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本质上是一种“成瘾”状态。心理学有一条假设,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某种好处。这其中差异就在于是否知道你是否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你有哪些习惯,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刷牙应该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现在的小孩从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要每天早晚刷牙,不出多久,小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这样的习惯。仔细回想,我开始刷牙几乎是到初中才开始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换句话说,在上初中之前,我是根本不刷牙的,甚至有时候因为赶时间都不会去洗脸。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根本无法接受,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几乎没有影响。如果现在一天不刷牙的话,嘴里就会感觉特别难受,这种难受到底是真正的难受,还是说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其实不论到底是哪种难受,反正就是很难受。为了缓解这种难受,在经历某天没有刷牙的情况下,如果有机会的话,在停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必然是立刻刷牙。而在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之前,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根本就不会有这种难受产生。既然没有这种难受产生,也当然不会产生这种需要立刻刷牙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趋利避害的,在未养成刷牙的习惯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不刷牙会有哪些坏处,我能想到的只是如果不刷牙的话,我就可以多睡几分钟,而不刷牙对我“当前”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在这种认知下,我大概十岁之前不曾刷牙。因为长久不刷牙,嘴里面必然会有特别难闻的口气,因为中国人好面子的缘故,从来没有人指出我嘴里口气很严重。直到某天,在与一个同学聊天的时候,她突然问我是不是没有刷牙,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嘴里有口气的。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刷牙。
在意识到不刷牙会有口气,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礼貌。但这并没有让我养成每天都刷牙的习惯,因为此前就没有这种习惯,所以这种习惯也不可能一下子养成。只不过当时在起床的时候,每每看到脸盆里的牙缸牙刷,脑袋里就不自然浮现出我有口气,让人避而远之的情形。这种情形刺激我去刷牙,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我会每天刷牙,因为习惯没有养成,所以有时候会两天刷一次,三天刷一次,只要我认为自己口中没有口气就好。就这样,逐步养成刷牙的习惯,直到现在如果哪一天没有刷牙就会感觉特别难受。
而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坏”习惯,我们能够从头脑上认识到这件事不好,但却一直改不掉这个所谓的坏习惯。现在想来,并不是这个坏习惯没有对生活产生影响,只是因为人已经习惯这个坏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习惯,所以并不会产生特别痛的感觉,而所有的坏习惯都给人某种时刻愉悦的刺激,为了追求这种刺激,他们便不停地重复这种行为。
更多的人则是明知道某件事会带来好处,比如阅读、健身、精进技能,可是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最后放弃。在失败后简单归因于个人缺乏意志力,不能像别人一样坚持。现在看来,那些拥有好习惯的人根本靠的不是意志力与坚持,靠的是习惯,靠的是不做这个事情心里就会难受,而做了这个事情就会让他愉悦。大部分人都是死在通往“高等级”愉悦的道路上。
而对于大部分想做好某事却一直没有做好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是真心想要做某件事。那件事做与不做对他们的当前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就像当时的我不刷牙一样,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要想真正去感知判断一件事情 对自己的影响,那就是开始做,慢慢来直到养成习惯,这个时候才会直到这件事对自己真正的影响是什么。
想要知道香蕉的味道是什么,不是让一个人去天马行空地才,而是给他一个香蕉,让他尝尝香蕉到底是什么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