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为孩子而踏上的成长修行之路,一开始只是为了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在读了许多育儿课程后,发现自己如果不成长、不疗愈自己,我是没有能量来养育好孩子的。于是开始转战心理学领域,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但一路走来,并不顺利,许多理论看得懂,却因为运用不当而不断踩坑。
每一次的踩坑都是一次难得可贵的成长,今天阅读李雪老师的《走出剧情》,老师总结了成长修行的过程中两个常见的陷阱:
001 威胁
有些学派会提出:要和父母和解,否则你将无法拥有好的亲密关系,将影响你的一生。
李雪老师说所谓的心灵成长,我们要与之和解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在父母,要改变的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子之间的关系模式。这个过程跟外在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关系。当内在的父母不再跟内在小孩子较劲时,一切自然会有所好转。
我结合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我的理解是:内在的父母指的是“超我”,“内在小孩子指的是“本我”,“自我”刚是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调和人。当内在父母过于苛刻,那么内在小孩子就会容易怯懦、谨小慎微;当内在父母过于溺爱,那么内在小孩就会容易失控、横冲直撞;当内在父母恰如其分,内在小孩就不再混乱及愤怒,此时“自我”才有能量去发展其他领域的能力。否则自我只能在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内耗。
我们要和解的不是外在父母,而是内在父母。我们要尊重的也不是父母,而是真相本身。
尊重真相我理解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也有着他们自己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子”的课题,尊重父母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就像尊重并允许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节奏生活。
和解,从尊重界限,放过自己开始。
002 让自己变得更正确
如果一个人通过某个流派的修行学到了很多正确的道理,这些道理又让他觉得自己更加正确,看别人处处有问题,那么他就走上了歧途。
心理学理论只是个工具,这个工具如果用得好,可以借助它来认识自己;如果用来教育别人、要求别人,就会变成自我防御,变成豪华监狱。
我在学心理学的初期,很喜欢拿书中的理论去比照周围人的行为,不自觉地带着“有色眼光”去评判自己和周围人的一切。
李老师说道:心理学有时会让人活在“更加正确”的壳中,迷失自己的初心。原本是为了救赎自己而学习,当我太在意“对错与否”“正确与否”时,学着学着我反而将自己困进了另一个牢笼。
评判无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正面的意义,只会加重自己内心的分裂和痛苦。更何况,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全部的存在,才会明白每个人、每个当下的行为选择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在我们升起评判的念头时,学习带着自己的觉察,好好地向内看,看到自己的不自由和恐惧。
自我救赎的道路依然漫长,在路途上的每一份觉察都是一种成长。正如李雪老师所说:无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多少问题模式,分析出多少扭曲的动力,都要保持一种温柔的觉知:我不是要训练和改变自己的内在小孩,而是要试着去理解他,陪着他慢慢走。
最快的成长路径,其实恰恰是最温柔、最不用力的——看见自己、放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