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习惯了在快乐里过滤悲伤,从黑暗中寻找光明。”因为生活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或凄或惨,我们到处寻找藉慰,可是心灵却又被迫四处流浪......于是,我们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抓住远航的帆,在层层高叠的金字塔内阅读每一个字,使它成为我们精神的救赎,救命的稻草。倘若再次面对生活无情的打磨,我们不再悲怆的怨天悯人,骂骂咧咧。我们在书里懂得了(释怀):无论好的坏的,都是生活的体验过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繁杂社会里,你是否会留下片刻时间,去打开一本书,沉静地阅读?
现实与理想的世界往往不符,而人生处处又都面临着选择,金钱还是梦想?于是我们打开《月亮与六便士》,在书中偷窥男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
一个拥有稳定工作和幸福家庭的中年男人:从事着证券经纪的工作,拥有优雅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的四十岁不惑之年,迷恋上了画画,不惜抛妻弃子离家出走,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孤身只影前往巴黎学习绘画,追寻他绘画的梦想。
抵达巴黎的他穷困潦倒,甚至可以用身无分文来形容。只能租一间肮脏破烂的一居室,喝廉价的咖啡,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看似这艰苦的物质条件实属常人所不能忍,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查理斯,他并不因为贫瘠的物质生活而痛苦,反而凌然壮志地抛去世俗的欲望,专心沉浸在漫长绘画的日子里。
后来的他又辗转经过了好几个国家,最终脱离了文明世界,远遁到了与世隔绝的塔希堤岛。在塔希堤岛,他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创作的氛围。与其说他在努力地圆梦,不如说他与理想结伴,共同抵达灵魂的深处和艺术的殿堂。
在岛上,他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最后却染上了麻风病,并因此双目失明。在临死前,他在自己的住房的墙壁上,画了一副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最后,他却嘱咐现任妻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付之一炬。正如他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也赤裸裸的离开。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查尔斯力图逃离现实生活,去追寻心中的那一抹月亮,最后他的整个人生以一副“巨壁画”收尾,了无遗憾。
“月亮”是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现实生活的象征。放在我们现实生活里,每个人不都会面临着这样的冲突与抉择吗?生活中有人满眼都是六便士,最后迷失在对物质的追求中。也有人一昧追求梦想,却过着食不果腹的一生。
这本书并不是在强制教育我们抛家舍业去追求理想,而是希望我们不要被物欲世界所裹挟,迷失自我。当我们手里握着六便士的时候,依然可以闲来抬头,看看心中那轮皎洁的月亮。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圣洁与低俗,在现实的尘埃里不堪一击。而我们那狂热的灵魂,却注入了新鲜的使命。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生活总是令人焦虑的,因为这个世界太繁杂了,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金钱物欲世界,要做到初心犹在。”除了物质上的需求,我们总得给自己寻求一丝精神上的安慰。我们在书里汲取人生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教会我们情绪也可以不那么泛滥,不急不躁。除了生活,还有生活以外的东西。
闲来无事时,焦虑烦躁时,抑或是多愁善感时,打开一本书,或许就可以观人生百态,从而解除疑惑,大悟大彻。就算心灵到处流浪,找不到归家的方向,但是书籍这盏明灯永远都会亮着,眷顾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打开一本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