱乐节目。不过,当年的连环画命运也悲惨,里面威武的人物被偷偷剪下来当游戏玩。

小学三四年级后,开始认识一些字,就开始假模假样的看书。不过,当年书籍主要来源之一是图书馆,其次是同学家大哥哥姐姐的藏书。

在图书馆能借到最多的几类书籍是解放战争题材书籍,然后是各种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薛仁贵征东、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等,故事性很强的书。导致到高中乃至大学,对有同学不知道薛仁贵、薛丁山、杨家将是谁感觉到不可思议。

解放战争题材就记住鸡毛信、小兵张嘎,然后有一本讲解放战争的书有印象,因为这本书我上厕所时候不小学掉厕所,然后打捞出来晒干后还图书馆的,现在想想,好像这样是有点不地道。有时候对一些事情印象深刻,完全是因为意外。

02

因父母工作变动,初中由一个县城转到了另外一个县城。住家旁边就是新华书店,新认识的同学都是喜欢看书的,便利加影响,在中学阶段阅读了大量的课外数据。

其实,当时能有大量时间看闲书,主要得益于当年娱乐项目少,电视节目少,没有电脑,手机,更别说网络的干扰。所以,看书也就成为当时我们主要娱乐项目之一。

当时,真是精力充沛,看得大多是所谓的经典名著。都是大部头,四大名著是必读目,三国演义看过两遍以上,不过 红楼梦主要看的是故事情节,里面诗词基本是忽视掉啦。

然后就是国外名著,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以及别人写的《雨果传》、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伏尼契《牛氓》、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等等……

对了,还有我最喜欢的傅雷翻译,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也是当年我为数不多购买的书,其他大多是在新华书店免费看的。

书的献词: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傅雷献辞前两段: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非常有共鸣感的文字。这部100多万字的大部头,我居然看过两遍。另外一部印象深刻看过了遍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现在想来,当年的确精力充沛。

03

进入大学后,阅读经典的时间少啦。一方面是诱惑多啦,娱乐活动多啦,接触电脑以及电脑游戏,看书的时间少了。另一方面,转向阅读另一类经典——武侠小说。

中学时代很少看武侠小说,进入大学,开始被深深吸引,简直是恶补。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全部拿下的,古龙的是全部拿下的,梁羽生的大部分是看完了的,其他零零碎碎的也看了不少。

最喜欢还是古龙的小说,像看诗,语言简练,几句话勾勒出一幅画,刻画出心理的变化。经常会出来一些有哲理的短句。所以,要拍摄古龙的小说是很难的。能拍摄出古龙那种意境的电影或电视剧,几乎没有。

最后,要毕业的时候,迷上了黄易的小说,一部《寻秦记》,全全寝室抢起排队看,经常争抢得头破血流的。《大唐双龙传》属于追剧式的看,出版一集,立马灭掉一集,可惜,毕业时没有出版完,后来也就没有时间看完,最后是毕业好多年后看电视剧给补的情节

所以,我的大学阅读生涯基本是在武侠小说中走过的。

04

进入社会后,看书时间少了,特别是看闲书的时间更少。一方面是考虑的事情多,精力转移。二是娱乐选择多了,手机、网络、最后的移动端。

看得少,但也不是完全断绝阅读。毕竟,这么多年已经养成看书的习惯,还是经常买书回来阅读。大多是文史哲等比较容易吸引眼球,貌似能脑洞大开活跃大脑的书。

大部头的书基本不大敢碰,就《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儿》算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大部头。

总体来说,这个阶段买的书比看过的书多。有经济收入了,就会忍不住买书,反而看书的时候少了。真的是买书看不如借书看。

现在,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看电视剧、电影来了解和吸收了,是不是人年龄越大,越懒惰。

最近,又发现一种便捷阅读方式,适合我们这种懒人。就是听书,比如罗胖做的得到明天听本书,我基本是明天开车上下班就听上面的书,开两倍速听,也能吸收一些新知识,新观念,里面对名著的解读,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本书。

时代在变化,阅读习惯及方向也在变化。看纸书的机会减少,看电子书的机会增加,听书的也越来越多,孰是孰非,孰好孰坏,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以上是我对自己前半生的阅读史作一梳理,以此激励自己继续读下去。读过无数书,但是却没有输出,为了更好的阅读,加强输出练习,会使得输入更丰富。这也是我参加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的目的。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3天#

相关文章

  • 我的阅读史  —阅读,伴我行(终稿)

    我的阅读史 —阅读,伴我行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朱...

  • 我的阅读史

    遇见你真好 1981年,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区---河南三门峡陕县支建...

  • 我的阅读史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村庄。村子比起周边的略大,所以有一所小学,小学的时候除了课本,没有课外书可读。认字以后,...

  • 我的阅读史

    对我来说,真的没有什么阅读史,读过的书目可以用手指数过来,少得还真可怜。 虽然是个80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生...

  • 我的阅读史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令我尊敬的教师前辈们写的“我的阅读史”,比如王开东老师、蔡朝阳老师,闫学老师等。他们都有很长很长...

  • 我的阅读史:

    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但我读过的很多文章书籍都忘记了内容,这让我曾怀疑过阅读的意义,但...

  • 我的阅读史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看书,从最简单的有趣生动的绘本开始,最后慢慢的看到了一些深奥的文学书和科幻小说,不过它们都有...

  • 我的阅读史

    从小到大阅读就像一位明星一样,而我当然就是他的小粉丝啦!在我懂事的时候我就已经对他很疯狂得追求过了,现在回想...

  • 我的阅读史

    从小到大,阅读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扩展了我的课外知识,阅读使我的字词积累丰富,阅读会使我变得睿...

  • 我的阅读史

    阅读使人充实。 —— 培根 01 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多小开始?我的印象中是五六岁。五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阅读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gc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