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说明:由于操作失误,写好的文章没有保存,无法提交。
备选只能提交一份今天刚结营的超级笔记术课程的一节作业复盘。
1、工作量不是说出来的,是量化的
4年前的自己,刚进入现在的公司,那个时候我们项目刚起步,事情非常多。总是会说自己忙,因为对接的部门多,临时的工作总是会插入,还不能拒绝。有的时候一天要开七八个婚已完成十几个表格,但是自己真正要完成的中心工作却没有时间去做,经常要回家加班。每一位同事都感受到了时间的压力和任务的繁杂。我经常用的方式就是用纸笔的形式把任务记下来,但只是写下来,却没有人真正的去统计和去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效率也不是非常的高效,每到月底来统计工作量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没有完成的任务而感到懊恼。待我们项目逐渐稳定后,大家的工作变得集中,应对更加自如。在两年前我开始逐渐的去调整工作方式,对每个月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拆解,并且主动的询问领导本月工作的安排之后再对自己的儿子累的工作进行调整和统筹逐渐的,已经开始找到自己的节奏。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整和实践后,我已经基本上能够相对比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量,同时量化的形式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效仿,大家都开始我采用我推荐的方法来进行,自己对工作的掌控感和时间安排更加自如。
这期间经历了记录、时间统计、事项排序、授权,甚至增加了自己在工作中放松的时间,在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预估时间,第二天全力先完成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插入的工作,先询问提交时间和重要程度,然后再选择完成的时间。每一年都会有一个工作手帐本被写的满满的,到年底看着数量庞大的任务记录,为写工作总结提供了准确的素材,也成为一年辛苦工作的见证。
2、可视化提升思考方式和格局
可视化的方式能够让自己更加直观的了解工作的目标、进度和结果,以前自己的习惯是只手写出工作名称,但对应的文档、对接人、截止时间等都不能做相应的链接,只能在电脑上再次做一个相应的文档,由于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四处跑,也不方便携带电脑,导致的结果是经常找不到东西,还需要经常切换,时间的延长还会影响进度。19年开始接触印象笔记,却没有更好的将它的作用挖掘出来。从2020年开始,把对工作和个人成长的记录都存在印象笔记。渐渐发现,这个工具真的是个宝藏,配合石墨文档,一键链接,能够很方便的找到相应的文档。简直爱的不要不要的。现在对电子工具的喜欢已经远远大于纸质版笔记,因为每一周、每个月看到满满的可视化记录成果,心里还是非常充实的,成长额是看的见的。
上个月还把印象笔记做日程表的方式推荐给我身边一起打卡的小伙伴,大家发现月底做总结的时候清晰可见,而且也不受设备影响,只要有网、能上网的设备,随时都可以切换。
3、工具思维贯穿生活和工作
工具的发明就是为了提升效率,更好的管理工作和生活。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通过本期超级笔记术的学习,我对工具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应用,石墨笔记和印象笔记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伴侣”。昨天在补听别的课程,顺手就做了一节同传笔记,而且是下意识的就做出来的,并不是强迫的。由于目前工作的行业以及所处的城市的特殊,还处于停工状态,但是还好我整个人没有处于停滞状态,相反给了我很多时间去思考接下来的方向,有可以去学习更多之前没时间但是想了解的内容。每次有启发、反思、疑问,第一时间就想到用工具来记录或解决,自己的移动图书馆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发展壮大,也更加有序、便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