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十年磨一剑”——《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与积淀状态报告》一读有感
从第七轮的“会议综述”到第八轮的“文献综述”共读,搁笔一个月之久,这一个月里,太多纷繁芜杂的事务把我的工作和生活搅和到了一起,缺乏权衡技巧和智慧的我,时感分身乏术,长叹事难周全。尽管也会钻点时间的空子用以阅读,但“零敲碎打”的碎片化阅读让我的第八轮——“文献综述”学习变得困难异常。发现存在问题后,我调整了阅读方式,保证有一块完整的时间来潜心阅读此篇学术意蕴丰富的报告。
因缘际会,我获得了一次撰写文献综述的锻炼机会,虽然在撰写初期借鉴了不少“范例”,让我大致明晰整体架构,历时一个月完成初稿,但这不意味着“成稿”。指导老师魏老师看完初稿后给了审核建议,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初稿时,发现先前浑然不觉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暴露出来:摇摆不定的观点、误置的思路、无意义的语句、模糊不清的语言,以及逻辑上的错误。原以为还可以的初稿变成了一篇有待改进的粗糙之作。虽是发现问题,也有了修改建议,但在后期的修改过程中,我却遭遇瓶颈,深感“力不从心”。究其缘由,对“文献综述”,自己仍然处于“懵懂蒙昧”的状态。
这一轮学习,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我结合了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合著的《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一书(下文简称为《六步法》)。原文与著作的融通共读,是这一轮研读的新尝试。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
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证,它依据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通过论证,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回答研究问题。核心关键词:现有知识,逻辑论证,论点。
二、文献综述的过程
文献综述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有组织的研究,其撰写是推进性的,有六个步骤,前一步工作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
第一步,选择主题:研究课题必须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并与具体的学术领域想联系。
第二步,文献搜索:选择信息,找出支持论题的最有力的资料证据,加以分类和存储。
第三步,展开论证:对相关材料加以组织,进行逻辑安排,使之成为证据主体。
第四步,文献研究:依据证据,建立一系列合乎逻辑的、可信的结论和论断。
第五步,文献批评: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理解,分析先前的知识是如何回答研究问题的。
第六步,综述撰写:通过构思、塑造、修改,文献综述成为一份可以准确传递的研究内容,让目标读者明白研究问题的书面材料。
非“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十年磨一剑”——《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与积淀状态报告》一读有感三、聚焦本篇文献综述
本篇文献综述是以2009至2015年为研究时限,聚焦班主任的本体性研究、工作研究、素质研究及发展研究四大主题,置于教育学发展的大视野下,分析班主任研究的知识创生与积淀状态。想突出说明2009年这个年份,之前写文献综述时,我在知网上检索学生生活的相关文献材料,对其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通过图表可以发现:2009年关于学生生活的研究呈快速上升趋势,接下来几年进入明显的活跃期。当下并未深究这个年份有何特别之处,如今看来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发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一)班级与班主任岗位的本体性研究
本体性研究是班主任研究的基石,关于其存在价值、内涵、功能与角色定位等研究。下面通过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1.国际比较背景下的不同结论,归纳观点有三类:一是“取消论”(强调以西方的学校形态取代中国已有的学校形态);二是“回归论”(强调以原有的功能定位限定当下班主任的具体角色及工作内容);三是“特色论”(强调西方学校制度与运作形态同样有明显缺陷,认为中国班级、班主任不同于西方学校教育,不能轻易取消)。
2.中国教育改革的当代需要:不同研究者从学校教育实际问题与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学校教育整体转型视角等方面出发,形成有机、立体的认识方式。
3.班级和班主任制的意蕴:不同的认识视角和观点,呈现班级、班主任的现状及研究的多元化,但无论怎样的学科立场与研究倾向,都不能替代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班级及班主任岗位。
4.班主任是谁:从“关系”的多重纬度回答这一问题,首要纬度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第二纬度是“班主任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第三纬度是“班主任与学校领导的关系”。
(二)班主任工作研究
班主任工作研究包括对其工作应然性要求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包括其实然性反映的“现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可以引领研究范式转型,亦可以促成实践内涵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结构性探讨:班主任工作常常被误认为技术含量不高,专业性不强,人人皆可做,和其内容没有形成结构、系统有分不开的关系。新基础团队基于长期的实验研究,提出了班级建设的内容结构包括:班级岗位建设与学生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活动及主题班队会、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综和融通、班级建设与学校学生工作的整合、对社会性和自然性资源的开发等六大领域。文献综述的论点阐述能择其核心要义,便于目标读者能快速获取所需。
2.聚焦性主题:聚焦“价值引领”、“主题活动”、“应急事件”、“家校合作”和“新班主任”等方面。
3.个案性综和:案例、经验汇总五年来大量增加。
4.现实性调查: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班主任的工作现状。
(三)班主任素质研究
素质研究内容非常丰富。
有研究者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研究背景下进行,也有研究者关注到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还有研究者关注班主任的生命境界问题,认为专业的力量只有融入生命的整体之中,才能得到滋养,使班主任的工作与其生命质量联系在一起。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而通过分析关于班主任素质的调查类文献可知,此类研究的重点在于某一素质的专题研究,比如小学优秀班主任的核心能力;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班主任评语等等。
当然,班主任素质构成的探讨与对班主任发展重点的追求要求班主任做到“与时俱进”。
(四)班主任发展研究
班主任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1.班主任培养与培训研究,具体培训模式有三类:第一类是相关研究力量介入而形成的多元培训模式;第二类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的大规模培训,特别是“国培”项目及各地的自主培训;第三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但以专业研修活动为主的各类工作室。
2.班主任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包括全社会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区域支持等。
四、坚守学术的规范
关于“学术规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说:“学术规范是根据学术发展规律指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学术共同体成员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是为了防范学术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与偏差,为学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环境,保障和推动学术研究持续、文明、健康的发展,增强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保障学术共同体的和谐。”
在这里,特别指出文献综述的引注规范。犹记得,我在检索文献资料时,同样是引用期刊资料,但格式却大相径庭,让我一度陷入混淆迷茫的状态。这一次共读,我很认真地区分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等不同的引文格式。我想,科学地规范地引用参考文献,这不仅是对原作者的一种学术尊重,也是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正确的学术典范。
总之,文献综述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急于求成,倒是“十年磨一剑”的沉潜积淀。综述之路,道阻且长,要想跑得快,先得走得稳,向更专业的文献资料,更专业的研究者取经,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通畅……
网友评论