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源于两句俗语,一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另一句是“矬子里边拔将军”。
在许多单位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不同部门之间的人才不流通,一个部门就是一个人才孤岛。在这样的孤岛里,如果有升迁的机会,自然是先可着本部门的人来,此之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有时候本部门无人能胜任升迁后的岗位,而别的部门可能有更合适的人选,但还是要从本部门的人中选拔一个说得过去的人就任。这就是“矬子里边拔将军”。于是在升迁快的部门,许多并不合格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而在一些升迁慢的部门,许多优秀的人才可能到退休也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算来,大部分的“将军”都出自“近水楼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一些并不胜任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使该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制约整个单位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人才来说也存在极大的不公平,压抑了创造力的发挥。一些想升迁的人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加入到升迁快的部门,精力多用在调动上,无心工作。而那些在升迁慢的部门又没有能力调动的人看不到希望,对自己放任自流,对工作糊里糊涂。升迁慢的部门,工作效率一样低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面看来是各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旧习俗使然。
由于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几乎等于买了终身保险,以前还有因作风问题下台的领导。现在作风问题已经不算个事了,你只要不出经济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在岗位上干到退休,不管你能力如何。这样的话,人们都想到升迁快、有实权、待遇高的部门去,而这些部门的人却没有办法到升迁慢、无实权、待遇低的部门。前者很快人满有患,只好先到先得。大家早就排好了队,一个萝卜一个坑,领导退一个,下边就顶一个。自己部门的人还安排不过来,哪有地方安排别的部门的人?
于是,人的升迁机会,或者说人的奋斗历程,在你进入一个部门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更像是“血统论”,出身决定了一切。这样的单位,怎么会有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