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单真的那么重要吗?
站在学生的角度,不再赤裸裸,可以带着前概念来到课堂。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果带着疑问听某个讲座或者看某一本书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提前梳理文本内容,再去听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就会和老师的理论阐述产生碰撞,这样学习就真正的发生了。
那么什么是预习单呢?为什么要设置预习单?
我认为预习单就是带着学生提前感知学习文本内容的一个支架,同时也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载体。这就要求预习单的设计者要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特别熟悉的基础上,就像每次整本书分享者都会抛出几个关于要分享章节内容的问题一样,学习者在问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对文本要有一个深度的感知,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就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
所以预习单的设置内容不一定是文本内容,但它一定来自文本所承载的主题意义下的六要素的融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王辉霞老师的预习单:
“通过完成这份预习单,我将能够:1.学习目标
1.说出常见的球类及其运动的名称,使用表格、思维导图或其他自己擅长的方式总结本单元的体育装备名词、球类运动名词、日常体育活动短语以及对这些运动看法的形容词等。”
第1个目标主要是词汇,运动名词、日常体育活动短语、及对运动看法的形容词。但有两个动作的要求,“说出”和“使用表格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形成学习能力,积累语言知识。六要素融合。
“2.读得懂有关运动品所属、发表运动观点语篇,会解释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信息组织方式;”
第2个目标主要是语篇,三个动词“读懂”“发表观点”“解释写作目的和信息组织方式”。主题下的语篇,三组动词非常有意思。什么叫做读懂?语篇内容是他人关于运动发表的观点,所以我们要会模仿着发表个人有关运动的观点,并能够解释写作的目的。(其实在解释写作目的的过程中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新的自我的对话,是学习的第三重境界。我在设置语篇能力的阅读提高的时候,也可以下达一些针对性的动作,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3.在组内设计一份有关体育用品和发表运动观点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组内成员回应写一份问卷报告。”
第3个目标是实践运用。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前两个目标的基础,词汇和语篇的学习(输入),尝试着输出就水到自然成了。
其实,通过预下单的三个目标来看,学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本科时的基本目标,那课堂又是干什么的呢?(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