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原创文字集
世上本无路,路自在人心

世上本无路,路自在人心

作者: 儇舞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23:05 被阅读0次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键词:偏见,双重标准,物化,坚持

    最初开始看书的时候,总是被教导需要结合书本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看这本《为奴十二年》的时候,我其实不完全赞同最初被灌输的阅读习惯。

    诚然,这是一本历史感厚重的自传,时间点甚至比美国南北战争还要早那么点儿。但如果让我去翻黑人奴隶史我委实没那么大兴趣,再者,对于南北战争我仅有的一点浅薄认知还是来自世界名著《飘》。

    我就是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近乎空白的前提下纯粹地看完了这本书。我想,一本好书不仅仅能够契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也能够经得起时光的捡炼,踩到当前社会的痛点,直撞人心。

    1.偏见无处不在

    故事的开篇源于所罗门被骗并当作奴隶被贩卖,但明明他是自由人士,只是因为他是黑白混血皮肤黝黑,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地被人口贩子倒卖。奴隶都是黑人不错,倒过来黑人全是奴隶?这个逻辑不对,但大多数人并没有细想哪儿不对,便先入为主地对黑人抱有偏见,就比如故事结尾,已经恢复自由身的所罗门在出入海关时仍然被轻蔑对待被要求出示自由身份证明。

    先入为主的印象,就是刻板印象,很难改变。有人一见钟情,有人一拍两散。

    比如见到某人第一眼不喜那么以后很长时间都很难对他产生好感,除非某人做了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不过概率很小,就好比相亲,第一眼就pass谁还和你有那么多以后。

    又比如第一眼觉得不靠谱那么怎样都没办法放心总是有凡事亲力亲为的负担。我之前带过一个新人,隔三差五给我捅点篓子,我几乎每天都在多方打电话救火,每一天都是不同的煎熬,甚至我们之间还爆发过激烈的争吵。后来人事重组,隔了三个月他重新分到我这里的时候,我仍然对他有所顾虑,毕竟刻板印象已经形成。

    不过我必须承认的是,一旦让人刮目相看的逆转发生,往往也是一种不可逆的印象刷新。这个新人后来变成了实力担当,甚至会为我多考虑三分主动帮我负担了部分压力。虽然我不太清楚之前的三个月历练是如何教他培养出这种资质,但我必须承认他让我刮目相看。这种刮目相看的观感一旦形成,即使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我也没有再给他贴上之前“新人很烂”的标签。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可是这种刷新需要两个契机,一是靠自身努力完成迭代蜕变,二是秀出来给过去的人看才有对比性。通常情况下,第二个条件比较难满足,因为初次建立人际关系过程中的不愉快会阻碍再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场合都讲究第一印象都讲究外在形象,快餐社会逼得我们没有时间去看你蜕变后的一表人才,我们只看得到你现在的颜值,如果不够,对不起再见。

    回头再看我们自身,很多时候对自己也是先入为主地觉得“哎呀这个事情我不行”,然后事倍功半做了很多努力仍然没办法克服这种自信心不足的先天劣势,从一开始就输在起点。并不是说我们要对自己催眠说“我能行”,而是说我们应该有一个“归零”的意识。

    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好,因为还没做所以我不知道,那么我现在不假设自己做好也不假设自己不行,我去试试看,带着一半成功的心理去享受挑战,带着一半失败的心理去承担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去画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从零开始。

    2.今天,你双重标准了吗?

    故事里大多数奴隶主对待奴隶都是照死里鞭打,而自己却是日夜享受尽情纵乐,典型的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对别人提出一大堆要求,却从来不对自己进行高标准严要求。

    就好比女性幻想梦中情人需要有颜值有身高有身材会家务会暖床还需具备活好不黏人的特质。男性对另一半的幻想相对比较务实,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在淑女和碧池之间切换自如。

    但事实上,幻想无法照进现实,只能被现实戳破泡沫,有的女孩子自暴自弃做个土肥圆,有的男性一把年纪了仍然生活不能自理。这样的你,有什么资格要求上苍赐给你一个完美情人?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比如在梦里。

    我在看《为奴十二年》里不同阶层所遭受的差别对待时,其实对于阶层差别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刚好重新翻到艾玛沃森演讲里提到的“拒绝双重标准”,突然觉得“双重标准”这个词可能更适合描述“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生而为人,众生皆平等。奴隶因为阶层差异而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奴隶主却因为阶层差异而享受奴隶的劳动成果,本质上就是一种完全不平等的制度。历史行进的齿轮不那么顺利地碾压它,最终成功将其废除。

    如果说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源于制度,那么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则源于观念。

    就好比说一份工作需要经常飞来飞去地出差,那么招聘单位首先考虑招募男性员工,即使有女性前来应征也会被明里暗里地拒绝。再好比一些工作上的晋升机会,首先考虑的是男性员工,能够以单位为家,其次才会想到女性员工的敢做敢拼。又好比七大姑八大姨特别偏爱的“大龄单身女青年”也不过刚好年至三十刚好单了个身,而那些刚好年至三十刚好也单身的男青年们却能稍显轻易地躲过来自各方的地毯式狂轰滥炸。

    当然,我们总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出差的工作需要男性无后顾之忧的拼搏闯荡,而女性需要以家庭为重有很多顾虑;好的晋升机会意味着更多的无私奉献,相比较享有产假哺乳假的女性而言,更偏爱假期较少的男性;单身男可以在若干年后依然偏爱二十岁的青葱小女孩享受他人艳羡的注目礼,单身女若干年后却只能将就那些离异有子女的中年油腻猥琐男忍气吞声。

    身为女性的我们在找这些理由或者被这些理由说服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不甘不愿却无可奈何。大多数时候确实如此,因为大多数年近三十的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是束缚式的传统教育,我们的传统形象刻画里,男性代表进攻,女性代表守护。太长久的封建制度束缚了女性,逼迫女性缠足至畸形换来博男人怜爱的“三寸金莲”,而因为这三寸金莲,造成了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阻碍,折断了女性追梦的翅膀。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固然为女性发声,但有多少是真的从本源上认同男女平等的发声。就包括我们自身,有时候也会无意识地贬低女性。我们从传统中蜕变却没有完全褪去传统的外衣,遇到对于女性不平等的待遇下意识的应激反应是去做一个横向比较,比如不如女性的男性现在享受什么待遇或者与女性同等优秀的男性享受了更多更优渥的待遇等等。其实这件事情可能不应该用比较的思维去反驳,而是从本源上“归零”,不管男性女性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前去做同样的事情。

    其实很多横向比较的基准线并不相同,我们偏爱的横向比较大多数时候发生在女性自己没有得到的前提下。比如我没有得到这份出差的工作,那么我的第一反应是“哦,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被拒了”,但事实上可能因为我的履历中显示,我从小到大的求学过程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由此推论出我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而面试官可能更希望看到这个人的履历中出现世界各地,因为他需要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融入异文化环境的员工。

    男性的千古难题“老婆和老妈掉水里该救谁”从来就没有过变异版本去问女性“老公和老爹掉水里该救谁”,因为默认前提是老婆和老妈都不会游泳,但老公和老爹都会游泳,为什么女性就不能拥有自救能力?

    女性的千古难题“事业和家庭哪个更重要”也从来就没有过同样地去为难过男性,因为好像男性的世界里只有事业,家庭是一个站在他身后的支柱,而女性本不该有事业,有了事业还不能放弃家庭不然就沦为了千古罪人。凭什么男性就不会后院起火,女性就不能爱拼才会赢?

    “归零”应该是,我们都拥有同样的装备,各自组队去打怪升级,不分男女。而不是在打怪升级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怪罪到男女属性上。只是很遗憾,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也未曾真的从本源归零过,我们还沉溺在旧有的观念里不可自拔。

    3.潜意识里把自己物化了

    故事里讲到所罗门为奴十二年所遭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就是因为大多数奴隶主(所罗门的第一位主子是个不可多得的绅士)将奴隶看成自己的财产,可以任由自己为所欲为,而未曾将之当成人来看待。不过,奴隶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物化。好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制度依然被废止。

    今年春晚之后朋友圈里刷出来这样一段奇葩的告白宣言:“我跟我老婆从订婚到结婚,总共花了四万块,她24岁嫁给我,假设84岁离开这个世界,也就意味着在我们家生活了60年,也就是21900天,我花了四万块买了她21900天,平均一天才合1.826元。一天不到两块钱,她要为这个家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下地干活,还得给我生孩子,你现在雇个保姆,一月不得花三千多。我这一天花不到两块钱,有什么理由不爱她。”这是赤裸裸的对于女性的物化。

    其实不仅仅是发表爱的宣言的这位直男物化了他老婆,整个社会相亲逼婚催生催二宝的潮流就是对于女性的物化,好像女性的存在就真的只是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养孩子,然后还需要打扫卫生,还需要照顾老人。那些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熬夜通宵咬碎银牙也要赶出来报告得到BOSS肯定的执着追求,回归到十八线小县城里就只剩下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和一地鸡毛的逼婚催生了。甚至不需要十八线,二三线城市里的亲戚一样逼得你生不如死三观尽毁。

    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掉入这种奇怪的漩涡里。某次我跟我的男闺蜜聊天,他抒发了近日的寂寞空虚冷,我就调侃了句“你不是经常去国外出差,可以去逛逛红灯区求个安慰”。他当时非常不高兴地说了句“你自己都在物化女性”。我立即反省了下自己的言论,虽然我能够理解大数据反显的:靠皮肉生意求温饱的贫困地区女性幸福指数反而在平均值以上,但是说出来的话就完全不是这样的意思。

    感谢时代让女性的思想得到了超前的解放,感谢七大姑八大姨的长舌让女性的坚持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感谢那些执着着一路走到黑最终转角遇到爱的姑娘们让后来人看到了坚持的希望,感谢那些依然坚持做自己不将就的姑娘们让彼此抱团取暖然后继续坚持不将就。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别人顽固愚昧的想法,有那么多时间关注自己是不是在亲戚面前丢脸,有那么多精力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感,不如多关注一下自己,舍得在自己身上下血本,许自己一个不将就的美好模样。别人物化谁那都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去做物化他人物化自己的事情就好。

    4.活着总要有梦想,梦想需要坚持

    当然,除了上述啰嗦的一大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所描绘的一副精神世界画卷。

    作为奴隶,所罗门的世界里不仅只有奴隶主的残暴变态和作为自由人被非法贩卖的愤懑,他在书里说了三件大事:摘棉花、砍甘蔗、炼糖。每一件事都事无巨细地描述了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牲畜劳作、人工劳动以及季节性更替的关键节点,包括当地的风俗及人们的喜好。其实,就包括圣诞节奴隶主们给奴隶放假并举办聚会聚众狂欢这件事在我们看来都是一种奇特风俗。

    当然,隔了时间、距离、文化和历史的我们是带着上帝视角去看待书中的故事的。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文化背景,没有遭受过如作者这般的苦难经历,我们始终是旁观者心态,可以同情可以蔑视可以抱有高度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这样的异文化。

    就好像我们生在当代,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好似天经地义般,但其实很多地方一夫多妻甚至一妻多夫也是非常正常的婚姻制度,又比如摩梭族人的走婚制度,端看当地的文化和生存环境罢了。我们看他们就像看异类,他们看我们也像在看外星人。好在多元化的世界链接让我们逐步学会接受不同的三观,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感谢作者为奴十二年之后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十二年中所发生的好的坏的事好的坏的人,隔了两个世纪让我们看到了迥然不同的异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边界。而十二年如一恢复自由身的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始终坚持的意义。我们该当庆幸,活在这样好的时代,我们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世上本无路,路自在人心。因为我们都拥有同样的心,所以我们在同样的路上,拼命奔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上本无路,路自在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d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