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巷油伞渡

作者: 浅言demon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8:52 被阅读0次

也许,不曾想过在这烟雨迷离的日子里走向江南,去采撷渴望已久的木香与花香,也不知脚步怎样踏上脑海中多次出现过的石桥,怎样看着乌篷船渐渐消失在河的尽头......

乌镇夜晚

走进乌镇西栅,踏上那窄窄的幽深而神秘的石板路,屐声倥侗,如同穿越时空探寻红尘的久远......

谷雨后酒巷卖一碗金樽甘露,
水乡的三白入口香醇;
乌篷在水巷靠岸,
初夏不太明显;
走走停停又是一年。


酒坛

小桥流水,悠悠船歌,古镇精致得令人心动,走上那古老的石桥,轻轻抚过桥身,手心的微凉,带着潮湿的水气,宛如乌镇柔和的质感,温柔细腻得恰到好处。


乌篷船
风吹过,蓝印花布随风扬起,如千船竞发,古旧的木屋,温婉的丝绸,静流的河水,玲珑的小桥.....
丝绸
碧瓦朱檐,层楼叠榭,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
河两岸那橘黄的灯光.映在水波荡漾的河面上,变幻成千万条弯弯曲曲的,轻摇曼舞的彩绸......
碧瓦朱檐 乌镇的名片

清末民初的时候,评弹在乌镇非常的流行,抗战前后更盛,至50年代达到高峰,许多著名的评弹演员大多都到过乌镇。演出的曲目除了评弹、大书外,还有乌镇地方说唱——三跳。三跳是长期流行于乌镇一带农村的以说唱古今通俗小说为主体的叙事性曲艺形式,艺人演出时所用道具为三段毛竹板,俗称“三跳板”,故名其曲艺为“三跳”。
评弹老人家很是幽默,自话自说的功力令人佩服!

西栅书场

黑白灰的格调,简洁、低调的风格衬托出茶具本身的韵味;
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道;茶、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香茶需好器,好器衬香茶;好的茶汤要有好的器皿来搭配,细品之下茶的滋味必然丰富醇厚。


茶具

江南的烟雨总是那么惹人,那么的悄悄然,偷偷地在没有人感知的夜里默默地落下。

拈花一笑

精致的小布偶似乎在喃喃细语,看:“又下雨了......”


江南布偶

踏上青石板,听着油纸伞上的嘀嗒声,在这烟雨的季节里走过那悠长的石巷,凸起的屋檐,垂下的瓦当,雨滴汇成一条滚落的珠串。隔雨看雨,久封的神经被雨的清冽刺激,一切都变得纯净,有如远古的意蕴缠绵让人不忍心望断。
石桥旁的杏花落尽,只留下淡黄的记忆,浸润着江南的温柔。渔夫披着蓑衣,头带斗笠,一叶扁舟,渡船远去。

乌镇夜晚

往事像一卷卷陈旧的黑白胶片,在眼前慢慢的放映...
我和你从生命的两端,在某个交叉点,悄然而遇,尔后又交叉而过...
花开花谢,往事如烟,烟消云散......

长廊

相关文章

  • 江南雨巷油伞渡

    也许,不曾想过在这烟雨迷离的日子里走向江南,去采撷渴望已久的木香与花香,也不知脚步怎样踏上脑海中多次出现过的石桥,...

  • 读“雨巷”

    梦入江南雨巷中,油伞寂寥怅凄婉。 丁香销魂结秋怨,霜鬓可怜相思晚。

  • 风景

    西湖雨 断桥雪 杨柳拂岸 漫看黄昏里 炊烟数缕 江南巷 丁香颜 油伞隔眼 只见檐牙下 雨花满绽 桥上客 梦中人 鲤...

  • 江南初夏

    江南烟雨最愁人,花落满城幽巷深。 此去多年怕问起,曾经油伞入何门。

  • 诗 // 【 花雨不相逢 】

    { 江南不遇 } 花开在伞下 伞开在巷里 巷开在雨中 雨开在石上 石开在光阴 你曾氤氲了江南 又带走了烟雨 ---...

  • 烟雨梦

    水墨雨巷空, 淡烟丁香愁, 欲寻梦中人, 一纸油伞透。

  • 短句4x0

    远行的足步, 依恋着江南的雨巷 那柄小花伞, 送来丁香的清香

  • 七绝·南国之南

    叶落草枯风待雨,花红枝绿水游山。 船头油伞轻轻渡,巷尾房檐浅浅湾。 平水韵

  • 稼翁小诗.又见雨巷

    雨巷 还是那条雨巷 可是 红油伞下望穿的秋水 却寻不到往昔 更寻不到你 回眸 千百次的回眸 多希望 路人那匆匆离去...

  • 遥寄青绿

    轻踏在江南雨巷的,青石板 用一把油伞,撑开 一树海棠花开 微濛细雨,浸润在脸庞 晕开了相思 折一木枝,寄往遥远的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南雨巷油伞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cl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