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功之前,必须要断舍离的三样东西
人活一生,谁不想有一番成就呢?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不明不白的失败。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并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回避自己的弱点和短处,然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梦想。
成功者在发迹之前,都会“断舍离”三样东西。
1
“断”掉自己的惰性
想必很多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特别懒惰之人,有的是懒惰得不讲卫生,有的是懒惰得不喜欢运动,有的则更加糟糕,懒惰得只剩下了一张嘴,不管做什么,都想别人帮忙。
这样的人毫无疑问是很多的,他们对自己要求也不高,以为仅仅就是少做一件事或者少走几步路、少看一本书而已。
谁曾想日复一日之后,就发生了很大区别,这些每天偷懒的人,正在不知不觉间与别人拉开差距,后来想要奋起直追,却发现为时已晚。
曾国藩讲:“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土地荒芜,便杂草丛生。房屋闲置,便布满灰尘。人若懒惰,便一事无成。
成功的人,总是懂得勤奋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偷懒懈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也就错过了成就事业最好的时机。
《围城》里的主人公方鸿渐,出国留学却不学无术,最后买个假的学位回国。逃避了学习的苦,却只能在生活和职场处处碰壁。
朱熹曾说:“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获得自我提升,就必须要断掉自己的惰性。
童第周勤奋学习才突破实验,南仁东殚精竭虑才建成“天眼”,屠呦呦刻苦攻坚才获得诺奖。
人若懒,诸事皆难;人若勤,万事皆易。
2
“舍”弃走捷径的想法
有些人为了追求快速成功,所以遇事就想走捷径。但最后却发现,想走的捷径并没有预期的顺利,最后反而变成了弯路。
仔细观察一下履历会发现,成功的人,从不走捷径,从不投机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建设起自己的高楼。
而失败的人,总是试图寻找捷径,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跳过这一步,就像建一座大厦,重要环节松松垮垮,有点风吹草动,就坍塌下来。
钱穆先生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钱穆先生聪敏早慧,博闻强记,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不下十个小时,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
历史学家孙国栋先生说过:“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规模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如果一个人既聪明过人,又肯辛劳付出,既睿智超群,又舍得下笨功夫,他要是不成功,老天都不答应。
不仅是天资聪颖的人在下笨功夫,如果一个普通人,只要肯下“困勉之功”,不走捷径,照样可以取得扎扎实实的成功。
正如曾国藩告诫的:“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
“离”别自己的绝望情绪
《论语•子罕》中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言在于告诫世人:往往正是最艰难的岁月,耐心熬过后便可知孰是强者。
总是听到有人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为什么有些人从出生到长大,走的每一条路都如此畅通,毫无阻碍;为什么有些人从小到大好运从来都没有光顾过自己,没有好的家庭,也没有好看的外表,生活总是令人感到绝望。
其实世界是公平的,我们也远比想象中的坚强。那些生活中的所有障碍,不过是为了激发你的坚强,直到你迈过了所有绝望,那么希望就会立刻展现在你的眼前。
当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传世名言,殊不知,此时的他正面临着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岁月,然而从这寥寥八字却丝毫看不出他的困顿之情,反倒是能读出范公那无懈可击的强大内心。
不管是哪个时代,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也需要面临各种烦恼和问题,但是否能够抵抗这场恶战,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手上拿了什么武器,而是我们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
《孙子·九地》中有言:“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那些打不死你的绝望,都终将让你更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