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是永久的失去

作者: 周浩熹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12:38 被阅读0次

    昨天晚上走进电影院观看了《寻梦环游记》,自己似乎完全沉浸于如梦似幻的情节中。当我的泪水不自觉的从脸颊滑落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看故事的人,他们与我隔着一个不可逾越的大屏幕,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一定很快就离去。可是当大幕落下,我依旧不愿起身,不愿从这个故事里走出来,感觉有一件未完成的事情在牵绊我。走出电影院很长时间我都在想是什么事情留在了这个故事里呢?


    遗忘是永久的失去

    小男孩米格尔是一位鞋匠的儿子。他自幼就有一个音乐梦想,但是无疑遭到了整个家庭的反对。这个家庭对音乐施加了诅咒,禁止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情。可是这些都不能抑制米格尔对音乐的热情和向往。在亡灵节上,他碰到了一把吉他而进入了亡灵的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异之旅。在这趟旅途中他面临家庭和梦想的两难抉择,心理上经受了巨大的煎熬与挑战。或许这就是他最大的收获。
    这部电影从形式上看不过是有关梦想和家庭的励志喜剧。可它的意义决不在于合家团圆的喜剧部分。喜剧是这部电影的外壳,它的内核依旧是悲剧的。而电影提出来终极死亡的命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哲学命题。逝去的人会进入到亡灵的世界,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死亡,但是当在世的人对于这些亡灵的记忆逐渐淡去,亡灵们就像生病般每况日下。当他不再被任何在世的人谈起或者记起时,也就是终极死亡,此时亡灵就会烟消云散了。
    这种带有封建迷信式的认识多么具有智慧和哲理呀!三年前爷爷去世,有关爷爷的记忆一下子就鲜活起来。有时候我会有一种担忧,担忧这些记忆随着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会记录一些关于与爷爷之间的故事。一个人的全部应该是他记忆的总和。记忆规定了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自己的原因。
    笑笑是我带过的一位女同学。她性格开朗活泼,是积极进取的三好学生的典型。小小年纪却遭遇父母感情不和的困境。她竟然悲伤过度,以至于失忆,连自己是谁都无法分辨了。她蜷缩到墙角,对身边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和恐惧。很长一段时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才能逐渐恢复了记忆。
    这种短暂性的失忆一定是一种极其恐惧的经历。没有了记忆我们无法确立自己的位置。记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他人的对自己的记忆和自己的记忆也一样重要。如果我们被身边所有的人遗忘,实际上我们已经死亡了,这是一种社会性死亡。临终老人是极其悲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逐渐崩塌,还有被人遗忘的心理上的痛楚。当临终老人不在被任何人所需要,他们也就被所有人遗忘,也就宣判了他们的社会性死亡。在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现类似的故事,社会性死亡是精神的崩塌,它会加速身体的衰败。
    面对如此凄惨的晚年生活,人们又如何可以坐以待毙呢?所以被人尊重和被记忆的需要成为推动人格发展的重要需要和动力。我们会在生活中见到一类"无私奉献者",他们不求回报,一味付出,有求必应,有时候让你感觉不好意思,似乎在欺负和指使人家。可是他却乐死不疲毫无怨言。抛开冠冕堂皇的道德品质而言,其中的的动力根植于被记忆的需要。人类社会中只有无私奉献者才会被大家讴歌,被人多次谈及和记忆。这其实和我们每日西装革履,浓妆艳抹,温文尔雅,极力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留下好的印象,好的记忆,没有什么区别的。
    纵观人类的历史,谁有不想青史留名呢?著书立说,一切的艺术创作,归根结底也是被记忆的需要所驱动的。
    今年暑假参观了秦始皇陵博物院,整个展厅人头孱动,接踵而至。你能想象到最拥挤的画面,以致进入展厅就有一种缺氧窒息的感觉。我自然不愿多留一分钟,枉费排了将近一个钟头的队。据说每日的游客近十万人。我不知道在这里看什么?难道是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难道是残暴杀戮的霸道所体现的强力的美感?难道是繁荣昌盛的国力画卷?不,这些都不是!不过我确实被看到的景象给震撼了。已发掘被展出的三个俑坑只是众多俑坑的冰山一角,而整个兵马俑又是秦始皇陵的九牛一毛。如此宏大的地下建筑宫殿,如此绞尽脑汁复杂设计,如此劳民伤财的举动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一己之私。一个极度自大又极度可悲的人追求名垂千古的心理需求。可见被记忆的需求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驱动一个人的行动。
    再回到这部电影,偶像科鲁兹通过毒害同伴,窃取同伴的歌曲成为在人世和亡灵间最当红的明星。这样的情节又让我们引入更深的思考。我们承认被记忆的需要是每一个人行动的潜在动力,而以什么样的方式,通过做什么样的事情被大家记忆仍然需要我们深思。
    遗忘是永久的失去。


    遗忘是永久的失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遗忘是永久的失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vk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