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讨论过觉察与投射,今天,想探索一下情绪化,因为它是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
先来看定义:
情绪化:
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容易因为一些或大或小的因素发生情绪波动,喜怒哀乐经常会不经意间转换,前一秒可能还是高兴的,后一秒就可能闷闷不乐、焦躁不安。也可以理解为是人在不理性的情感下所产生的行为状态,简单点来说就是喜怒无常。
案例一:
有一次,我和女儿去商场。她买了一双鞋和一件衣服。走到饰品区,她把手提袋放在店铺外沙发处,然后放下东西,进去看小背包。
我看到她把东西随手放,很生气。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想,这么大了,还不能照顾好物品。在接下来继续购物的时候,我的心情都很烦,但我没有和女儿说。可能这种情绪挂在脸上,女儿感受到了,也不开心,在下电梯时,她的鞋被电梯夹住了,挣脱之后,鞋的前面已经碎了。
刚买的新鞋,就这样碎了。女儿恨恨地说:“都怪你,对我态度不好!”我在一瞬间清醒了,是自己在心里怪女儿,还不直接说,让坏情绪影响女儿的情绪。孩子可不是无辜的么?
于是,我赶紧调整自己,安慰女儿:“鞋子碎了,马上重新买。刚刚都是妈妈的错。”然后和女儿解释自己的情绪原因。女儿说:“你站在外面,我才把袋子放那里的,要不我也不会啊!”
孩子这样说,我的心情更放松了。刚才的情绪不过是自己的一些负性假设想法引起来的罢了。
不过,坏情绪会互相传染并且这么强烈,让我对情绪化有了新认识。平和的心态对于自己和他人真的是太重要了。
案例二:
女儿和对象冷战了两个多周,起源是两次冲突。
第一次冲突是某天上午,我上班不在家。女儿告诉我经过,说有一篇论文要交,差点忘了。在准备过程中,对象训斥她:“作业怎么会忘记?凡事怎么不提前做?这样的事还会忘?”。女儿说爸爸唠叨一两句还可以,不停地说就让人不爱听了。于是,她怂回去了。
第二次冲突发生在当天中午,我下班回家,并不知道他们上午发生了冲突。女儿说要录自己做八段锦的视频传给老师,不凑巧我的手机没电了。我需要对象的手机放音乐,然后用女儿的手机录像。
在借对象手机时,他表现的非常不耐烦,语气很差。女儿生气了,不借了!
晚上对象和我说女儿忘记做作业的事,他说自己就是提醒她,做得没有错。我说:“提醒确实没有错,如果是训斥指责的语气,带着你自己的情绪,孩子肯定不爱听。”
我知道对象经常会在一些琐事上用情绪化的语气表达,以前我不计较,是因为能解读出他语言背后的意思,但女儿介意,并且用情绪化的方式反馈回去,这让我正视这个问题,要和对象好好谈谈。
案例三:
女儿淘宝买了一双凉鞋,四百。穿了几天,左脚底被磨得有点红肿。对象笑话她,她马上象刺猬一样,言辞激烈地怂了回去:“不管花多少钱,磨不磨脚,我愿意!”
一个人情绪化的水平,就是心智化水平。
面对情绪化人,需要更多的包容理解与耐心。
在情绪化严重的家庭里,矛盾和冲突会很频繁。我觉察了自己,并发现情绪化表达的后面往往是人们的认知投射,然后引起对方的情绪化防御。
我愿意学习改变,让自己、家人都处在稳定与平和的情绪中。
总之,父母最好看的样子是不断学习并持续完善自身人格。
父母周身散发的平和稳定的气场,以及由此构建出的亲密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中最幸福家庭的样子。
愿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