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很凉爽,看着窗台上的红色、金黄色、粉紫色的玫瑰,小猫亮晶晶琥珀色的圆眼晴,居然没有一点开心的感觉。
难道真的开始冷漠了?对身边的一切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正好看到一篇讲间歇性冷漠的概念,文章很可爱地用了漫画的形式,主角是一只小鸭子。
小鸭子不想和朋友一起玩,甚至不想理朋友,对平时喜欢的事也不想做。
它有点纳闷,问鸭妈妈自己是不是变冷漠了。
鸭妈妈说,并不是,它一直是热情开朗,乐于分享和倾听的,只是过于共情朋友的感受,消耗了自己的能量。
冷漠是提醒自己,是时候关心自己了。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关注自己的需要。
这就产生了一个概念:间歇性冷漠。
可以理解为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
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过度共情,让自己变得心累、麻木、抑郁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展出一种“冷漠”来保护自己。
“间歇性冷漠”是“共情疲劳”时会出现的一种典型状态。一个人的同理心是有限的,当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密集地向外发散情感,而没有留足时间让新的情感分子生产时,原有的情感容器里边就会变得空空如也,造成共情失能。
也可以简单地表达为:情绪透支。
处于这种情况时,人会不想和他人产生联系和交流,而更愿意独处,以恢复元气和情绪能量。
不过是暂时现象,不过确实要注意情绪也有消耗和补充,不要过分共情,让情绪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自己状态不好,更无法照顾到身边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