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3
充满繁盛的夏季终于来
二 十 四 节 气 之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古时,人们非常重视“迎夏”,民间亦有饮夏茶、吃花饭、豆饭等多样习俗。立夏之后,气温将愈加炎热,雷雨也逐渐增多。此时的气候特点,除了暑热之外还会有湿,这些因素是会对人体有所影响的。《黄帝内经》强调:“顺四时而適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告别了干燥的春季,迎接暑热的夏天,以下这些养生功课,不可不知!
- 1 -
迎初夏,养心脾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最能消耗人体的能量。有些人一到夏天,总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在外面呆久了容易中暑、晕厥。这是因为在暑天到来之前没有注意补足气血,心脑血液供给不足,才会产生这种情况。
还有2天立夏\不可错过的节气养生!里面有秘方哦!夏季在五行属心,心属火,这段时期,心火正旺却不盛,正是心火生脾土的好时候。在养心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功能强了,气血也就足了。储备有充足的“能量”,就再也不怕炎热酷暑带来的“危机”了。
宜静养,防湿邪
立夏后,昼长夜短更为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重视“静养”,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还有2天立夏\不可错过的节气养生!里面有秘方哦!随着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也容易感觉沉重、困倦,这是因为湿为阴邪,性质黏腻、秽浊,容易阻遏气机,从而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因此,预防湿邪致病也是此时节养生的重点工作。在饮食方面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生津养肝的食物,如蜂蜜、山药、薏米、芡实,可以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益气养心粥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洗净后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麦冬芦根汤
鲜芦根30克 (或干品用15克)、麦冬15克,放入杯中,倒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一同煎水服用。对于夏季汗多、头晕、咽干、烦闷、便秘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3 -
扶阳方,补阳气
按照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阳气在外,阴气在内,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因此夏季最容易伤人体的阳气。
还有2天立夏\不可错过的节气养生!里面有秘方哦!现在人不懂养生,致使现在阳虚的病人非常多。自从冰箱和空调的出现,人们很容易获得和节气养生相反的东西,夏天喝冰的水和啤酒,吃凉的水果,吹空调等等。
夏季常吃寒凉食物先伤及脾阳,脾阳虚日久伤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呢?
阳虚常见的症状,如怕冷,不敢吃凉的或腹部受寒腹胀,腹泻,腹痛,不易消化,周身倦怠,乏力,头晕,大便不成形或大便粘腻,舌体大,舌苔厚腻,女性还会出现月经量少,失眠。
阳虚的人在平时要多注意饮食调节,立夏节气之后,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调理体质。
扶阳调补脾胃验方:
生姜30g,大枣5个,红糖适量,陈皮10g ,山药10g,可以煮汤加入也可以煎水代茶饮,此方可以长期服用。
针对长期脚凉的泡脚方:
艾叶15g,生姜30g,花椒15g,羊火叶15g,以上四位药加水适量大火煎15分钟,等水温之后泡脚30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