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爱编程
复利效应——成甲《好好学习》

复利效应——成甲《好好学习》

作者: 小丫妈妈悠然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08:57 被阅读21次

    读:

    复利公式

    复利效应——作者的看法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

    以:

           知道“复利”这个名词很久了,以前也知道大臣向国王要麦粒奖赏的故事,还知道银行存钱是不会给复利的, 他们用的公式是B=A×(1+t×n),在A一定的情况下,如果t(利息)太低,即使n(储蓄年限)再大,也不会产生太多的收益。而在有复利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前一次的利息也可以作为本金的一部分,滚存到下一次,如果累积的次数够多(n越大),最终结果将相当可观。

    致:

            结果B是如何加强A的呢?从公式本身来看,当n一定时,主要还是t的大小决定的。例如同样是经过10年,如果t=0.1,则1.1的10次幂等于2.59,而1.2的10次幂等于6.19,是前者的2.39倍。如果t的值一定呢?假设t=0.1,当n=5时,1.1的5次幂等于1.61,而1.1的10次幂等于2.59,是前者的1.6倍。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校园贷“让很多大学生一旦陷入,就很难脱身的原因。校园贷,t本身不低,而且n不是以年计,而是以月甚至星期来计,即使只贷5000元,利息0.1,贷三个月(按12周算),也要还将近16000,如果利息再高一点呢?细思极恐。

             经常有很多人说自己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从复利公式的角度来看,只是不断地在做A这件事,即使周期拉得再长,也只达到了B=A×(1+t×n)的效果,并没有形成复利。如果多做一次,是在上一次进步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呢?

    用:

    案例一——识字中的复利效应       

          最近在教孩子识字,在阅读的时候教她认字,她很反感,不停地催促我尽快读下去,而不是教她认字,通过阅读识字的形式,对我家不适合。反而我们在用字卡的时候,通过游戏的方式,组词或者组句,孩子更喜欢。但是我发现,如果隔几天不教(玩),孩子会很快忘记先前学过的字。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在数量上进行了累加,而且进步不快。

             如何用结果B加强A?也就是在学习后面的字的时候能够不忘记前面的字?第一种方式是,每天学习新字之前,把已经认识过的字再拿出来复习一遍,但是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我们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复习;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把新学的字和已经学会的字一起组词,既学会了新字,又加强了对旧字的巩固(也可以通过复习旧字增强孩子的信心),一举两得。学得足够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多抽几张卡片,让孩子连成句子,甚至讲一个故事。这样就不是孤立地认字,而是把字融入到了新的场景中。当然,在阅读中看到学过的字,适当地提示孩子,也算是第三种方法,只要不过度影响阅读故事,孩子也不反对。

    案例二——个人成长

            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长是按照下面的复利曲线一直向上的。然而,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不能坚持得足够久,到达曲线上升的阶段。1.1的10次幂为2.59;1.1的20次幂约为6.73,而1.1的50次幂则为117.4,对比一下,这个收益是否也很可观呢?

    复利曲线

            如果我们打算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每一种都觉得自己想要学,每一种都到达不了上升区又去开拓新的曲线,那我们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复利的果实。一个人若长期沉迷于这类技能的学习,势必一事无成。如果我们认定一条曲线,不断精进t,当我们经过了多年的打磨,克服了学习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经受住了种种”速成“的诱惑,总有一天,我们能到达曲线的上升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利效应——成甲《好好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z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