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唐诗人陆龟蒙,出身官宦家庭,祖上曾经阔过,家藏万卷图书。到他这一辈时,家里还有几百亩田,三十多间房,差不多还算是一个小地主吧。但是他还要亲自带着簸箕和铁锹,到自己低洼的田里去排水除草。就是说他大多数时间过着类似于布衣的隐居耕读的生活,虽说做过一段时间的幕僚,但因为恃才傲物,终不为当世所容。
他以诗歌见长,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在晚唐文坛占有重要位置。他也创作了不少的作品来表现个人的疾苦,《归雁》就是其中的一首——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诗题“归雁”,指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王维就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名句。归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常被人赋予游子、征人的意味。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来抒怀。
天上飞翔的大雁啊,南来北往就像我这样的人一样,天南海北路途遥远,煽动的翅膀都累坏了。似乎还在因为北国的冰雪寒冷而哀嚎不已,刚刚飞过衡山山顶的云彩,还没有飞到多高的地方。大雁飞翔途中,要聚集栖息在月岛上,预防暗箭射来;要斜着身子从风滩起飞,来躲避袭来的惊涛骇浪。当时的人们不关心我跟着太阳运行、依季节而定行止的特性,只是捡起我落在栅栏边的翡翠一样的羽毛来。

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际上是写“我曹”像归雁,漂泊千里万里的人,比如我,像天上的归雁一样劳苦。
颔联具体写归雁的辛劳。边雪、岳云,分指北方和南方,说明归雁北归南飞的起点终点,路途遥远,言其辛苦。
颈联写归雁北飞途中的险恶环境。又是暗缴,又是惊涛,有着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需要提防。
尾联写人们对归雁的误解,或者说不理解归雁的南飞北归是它的生活习性,只能捡起它落下的羽毛做装饰。
其实,归雁的孤苦正是诗人的孤苦——生活悲苦,环境艰苦,羁旅天涯,漂泊不定,不被理解,无人赏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是满满的失落啊。这其实何尝不是诗人远离朝堂的凄苦呢?
诗人虽然乐于跟劳苦大众生活在一起,他爱好广泛,喜欢品茗,喜好垂钓,还喜欢研究农具,据说还写了一本介绍唐代农具的书,但是,这些都不是他心仪的所在,他的内心还是被拴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庙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们如何能够理解一个心忧天下的士子的赤子之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