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几天网课,儿子的老师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主要反应的是孩子没有按时上交作业,没有按时打卡。每次看到老师的电话,我都很难堪。自己是个老师,深知老师的苦心,可我又是个父亲,深知做家长的难处。我很小心地回复老师的电话,又小心谨慎地问儿子,是不是打卡了,交作业了吗?儿子说刚打卡,刚交作业。我说你以后早点操作。儿子埋怨说,手机卡了。在看群里,也有几个家长忙着给老师回复。毋容置疑,还是孩子操作迟了点儿。但是说得多了,肯定不好。我就想,老师可不可以直接给孩子打电话谈呢?
现在家校合作谈得比较多。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也在强调家校合作。我还准备在我的学校办一个父母学校。但我不会教父母如何辅导孩子,如何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我只想告诉做父母的年轻人,如何做好父母,做好自己。我也仅仅是面对我们这里那些做父母很不合格的人(其实我也不合格),尽量地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不想用家长这个词儿。在我的家庭教育理念里,我已经把家长的意识淡化到了最低,可是,那天,儿子还是喊出了一句话:我不想有你这样当老师的父亲。家校合作,在实际操作中,是很尴尬的事情,不仅是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也是瘦小甚微的。
现代教育理念一直强调,孩子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思想上的问题,按照这一理念,都应首先和孩子直接交流,这样才能把孩子是教育的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也才能建立起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逐步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在当班主任时,很少叫孩子父母,有问题就是和孩子沟通,而且是让孩子坐下来,面对面的诚恳的交谈,坚持下来之后,很多孩子都愿意在学习上和我交流,甚至有的孩子在早恋问题上也愿意和我交流,我也从不过分干涉孩子的早恋问题。打开对话的心灵通道,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指望父母来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现实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孩子在家里很“烦人”,可在学校表现很好,而有的孩子在学校是“淘气”,在父母面前却是“乖孩子”。作为教育实施者,学校老师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但却不能把责任推到家长哪里。同样,家长也不能把自己应该做的推到老师哪里。也许就会有人说了,这不正是合作的必要吗?我认为不是,父母要做的父母的事儿,老师要做老师的事儿,交流不是合作,更不是互通“情报”,共同来“对付”孩子。这样孩子是十分反感的。况且,教育是很复杂的事情,作为专业人员的老师,有时都很难把握,而父母若非教育专业,如何比老师做得好呢?当然不排除有智慧的家长,一切都做得很好。
曾有朋友对我说,你孩子的数学一定很棒。我不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我孩子的数学仅仅是中上,他不听我讲数学,而且十分不情愿我给他讲,他说老师都讲得很清楚了。从小学到高三,我们之间关于数学的交谈超不过十次。朋友的言外之意是说,数学老师可以孩子教数学,老师可以叫自己孩子专业课。这其实很不了解老师。老师回到家,也是有很多家务,还需要休息和处理别的事情。这些朋友的另一层意思是,他们不是老师,学的知识也忘,教不了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学的知识总不会忘吧?有多少父母能辅导好小学生呢?所以,如果父母或者老师,想通过这种“家庭教学”来提高孩子成绩,那是很难成功的。至于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这个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其实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那么,家校合作这个很合理的做法,为什么一步步沦落到让孩子十分厌烦,让老师勉为其难,让父母苦不堪言的地步呢?教育的短期行为造成的焦虑是根本原因。现在,教育几乎和就业培训划上等号了。父母的最终目标是孩子就业,能有个体面的工作。而达到这一目的就是成绩,成绩由来自于学校教育(教学),教学干脆就“大道至简”,刷题考试。效果怎么样,既要得到孩子父母地认可,又要得到考试地检验。如此,家校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施教一方,必须时刻向家长汇报。于是各种群,通知,家长会不断。说句实话,家长知道了,有什么用呢?我也开过好多次家长会。会上,有的老师就直接通报孩子某学科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个学科如何学,这次考试那道题该怎么思考,结果孩子思考错了。我想,家长听这些有用吗?说句不客气的话,有的家长可能根本听不懂。但是,如果学校不开家长会,家长一定会着急:怎么搞得,我们什么都不清楚,学校怎么管理?所以,学校这么做,很多情况也是出于无奈。这就是内卷。
很奇怪,现在很多家长关于教育的话题和论述,让我这三十年的老教师,都感受到压力!有的孩子父母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教育理论,滔滔不绝。我仔细地听了,归纳起来,主要有有这几个方面:一是我们投入了,就要有收获,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二是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三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四是升学率高的一定是好学校。五是我的孩子不比别人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能去的学校,我们也可以去。家长的这些理念颇有市场,而且你说服不了(本段要用家长这个词儿)。
如此情况,怎么合作?只能是让家长满意。教育的规律、教育的常识,免谈。唐江鹏校长的那几句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唐校长说,我说的不过是常识。可是,两会一过,热度一过,有谁能践行?所以,我建议,把教育权给老师,让老师直接和孩子沟通。不要把家校合作作为一个教条塞给学校和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