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
关上门的教学
“学术文化在同事间所建立的壁垒,甚至比我们与学生间的壁垒更高更宽。”这一句话,给我当头棒喝,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或因为时间关系,或出于自我保护,我们彼此间缺乏真诚的对话。但是我们并没有直面现实,没有深刻反省到这一点。我想,这是阻碍我们教师发展的鸿沟。很多教师,一辈子勤勤恳恳,可到退休,教育教学依然停留在原有的程度,这是很可悲的。或许他不自知,或许自知,但是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解决,于是搁置。
对话的新主题
分享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给我以启发。能够公开而真诚地讨论关于我们失败的经验,会促进我们深入反思,去关注那些充满潜在机会的时刻。但实际是,我或者我们大多数人很少这样做,好像有一种担心,会被抓住把柄,被认为是不好的老师。但实际情况是,教师这个行业不是完美的,教师也会犯错误,有专业上亟待解决的困惑。“大家只谈自己的课堂经验,而非评论别的同事上课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评课或观点分享讨论,会让参与的人更舒服,更愿意真诚地表达。在一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或者关起门来教学,或者通过一些磨课、研究课互相串门听课、评课,很多老师很害怕去上这些公开课,害怕被批评得一无是处,自信心遭受打击。而如果我们进行这些活动的目的,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或许这种样态会有所改变,对所有人的提升效果更好。
对话的基本规则
“我们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就使要焦点人物和他的议题永远处于圆圈的中心,并且只问诚实而开放的问题。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是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我想在我们进行评课时,也可以遵守这项对话的规则,只问授课者一些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引导着他一步步找到内心最满意的最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解决他内心真实的困惑和困难。
需要领导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领导,也需要聚焦。好的领导从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教学本身的模式出发,以被称为教与学的伟大事物为中心,创造着围绕这个中心聚集在一起的真正的共同体空间。教研作为共同体空间,学术氛围的营造,教研效果的提升,还需要领导者更加用心地去谋划。
“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
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
以及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
这句话振奋人心,学习,共同学习,是最适合我们所有人的。勉励自己终身学习,每天学习,对抗时间的迅疾流失,跟随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